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002161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能够在沿着送布方向的布端形成正确的针迹。该缝纫机具有送布牙、端部调节机构和控制单元,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检测被缝制物有无的布传感器。当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状态时,控制单元使脉冲电动机向被缝制物的一端缘从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布状态,当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控制单元使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布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并将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上下重叠的两片被缝制物的缝边保持一定而将上下被缝制物 缝合在一起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如下的缝纫机为了将上下重叠的两片被缝制物(布)的缝边保持一 定而缝合在一起,在针板上表面设有使布在与送布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移动的上布控制装置 和下布控制装置。例如,如日本特开昭58-192576号公报和日本特开昭59-14881号公报所述,上 布控制装置和下布控制装置具有辊子,该辊子分别与上布、下布接触,并以沿着送布方向 (缝制方向)的轴线为中心旋转,从而使布移动;以及传感器,该传感器分别对沿着上下布 的送布方向的一端缘进行检测,所述上布控制装置和下布控制装置在缝制中利用传感器对 布端缘进行检测,并通过脉冲电动机使辊子旋转,使缝边保持一定。S卩,当传感器检测到有布端时,向布端缘从传感器上离开的分离方向对辊子进行 旋转控制,当检测到没有布端缘时,向布端缘覆盖传感器的接近方向对辊子进行旋转控制, 从而能够使布端缘相对于落针位置处于固定的位置。又,当用这种缝纫机进行缝制时,为了使上布与下布对准,有时会在彼此的布端上 预先形成楔形(V字形)的切口即缺口 N(参考图14),将该缺口 N作为记号进行缝制。又,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布端缘按照衣服等的形状被裁成规定形状,但在这种裁 断端部上,有时会飞出布的纤维即线的绒毛(擦毛)B(参考图17)。为了检测这些缺口 N和绒毛B的有无,已知有例如日本特开平6-121887号公报所 述的装置,该装置将采用光纤的布端检测点排列在与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基于所检测 的布端位置的变化和预先设定的模糊规则对缺口 N和绒毛B的有无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日本特开平6-121887号公报所述的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其为了检测布端使 用光纤组,装置昂贵,并且由于是基于模糊规则进行检测,因而控制系统也变得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使上下被缝制物的沿着送布方向的端 缘一致而进行缝合的控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其具有送布牙,该送布牙沿送布方向传送上下重叠的上下被缝制物;端部调节机构,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在所述送布牙的送布方向跟前对所述上下 被缝制物的有无分别地进行检测的布传感器、能够与上下被缝制物分别接触并能够使接触 的上下被缝制物向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旋转构件、以3及能够使所述旋转构件正反旋转的脉冲电动机,所述端部调节机构在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 的方向上,对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一端缘的位置分别地进行移动调 节;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 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从所述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 布状态,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所述布 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 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 间或送布距离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具有与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相同的结构,并且该缝纫机 具有设定单元,该设定单元对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任意设定;以及存储单 元,该存储单元对该设定的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存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具有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专利技术相同的结构,并且 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基于缝纫机主轴转速和送布节距而确定。专利技术效果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在从检测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开始该状态所持续 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规定阈值之前,不进行使被缝制物的端部移动的控制,因而当缺口 和绒毛的检测比与阈值相对应的被缝制物的送布方向的长度小时,不进行使被缝制物的端 部移动的动作。因此,即使存在缺口或绒毛也不会受其影响,能够沿着被缝制物的端部形成 针迹。又,被缝制物的端部检测和缺口及绒毛的应对能够通过共同的检测单元进行,不 需要设置用于应对缺口的专用传感器及其处理电路,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件数并实现处理的简单化。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中,能够进行阈值的设定,因而能够按照形成在被缝制 物上的缺口或绒毛的大小使用适当的阈值。又,既可以避免阈值过大,又可以将实际上对于 被缝制物端部的缝制方向产生偏差时的被缝制物的移动响应性的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附图说明图1是上下送布缝纫机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落针位置附近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与各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与下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下方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与下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上方看的立体图。图6是螺线管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与上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侧方看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与上侧辊的驱动有关的机构的从上方看的立体图。图9是布传感器的立体图。图10是对于布传感器的检测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控制装置周围的结构的框图。图12是表示设置布时的上下送布缝纫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图13是用于说明布端位置控制的检测单元的俯视图。图14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存在缺口的情况。图15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不存在缺口的情况。图16是表示对于每种主轴转速准备的设定节距与判断时间的关系的布移动量表 的说明图。图17是放大了布端的检测位置的说明图,表示存在绒毛的情况。图18是表示布端位置控制的详细情况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送布牙2送布脚3下侧辊(端部调节机构)4下侧脉冲电动机(调节驱动源)5下侧连结机构(端部调节机构)6下侧螺线管(端部调节机构)7上侧辊(端部调节机构)8上侧脉冲电动机(调节驱动源) 9上侧连结机构(端部调节机构)10上侧螺线管(端部调节机构)11分离板(端部调节机构)13控制装置(控制单元)14 针板19压布(压脚)20引导板(端部调节机构)24下侧布传感器(检测单元)25上侧布传感器(检测单元)54操作面板(设定单元)Cl下布(被缝制物)C2上布(被缝制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整体结构)对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缝纫机100具有缝纫机主体SM、端部调节机构WM以及控制装置13,该端部调节机 构WM对被缝制物的沿着针迹的端部的位置进行移动调节。本实施形态的缝纫机主体SM使用上下送布缝纫机。如图1所示,上下送布缝纫机具有可上下移动地支撑未图示的针杆的缝纫机臂部SMA,以及在缝纫机臂部SMA的下方与其相对的缝纫机头部SMB,能够通过改变重叠放置在 针板14上的上下两片布(被缝制物)Cl、C2的送布量来进行归拢缝制。所述针板14固定 配置在缝纫机头部SMB上,并且与缝纫机头部SMB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上。如图2和图3所示,缝纫机主体SM具有压脚19、送布牙1、送布脚2,端部调节机构 WM具有下侧端部调节机构LWM、上侧端部调节机构UWM、布传感器对、25、分离板11、以及引 导板20。(送布牙)如图2所示,送布牙1通过配置在针板14下方的具有公知结构的送布牙前后送布 机构(省略图示)和送布牙上下送布机构(省略图示),在针板14上进出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纫机,其具有:送布牙,该送布牙沿送布方向传送上下重叠的上下被缝制物;端部调节机构,该端部调节机构具有:在所述送布牙的送布方向跟前对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有无分别地进行检测的布传感器、能够与上下被缝制物分别接触并能够使接触的上下被缝制物向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中一个方向或相反方向移动的旋转构件、以及能够使所述旋转构件正反旋转的脉冲电动机,所述端部调节机构在与所述送布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沿着所述送布方向的所述上下被缝制物的一端缘的位置分别地进行移动调节;以及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有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从所述布传感器离开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无布状态,当所述布传感器检测出无布状态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向所述一端缘接近所述布传感器的方向旋转,直到检测出有布状态,所述缝纫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判别单元,该判别单元对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是否超过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进行判别,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端部调节机构控制成:当所述无布状态或有布状态持续的时间或送布距离超过所述规定时间或规定送布距离时,使所述脉冲电动机开始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田哲久沟渊顺也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