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005528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过程为:将磷酸盐与苯酚和甲醛混合配成水溶液,70°C下逐滴加入三价铁盐溶液并搅拌,进行缩聚反应,调节溶液pH值7-9,经反复洗涤、抽滤、干燥得到包覆有酚醛树脂的非晶FePO4·2H2O粉末。然后在粉末中加入锂源和碳源,球磨混匀,在惰性气氛下煅烧,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LiFePO4/C材料粒度在50~300nm之间,分散性好,导电性高。室温下该LiFePO4/C材料5C倍率放电比容量为125mAh/g,可以满足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要求,且所需原料成本较低,合成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是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O4/ 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1987年日本Sony选用嵌锂焦碳LiC6取代金属Li作为电池负极,实现锂离子电池 商品化。但直到目前为止,商业化应用的大多以LiCoO2为正极材料,而钴在地球上储量很 少,因而原材料价格很高,还存在安全及毒性问题。1997年Goodenough等提出了具有橄榄 石型结构的LiFePO4材料。LiFePO4在充放电过程中只有很小的体积变化,且稳定的阴离子 基团PO43使材料很难析氧分解,保证了其多次循环后依旧保有较高的容量以及极佳的安 全性。其理论比容量170 mAh/g,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较大的能量密度。但是它的电子导电率 及离子导电率非常低,大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而改善其极低的本征电子、离子电导率,主 要有碳包覆、金属离子掺杂及减小LiFePO4晶粒的尺寸。但是对LiFePO4表面包覆过量碳会减少其比能量;在其锂位或铁位掺杂其他金属 离子虽然会提高其本征电导率,但同时使其理论容量降低。因此,合成纳米级的LiFePO4并 在其表面包覆较薄的碳层是改善其性能的最佳办法。专利CN200510111791. 6采用三价铁盐、锂盐、磷酸盐和还原剂混合于溶液中反 应,0. 5 30 h后得到无定形的LiFePO4,然后在气氛中焙烧得到LiFePO4正极材料粉末。该 方法简化了球磨的工艺,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合成的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优异,但 是产物的颗粒尺寸在微米级,而且粒度分布不均勻,有团聚现象。专利CN200610049953. 2 采用三价铁源和同时用金属铌离子掺杂制备碳包覆的LiFeP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原 料在球磨后直接高温固相反应合成磷酸亚铁锂,工艺简单,原料来源丰富便宜。虽然通过铌 离子的掺杂改善了 LiFePO4的本征电导率,但由于单纯对原料的球磨未能控制好颗粒粒度 的分布,因此在3 C倍率下放电容量最好的也只有126 mAh/g,还不能完全满足动力电池的 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大电流下充放电 性能优良,颗粒分布均勻的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0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0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FePO4· 2H20 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22 2、称取原料磷酸盐、苯酚、甲醛及三价 铁盐,先将磷酸盐、苯酚和甲醛配成浓度为0.广1 M的溶液,其中苯酚甲醛质量比为1 0. 255 0. 957 ;2)将三价铁盐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Γ M的三价铁盐溶液;3)70°C下向步骤1)溶液中逐滴加入步骤2)的三价铁盐溶液并搅拌,利用合成FePO4 过程中所产生的氢离子催化苯酚甲醛进行缩聚反应,调节溶液PH值至7 9,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抽滤、干燥,得到包覆有酚醛树脂的非晶FePO4 · 2H20粉末;4)在步骤3)制得的粉末中,按照LiFePO4的化学计量比加入锂源,按照C的包覆量为 2%-4%加入碳源,球磨混勻,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于600° (Γ750。C煅烧6 12 h,得到纳 米级LiFeP04/C粉末。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磷酸盐可以为(NH4) H2PO4或(NH4) 2ΗΡ04。所说的三价铁盐可以为 Fe (NO3)3 JH2CKFe2 (SO4) 3·9Η20或FeCl3。锂源可以是乙酸锂、氢氧化锂或碳酸锂。碳源可 以是葡萄糖、酚醛树脂或聚乙烯醇。本专利技术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利用反应所产生出来的H+催化苯酚与甲醛发生 缩聚反应,包覆在FePO4 · 2Η20颗粒上,抑制了颗粒的团聚和长大。酚醛树脂的原位包覆不 仅抑制了 FePO4 · 2Η20先驱体颗粒的长大,在烧结时也能抑制LiFePO4颗粒的长大,并且使 得表面碳层的包覆非常均勻,制备出的LiFeP04/C颗粒粒径在5(T300 nm之间,颗粒分布均 勻;产品的导电性能好,大电流充放电性能优异,可以满足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LiFeP04/C的X射线衍射图。图2是LiFeP04/C的扫描电镜照片。图3是LiFeP04/C在不同倍率(0. 1 CU C、2 C、5 CUO C)下的首次放电曲线。图4是LiFeP04/C在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说明,以下实施例不对本专利技术产生限制。实施例11)按FePO4· 2H20 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22 4称取原料(NH4)2ΗΡ04、苯酚、甲醛及 Fe(N03)3*9H20,先将(NH4)2ΗΡ04、苯酚和甲醛配成浓度为0. 5 M的溶液,其中苯酚甲醛质量 比为 1 0. 373 ;2)将Fe(NO3) 3 · 9H20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 5 M的Fe (NO3) 3溶液;3)70°C下向步骤1)溶液中逐滴加入步骤2)的Fe(NO3)3溶液并搅拌,利用合成FePO4 过程中所产生的氢离子催化苯酚甲醛进行缩聚反应,使酚醛树脂包覆在FePO4 · 2H20颗粒 上,调节溶液PH值至9左右,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抽滤、干燥,得到包覆有酚醛树脂的非晶 FePO4 · 2H20粉末,酚醛树脂的包覆量大约为8. 9 % ;4)在步骤3)制得的粉末中,加入氢氧化锂以及酚醛树脂,粉末与氢氧化锂及酚醛树脂 的质量比4. 849: 1.05: 0. 145,球磨混勻,在纯氩气气氛的保护下,于650° C煅烧10 h,得 到纳米级LiFeP04/C粉末。经XRD分析为纯相(见图1),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出颗粒粒度分布于50-300nm之 间,没有团聚现象(见图2),测得LiFeP04/C材料中的残余碳含量3. 7 %。将该LiFeP04/C材料、乙炔黑、PVDF粘结剂按质量比8: 1: 1混合,以NMP为溶剂 制成均勻的浆料,然后将其用玻璃棒旋涂在约20 mm厚的圆形铝片上,90 ° C下烘12 h,然 后在10 MPa液压机下将极片压实得到正极极片。以锂箔作为对电极,在充满氩气的手套箱 中装得半电池,以恒电流进行充放电测试,充放电压为2. 5 4.2 V之间,其室温下电池在不同倍率下放电曲线见图3,测得0.1 C充放电下LiFeP04/C首次可逆比容量为156 mAh/ g,l C充放电可逆比容量142 mAh/g, 2 C充放电可逆比容量136 mAh/g,5 C充放电可逆比 容量为125 mAh/g, IOC充放电可逆比容量110 mAh/g,电池在不同倍率下经过10次充放循 环性能稳定(见图4)。实施例21)按FePO4· 2H20 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22 3称取原料(NH4)2ΗΡ04、苯酚、甲醛及 Fe2(SO4)3 · 9H20,先将(NH4)2HPO4、苯酚和甲醛配成浓度为0. 1 M的溶液,其中苯酚甲醛质 量比为1 0.957 ;2)将Fe2(SO4) 3 · 9H20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 1 M的Fe2 (SO4) 3溶液;3)70°C下向步骤1)溶液中逐滴加入步骤2)的Fe2 (SO4)3溶液并搅拌,利用合成FePO4 过程中所产生的氢离子催化苯酚甲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纳米级锂离子电池LiFePO4/C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按FePO4·2H2O: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22 : 2~4称取原料磷酸盐、苯酚、甲醛及三价铁盐,先将磷酸盐、苯酚和甲醛配成浓度为0.1~1 M的溶液,其中苯酚:甲醛质量比为1 : 0.255~0.957;2)将三价铁盐用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1~1 M的三价铁盐溶液;3)70°C下向步骤1)溶液中逐滴加入步骤2)的三价铁盐溶液并搅拌,利用合成FePO4过程中所产生的氢离子催化苯酚甲醛进行缩聚反应,调节溶液pH值至7~9,用去离子水反复洗涤、抽滤、干燥,得到包覆有酚醛树脂的非晶FePO4·2H2O粉末;4)在步骤3)制得的粉末中,按照LiFePO4的化学计量比加入锂源,按照C的包覆量为2%-4%加入碳源,球磨混匀,在惰性气氛的保护下,于600°C~750°C煅烧6~12 h,得到纳米级LiFePO4/C粉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江平周俊平程丽娟施少君刘伟利乔彦强王秀丽谷长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