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钦德专利>正文

灯罩形猎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67 阅读:1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灯罩形猎捕器,其外形如一立式台灯,它包括一设于板形底座中间的直立支持管,该罩体是介以一连设于中间的外管而套设于该支持管上,且可沿此支持管上下滑动,又于外管与支持管之间设有一上位触动卡掣及一下位止逆弹性卡掣,当罩体提升至上方位置时,可藉上位触动卡掣保持定位,而上位触动卡掣又可藉一以诱饵垂入上罩下方的诱饵绳的拉动而解脱,使上罩落下而将猎物扣于罩体与底座之间,且罩体可藉止逆弹性卡掣而不致上移开启。(*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罩形猎捕器,尤指一种藉诱饵绳的拉动而触动一卡掣,以使一罩体落下而行扣捕猎物的灯罩形捕获器。已知的猎捕器种类甚多,例如常见的捕鼠用捕鼠笼及捕鼠夹,它们多为一侧开口的笼体,藉由诱饵钩触动一卡掣关闭一侧盖件进行捕鼠。此种仅一侧开口的笼侧有下述缺点(1)阻碍猎物的视线,使其不易看见笼内诱饵;(2)一侧开口的笼体为一明显的陷井,易增加猎物的戒心使其不敢进入,减少捕获的机会。而且,该捕鼠夹或猎捕夹因诱饵靠近地面,而不易为猎物看见,减少捕获机会,且被捕的动物,因夹器的强劲扣夹而易伤及猎物(例如捕猎动物时),若是捕捉老鼠,则老鼠常被扣夹甚至打成血肉模糊状,且其血肉、污物飞溅易造成捕鼠夹及室内的严重污染不卫生。另一方面,常见有一利用脸盆倒扣于地上,且将有一侧以一短杆支起而呈倾斜开口状,又于盆下地面置以诱饵,当猎物进入盆下方时,则藉一连结该短杆的长绳拉脱短杆,以使盆体扣下而扣住猎物,此种方法因须有人隐藏守候实用极不便,且猎物易撞开盆体而脱逃,同时亦有如同上述的易使猎物不易看见诱饵及不敢放心进入的缺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灯罩形猎捕器。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灵敏动作的上位触动卡掣的灯罩形猎捕器。本技术提出的灯罩形猎捕器,外形如一立式台灯,有一立设于一板座中间的直立支持管,介以中间所连设的向上突出的外管,可上下滑动自如地套设于该直立支持管上的灯罩形透明猎捕罩,该外管与直立支持管间设有一上位触动卡掣及一下位止逆弹性卡掣,该猎捕罩(简称罩体)可藉上位触动卡掣保持于升起的位置,再藉一以诱饵垂吊于罩体下方的诱饵的拉动,可解脱该触动卡掣以使罩体落下扣住猎物,又藉该止逆弹性卡掣的自动卡止而使外管连同罩体无法向上方移动的构造。按此构成的灯罩形猎捕器,当使用时其罩体既为透明又高挂于诱饵上方,且诱饵本身亦呈吊起状,致使诱饵极易为猎物看见,且因诱饵四周开扩而无阻碍物,猎物乃无所顾虑而敢于前趋吃饵。而且,捕获的猎物是扣住于罩体2内而不易受伤,自亦无夹伤时出现的血肉污物的污染之虑。再者,因罩体透明而利于人员察知猎获情形。本技术提供的灯罩形猎捕器设有一灵敏动作的上位触动卡掣,它包括一对设于上述直立支持管顶端的向下斜伸的固定杆,一枢设于两固定杆上部之间的可枢动的“7”形枢动杆,此“7”形枢动杆的上端杆部经过邻近的直立支持管的一侧槽孔而伸入直立支持管内;一设于外管顶端且穿过直立支持管两侧纵长槽孔的可套挂于该触动杆上端杆部上的U形挂环;一连结有上述诱饵吊绳的可嵌入而被夹持于“7”形枢动杆下端杆部与固定杆下端杆部之间,可被轻易拉脱,解脱卡掣的触动杆。只要诱饵一被扯动,即可轻易拉脱该夹持于固定杆与“7”形枢动杆的触动杆,迅速解脱该触动卡掣,以使罩体落下扣住猎物。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未猎捕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已猎捕状态的剖视图;图3(a)、3(b)、3(c)、3(d)、3(e)是本技术的触动卡掣的各动作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外管的上端部透视图。本技术提出的灯罩形猎物器如附图所示包括一于底端设置的带一板形底座1的直立支持管2;一介以中间所连设的向上突出的外管3而套置于该直立支持管1上的可上下移动的灯罩形透明猎捕罩(罩体)4;一设于该直立支持管2上端与外管3顶端之间的可控制罩体4落下的上位触动卡掣5;一根以下端伸入罩体4下方可钩挂诱饵61,而上端连结于一可使触动卡掣5解脱的触动杆53上的诱饵吊绳6;及一设于外管3中段处的于罩体落下后,可以其卡荀71卡入对应的直立支持管2上所设卡荀孔21内的下位止送弹性卡掣7。该触动卡掣5包括一对并设于该立支持管2顶端所固定的管帽22外侧向下斜伸的固定杆51;一支枢设于固定杆上部之间的可枢动的“7”形枢动杆52,此“7”形枢动杆的上端杆部521经过邻近的直立支持管3的一侧槽孔23而可伸入直立支持管2内;一设于外管3顶端的可套挂于该触动杆52上端杆部521上的U形挂环31(如图4所示);一连结有上述诱饵吊绳6的可嵌入而被夹持于“7”形枢动杆521下端杆部521与固定杆51下端杆部之间而可被轻易拉脱解脱卡掣使罩体4落下的触动杆53。其中,为使挂环31易于挂于“7”形枢动杆上端部,及为使上述下位弹性卡掣7的卡荀71易对准卡入支持管2的卡荀孔21内,而于直立支持管2上节两侧设有一对纵长导引槽孔24,外管3内则固定有一可横贯该两导引槽孔24的横杆32(如图4所示),以使外管3无法转动而利于上述构件的相互对准。上述罩体4是于一下方开口的筒体,其顶部开设有多个小孔41,以利罩体4的迅速落下。若将此罩体4代之以一下方开口的网罩(未予图示)亦属可行。再者,上述板形底座1上面形成一小于罩体4下方开口的可略嵌入此开口内的凸起面11,以使罩体4下部不致因猎物的冲撞而歪斜产生洞,确保猎物不致逃脱;而且,藉由上述止逆用弹性卡掣7的作用亦可保持落下的罩体4不致上移,亦能防止猎物逃脱。本技术提出的灯罩形猎捕器的使用及动作情形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外管3连同罩体4是一齐以手提升至上方位置,其外管3的挂环31是套挂于“7”形枢动杆52的伸入直立支持管2内的上端杆部521上,而保持于上位(如图3(a)所示),而触动杆53是以手使其被夹持于该对固定杆51下端杆部511与枢动至固定杆51内方的“7”形枢动杆52下端杆部521之间。“7”形枢动杆52乃被卡止而无法动弹,遂保持外管不动。又触动杆53的吊绳6穿过罩体4的顶部而垂入罩体4下方,吊绳下端乃钩挂有一诱饵6,此时罩体4下方完全开放,而利猎物看见诱饵并进入取食诱饵。随后,当猎物一扯动诱饵时,即会拉脱触动杆53(如图3(b)所示)而不再卡止枢动杆52,于是外管3连同罩体4乃迅速落下,其间,当该挂环31刚脱离枢动杆52上端时,枢动杆52的上端杆部521是枢动至最下方,而下端杆部522是枢动至最外方(见图3(c)且随之藉自重而落下,枢动杆52乃自然呈图2所示的落下状态。再者,罩体4乃扣合于底座1上,且罩体4下方开口周缘嵌合于底座1凸面部11外围处;而且,该弹性卡掣7的卡荀71恰卡入直立支持管2的卡荀孔23内,而使外管3及罩体4无法上移,如此罩体4乃无被扣于其内的猎物冲撞而产生漏隙逃逸之虑。其次,打开罩体4时,只要按下该止逆用弹性卡掣7的一端按压部72,即可令其卡荀71脱离该卡荀孔23,纵而可升起外管3及罩体4。最后,欲再将猎捕器恢复至备便猎捕状态时,如图3(d)所示,可先将枢动杆52的下端杆部521扳动至最外上方位置,接着便将外管3提升至邻近最上方位置(如图3(d)所示),此时放开枢动杆52,则其上端杆部521即可顺利卡入外管3顶部的挂环31内,随后再进一步将外管3提升至最上位,以迫使枢动杆52的下端充分进入固定杆51的内方,于此状态下,可将该触动杆53横向嵌置于固定杆51与枢动杆52的下端杆部521之间,接着再放开外管3使其自然稍为落下,而迫使枢动杆52的下端杆部521向外枢动,从而将触动杆53夹持于固定杆51下端之间,而达成未猎捕状态。上述灯罩形猎捕器用时,罩体是呈升起状,而使下方诱饵四周为开放的空间,罩体又为透明体,因而能减少猎物的戒心而且诱饵亦极易被猎物看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罩形猎捕器,其特征是该猎捕器包括:一于底端设有一板形底座的直立支持管;一介以中间所连设的向上突出出的外管而套置于该直立支持管上的可上下移动的灯罩形透明猎捕罩;一设于该直立支持管上端与外管顶端之间的可控制猎捕罩落下的上位触动卡掣;一根以下端伸入罩体下方钩挂诱饵,而上端连结于可使触动卡掣解脱的触动杆上的诱饵吊绳;及一设于外管中段处的于罩体落下后,可以其卡荀卡入对应的直立支持管上所设卡荀孔内的下位止逆弹性卡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灯罩形猎捕器,其特征是该猎捕器包括一于底端设有一板形底座的直立支持管;一介以中间所连设的向上突出出的外管而套置于该直立支持管上的可上下移动的灯罩形透明猎捕罩;一设于该直立支持管上端与外管顶端之间的可控制猎捕罩落下的上位触动卡掣;一根以下端伸入罩体下方钩挂诱饵,而上端连结于可使触动卡掣解脱的触动杆上的诱饵吊绳;及一设于外管中段处的于罩体落下后,可以其卡荀卡入对应的直立支持管上所设卡荀孔内的下位止逆弹性卡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德
申请(专利权)人:王钦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