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柱锷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153 阅读:43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和格栅盖板,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的宽度,格栅盖板包括中间龙骨和两侧并排的格条,隔条之间的距离d为3.5~4.5mm,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凸齿孔,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锁扣上开设有扣眼,底盒敞口(10)的另一端外侧设有扣眼凸台,凸齿和扣眼凸台分别插接在凸齿孔和扣眼内,使格栅盖板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架设在巢础与巢础之间,可以让蜂巢小甲虫掉进,包括尺寸较大的小甲虫,但蜜蜂不会掉进去,具有结构简单,捕捉效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蜜蜂巢础用的附件,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蜂 巢小甲虫诱捕器。
技术介绍
蜂巢小甲虫是一种自非洲传播至世界各地的一种养蜂业的严重 虫害。该虫害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毁灭大量蜂群,是各国养蜂 业的灾难。养蜂业多采用在蜂箱周围喷洒杀虫剂,并定期清扫蜂箱来预防 蜂巢小甲虫的侵入。但是对于已经受到蜂巢小甲虫攻击的蜂箱则束 手无策。由于对蜂蜜化学残留物的控制越来越严格,杀虫剂的使用 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定期清扫工作,加大了蜂农的工作量,在生产 季节几乎是无法实现的。目前,有一些专为捕捉峰巢小甲虫而设计的捕器。这些捕器均 被置于蜂箱底部。这不符合蜂箱小甲虫的生活习性,故捕捉效果不 佳,不能真正解决该虫害。由于蜂巢小甲虫的避光性,它们通常不停留在蜂箱外,而是移 动到蜂巢里以避开光线。在进入蜂箱后,即沿着巢础向上而行,到 达蜂箱顶部后,沿巢础框顶部向里面的巢础漫延,进入蜂箱后,在 蜂巢内产卵,待孵化成幼虫后,幼虫以蜜蜂幼虫、花粉及蜂蜜为食 物,而后,幼虫爬出蜂箱,在蜂箱外的温暖的沙质土壤里化蛹。成 虫能飞五英里远,去袭击其它的蜂巢。而置于蜂箱地板上的捕器, 只能在蜂巢小甲虫完成全部在蜂箱内的孵化过程后,在其准备爬出 蜂箱时捕捉到它们。这时,蜂巢小甲虫已经严重损毁了蜂群。为了有效地捕捉蜂巢小甲虫,需要研制一种能够可靠地架设在 蜂箱巢础上的诱捕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了有效地解决蜂巢小甲虫的虫害问题,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 器,其符合蜂巢小甲虫生活、繁殖习性,该装置能够可靠地架设在 蜂箱巢础上,可将蜂巢小甲虫对蜂巢的损害降到最低,该装置结构 简单,捕捉效率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 器,其可以诱捕各种体形大小的蜂巢小甲虫。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 体形底盒和格栅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 的宽度,格栅盖板包括中间龙骨和两侧并排的格条,所说的格栅盖 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所说的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与 凸齿相适配的凸齿孔,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锁 扣上开设有扣眼,底盒敞口与其相应的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 眼相适配的扣眼凸台,凸齿和扣眼凸台分别插接在凸齿孔和扣眼内, 使格栅盖板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上述方案中,所说的格条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均为圆弧形,所说的隔条之间的距离d为3.5 4.5mm。上述方案中,所说的格栅盖板的格条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 说的底盒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脊状隆 起的上表面为斜面,下表面为内凹弧形表面。上述方案中,所说的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 所说的凸起隔条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为圆弧形。上述方案中,所说的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剂层。本技术格栅盖板的宽度大于底盒的宽度,使其可以架设在 巢础与巢础之间,该路径是蜂巢小甲虫进入蜂箱进行繁殖的必经之 路,本装置在蜂巢小甲虫向蜂箱纵深处漫延之前将其拦截、诱捕。 格栅盖板的凸齿和长方体形底盒一端与之相配的凸齿孔的插接结 构,以及底盒另一端的锁扣与格栅板另一端的扣眼的扣接结构,使 格栅盖板可靠地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不会因脱落而使蜂 巢、蜂蜜受到污染。该装置格条间的距离设计为3.5 4.5mm,可以让蜂巢小甲虫通过,包括尺寸较大的小甲虫,但蜜蜂不会掉进去;格条上表面为圆 弧形表面,蜂巢小甲虫很容易滑落,同时蜜蜂会对蜂巢小甲虫发动 攻击,更易将蜂巢小甲虫推入底盒内;底盒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且底盒底部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增滑 剂层,蜂巢小甲虫滑进底盒后无法再爬出。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捕捉效率高等优点,其捕虫效果 与地板捕捉器相比,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基本上可以达到控制蜂巢 小甲虫所致的虫害。在蜂巢小甲虫繁殖季节, 一个蜂箱内放入一个本技术的诱捕器,平均每周可捕虫130至150只/周左右,其中 尺寸接近4.5mm的小甲虫约占15 20%。附图说明图l诱捕器结构示意图图2格栅盖板侧视图示意图图3盖板俯视示意图图4凸齿示意图图5凸齿配合示意图图6底盒左视剖面示意图图7锁扣示意图图8锁扣扣眼示意图图9锁扣凸台示意图图10锁扣配合示意图图11底盒剖面示意图图12底盒俯视示意图图13底盒底部凸起隔条示意图附图中,l为底盒,2为格栅盖板,3为龙骨,4为格条,5为凸 齿,6为凸齿孔,7为锁扣,8为扣眼,9为扣眼凸台,IO为敞口, ll为圆弧形连接部位,12为脊状隆起,13为脊状隆起的上表面,14 为脊状隆起的内凹弧形表面,15为底盒底部,16为凸起隔条,17 为隔条与底盒底部的交接处,18为宽支撑,d为隔条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1和扣接在敞口 10上的格栅盖板2,格栅盖板的宽度略大 于底盒的宽度即可,宽出的两边使诱捕器可以架设在蜂巢巢础与巢 础之间。格栅盖板中间设有龙骨3,两侧为并排的格条4 (参见图2、 3)。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5 (参见图4),凸齿5可以是 一个或两个,底盒敞口的一端设有与凸齿相适配的凸齿孔6(参见图 6,图中示出的是两个凸齿孔),凸齿、凸齿孔装配示意图参见图5; 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7,锁扣上开设有扣眼8 (参 见图7、 8),底盒敞口的另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眼相适配的扣 眼凸台9 (参见图9),扣眼、扣眼凸台装配示意图参见图10;所说 的向下拐折的锁扣与底盒端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5mm,以便于盖 板扣在底盒上。凸齿5和扣眼凸台9分别插接在凸齿孔6和扣眼8 内,使格栅盖板2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的敞口上,这种插扣方式可 以让底盒牢固的吊挂在格栅盖板上既不会脱落,又很容易打开。通常认为,蜂巢小甲虫的大小在3mm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观 测统计,有一部分蜂巢小甲虫的尺寸可以达到4.5mm,为此,专利技术 人将格栅盖板格条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11设计为圆弧形(参 见图3),将格条之间的距离d设计为3.5 4.5mm,优选4.5mm,以 利于蜂巢小甲虫掉进底盒,实验表明,这种设计方案可以明显地提 高蜂巢小甲虫的捕获数量,提高率为15% 20% (原设计在蜂巢小 甲虫繁殖旺盛期一次可诱捕100只甲虫左右,而新设计一次可诱捕 130 150只)。通常格条的上表面通常为平面,不利于诱捕甲虫;本技术 的格栅盖板的格条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图中未示出),所说的底盒 敞口两侧边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设置的脊状隆起12,脊状隆起的上表面13为斜面,下表面14为内凹弧形表面(参见图6),甲虫爬到 格栅盖板上很容易下滑,掉进底盒中,且落入底盒内的蜂巢小甲虫 很难重新爬回到蜂巢中。为了增加捕捉效果,所说的底盒底部15的内表面设有粘着层或 增滑剂层(图中未示出),例如粘胶或油液、蜜乳液等,将甲虫直接 粘住或起润滑作用阻止蜂巢小甲虫爬上侧壁回到蜂巢里去。底盒底 部可以是平底,也可以是圆弧底,图6给出的是圆弧底的实施例。所说的底盒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隔条16,图l、 10、 11给出 的是具有三个隔板的实施例,隔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1)和格栅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栅盖板(2)的宽度大于底盒(1)的宽度,格栅盖板(2)包括中间龙骨(3)和两侧并排的格条(4),所说的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5),所说的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与凸齿(5)相适配的凸齿孔(6),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7),锁扣上开设有扣眼(8),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眼(8)相适配的扣眼凸台(9),凸齿(5)和扣眼凸台(9)分别插接在凸齿孔(6)和扣眼(8)内,使格栅盖板(2)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1)的敞口(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新型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包括上边敞口的长方体形底盒(1)和格栅盖板(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栅盖板(2)的宽度大于底盒(1)的宽度,格栅盖板(2)包括中间龙骨(3)和两侧并排的格条(4),所说的格栅盖板的一端设有向外的凸齿(5),所说的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设有与凸齿(5)相适配的凸齿孔(6),格栅盖板的另一端设有向下拐折的锁扣(7),锁扣上开设有扣眼(8),底盒敞口(10)与其相应的一端外侧设有与锁扣上的扣眼(8)相适配的扣眼凸台(9),凸齿(5)和扣眼凸台(9)分别插接在凸齿孔(6)和扣眼(8)内,使格栅盖板(2)插扣在长方体形底盒(1)的敞口(10)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格 条(4)根部两侧与龙骨的连接部位(11)均为圆弧形,所说的隔条之 间的距离d为3.5 4.5mm。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蜂巢小甲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说 的格栅盖板的格条(4)上表面为圆弧形表面,所说的底盒敞口两侧边 的内表面设有沿侧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柱锷
申请(专利权)人:张柱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2年05月09日 12:40
    我希望购买这个专利产品或加盟,我的电话是:15249625223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