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962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该胶囊是由鹿茸、全蝎、水蛭、地龙粉碎成细粉,过筛;肉桂单独粉碎成细粉;龟甲加水8倍量,煎煮三次,每次6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将何首乌、地黄、天冬、肉苁蓉、赤芍、山楂、茯苓和甘草八味加水6倍量浸泡1小时,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至在70℃相对密度为1.40~1.45的清膏,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粉碎后的粉末混匀,在70~80℃下干燥1小时,粉碎成细粉,加入肉桂粉末,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产品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费用低,生产方法科学、简单,易推广使用,为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必造福于人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临床上治疗中风病(脑血栓形成)用的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仅我国目前就有600多万中风患者,主要是气血不活,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智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严重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人们非常关心对中风病的预防和治疗,传统医学认为中风偏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了问题;因此多采用中药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或西药扩张血管的方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血管”的病变只是脑中风的诱因,而中风偏瘫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脑出血或缺血而引起的脑神经细胞毒性增加,导致脑神经受损,从而造成偏瘫失语等症状。因此,中风偏瘫的根源是神经受损。目前治疗此病有针灸、按摩、适当锻炼、服用药物等,用药物有西药及中药,如中药大活络丹、偏瘫复元丸等,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用药满足不了人们对治疗中风病的实际需要,新药研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目前对治疗中风病的实际需要,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及其生产方法,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又称培元通脑胶囊,可有效解决中风病用药治疗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专利技术胶囊中其药物是由何首乌、地黄、天冬、龟甲、鹿茸、肉苁蓉、肉桂、赤芍、全蝎、水蛭、地龙、山楂、茯苓和甘草制成,生产方法是,将鹿茸、全蝎、水蛭、地龙粉碎成细粉,过筛;肉桂单独粉碎成细粉;龟甲加水8倍量,煎煮三次,每次6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何首乌等八味加水,浸泡,煎煮三次,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为清膏,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粉末,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肉桂粉末,混匀,装入胶囊,本专利技术产品疗效好,服用方便,安全,费用低,生产方法科学、简单,易推广使用,为治疗中风病开辟了新的光明前景,必造福于人们。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由技术方案给出,本专利技术中药胶囊是由医用胶囊及其内的中药粉构成,其中药粉是由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龟甲46g、鹿茸23g、肉苁蓉114g、肉桂24g、赤芍49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制成;在上述药物中,其中何首乌为制何首乌;地黄为熟地黄;龟甲为醋制龟甲;肉苁蓉为酒制肉苁蓉;水蛭为烫水蛭;山楂为炒山楂;甘草为炙甘草。实现上述药物的生产方法是,将鹿茸23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粉碎成细粉,过筛;肉桂24g单独粉碎成细粉;龟甲46g加水8倍量(368ml),煎煮三次,每次6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将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肉苁蓉114g、赤芍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八味加水6倍量(1383ml)浸泡1小时,煎煮三次,每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再加入龟甲水煎液,浓缩至在70℃相对密度为1.40~1.45的清膏,加入鹿茸、全蝎、水蛭、地龙粉碎后的粉末216g,混匀,在70~80℃下干燥1小时,粉碎成细粉,加入肉桂粉末24g,混合均匀,分装入胶囊,每胶囊内装药物0.6g,必要时可加入适量淀粉,制成1000粒。用上述组份配伍量及方法可以制成任意量的中药胶囊。所说的上述药物,其中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等功效;熟地黄滋阴补血,清肺填髓;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肉桂温中补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全蝎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水蛭破血,逐瘀,通经;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调和诸药。由上述药物可知,其科学配伍具有活血化瘀,降低血脂,扩张血管之功效,正好可治疗中风病(脑血栓形成),并充分得到临床治疗的证明,其具体临床资料如下。一、诊断标准(1)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①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智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②急性起病。③病发多有诱因,未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④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主症2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统编五版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风》肾虚精亏证,结合《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肾虚证诊断标准、《血瘀证诊断标准》拟定)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同时具备肾元亏虚证和瘀血阻络证诊断标准。肾元亏虚证①言暗失语;②腰膝酸软;③耳鸣或耳聋;④尿后有余沥或失禁;⑤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以上①必备,同时具备②~⑤项中的2项。瘀血阻络证①半身不遂;②偏身麻木;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点,脉涩。以上①必备,同时具备②~③项中的1项。(3)中风病分期标准①急性期发病在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②恢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③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西医诊断标准脑血栓形成(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定标准执行)①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②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③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④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⑤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⑥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⑦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二、病例选择标准同时符合以下四点的患者,可以纳入试验病例。①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者。②中风病分期符合恢复期或后遗症期者。③中医辨证符合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者。④西医诊断符合脑血栓形成者。三、治疗(试验)方案甲组与乙组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双盲双模拟对照法,开放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1、先编制随机分配卡(1)根据计算器随机数字键的结果,按顺序填写分配卡,其内容包括序号、随机数字、组别(分甲、乙两组)、治疗方法。(2)随机分配卡用信封密封,其编号与卡片序号相同。(3)随机分配卡由专人保管,其他人不得参与临床疗效评价,临床观察与疗效评价人员不得参与随机分配卡的填写与保管。2、制备药物根据要求制备培元通脑胶囊1号、2号,这两者中,一种为观察药,另一种为安慰剂,两者要求外观、形状、大小、气味、颜色与服用量均完全一致;偏瘫复元丸1号、2号,这两者中,一种为对照药,另一种为安慰剂,两者也要求外观、形状、大小、气味、颜色与服用量均完全一致。这四种药物编号的实质内容由专人负责,向临床观察者和病人都保密。同时制备不编号的培元通脑胶囊,供开放组用。培元通脑胶囊即本专利技术胶囊(以下同)。3、双盲法的实施(1)当合格受试者进入研究时,由随机分配卡保管人按其进入顺序拆开序号相同的信封,根据其中卡片的规定分组和给予治疗,任何人不得更改,其治疗方法不得使观察者和受试者得知。(2)甲组与乙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情和病程等方面尽量一致。(3)甲组用药培元通脑胶囊1号,口服,3粒/次,3次/日;同时口服偏瘫复元丸2号,6克/次,3次/日。(4)乙组用药偏瘫复元丸1号,口服,6克/次,2次/日;同时口服培元通脑胶囊2号,3粒/次,3次/日观察期间,甲、乙两组都不用其它对中风后遗症有治疗作用的药物。(5)疗程甲组和乙组的观察疗程,均6周(42天)。(6)观察结束后,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龟甲46g、鹿茸23g、肉苁蓉114g、肉桂24g、赤芍49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是由何首乌429g、地黄286g、天冬286g、龟甲46g、鹿茸23g、肉苁蓉114g、肉桂24g、赤芍49g、全蝎48g、水蛭96g、地龙49g、山楂142g、茯苓48g和甘草29g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何首乌为制何首乌;地黄为熟地黄;龟甲为醋制龟甲;肉苁蓉为酒制肉苁蓉;水蛭为烫水蛭;山楂为炒山楂;甘草为炙甘草。3.实现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中风病的中药胶囊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鹿茸23g、全蝎48g、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留记熊维政侯惠鸣张军兵杨义厚卢玉斌乐仁汉邬芙蓉周琼李敦明王全华万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