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蓄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91708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蒸汽蓄热器,包括罐体、进汽管、对外供汽管、汽水分离器、蒸汽喷嘴、加热循环筒、补水管、排出管,其特点是:所述的加热循环筒是中间细、上下两头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汽喷嘴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的上端大口。补水管上端与绕罐体的底部分布的补水主管连接,补水主管上均匀地分布有喷水孔。在罐体的底部沿整个罐体布置有排污管,排污管底部分布有吸污管,排污管与所述排出管连接,排出管的出口位于罐体外部。汽水分离器是可拆卸式。其结构简单、合理,蓄热能力强,蓄热速度快,排污彻底,运行稳定,检修方便。(*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食品、化工等行业中所用的蒸汽蓄热设备的改 进,具体说是一种循环管式的蒸汽蓄热器
技术介绍
在食品、化工等行业中,用汽设备的用汽量随时间变化会有较大波 动。蒸汽需求量的不同,会引起蒸汽时而不够用,时而又用不完。使产 汽、用汽设备均在不断的波动中运行,对设备产生较大危害,在运行中 亦产生较大的环境污染。使用蒸汽蓄热器后可明显改善用汽设备的工作 环境,降低设备运行时污染的产生。蒸汽蓄热器利用水能够蓄热的功能, 将用汽负荷低谷的过剩蒸汽热能,储存在一个贮水的压力容器中,成为 饱和水,其温度和压力可和锅炉的输出蒸汽相一致。在用汽负荷高峰, 当锅炉的蒸发量不足时,这些储存的热能,又能以饱和蒸汽快速的释放 出来,弥补锅炉蒸发量的不足,增加用汽负荷高峰的供汽能力,从而维 持供汽压力的稳定,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现有的蒸汽蓄热器通常是立 式或卧式的储水罐体,罐体上分布有进汽管、对外供汽管、补水管,罐 体内设置有若干个热循环组件,包括蒸汽喷嘴、循环筒和与之配套的管 件及支撑件。有的蒸汽蓄热器在进汽管口还设有增压装置,蒸汽蓄热器 通常与压力测量控制器、产汽设备(如锅炉)组成蒸汽蓄热系统工作。热循环组件中的循环筒是蒸汽蓄热器蓄热效率的关键部件。但是,现有的蒸汽蓄热器存在蓄热速度慢,运行不稳定,汽水分离 组件检修不方便,排污不彻底,蓄热能力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蒸汽蓄热器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蒸汽蓄热器,其结构简单、合理,蓄热能力强,蓄热速度快;另外, 排污彻底,运行稳定,检修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蒸汽蓄热器, 包括罐体、进汽管、对外供汽管、汽水分离器、蒸汽喷嘴、加热循环筒、 补水管、排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循环筒是中间细、上下两头 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汽喷嘴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的上端大口。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在罐体内底部沿整个罐体布置有排污管, 排污管底部分布有吸污管,排污管与所述排出管上端连接,排出管的出 口位于罐体外部。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补水管上端与罐体内底部分 布的补水主管连接,补水主管上均匀地分布有喷水孔。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汽水分离器是可拆卸式,并 设置在罐体出汽口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1、 本技术采用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结构,下部的冷水更容易进入 循环筒,加热后的热水更容易导出,水在循环筒内的循环便更加流畅, 这大大提高了给水的加热效率,提高了蓄热器的蓄热速度。2、 本技术在罐体底部布置大量的吸污管,吸污管可以将设备底 部的污水彻底吸入排污管进而排出设备。采用吸污管式排污,排污效果 好,排污运行比较平稳,大大改善了蓄热器内的给水水质,亦很大程度 上提高了蓄热器的蓄热能力。3、 本技术采用可拆卸式汽水分离器。可对汽水分离器进行定期 检修和维护,以保证汽水分离装置有较好的使用效果,提高了对外供汽 的质量,避免了蒸汽带水对用汽设备的腐蚀。4、 本技术的补水管采用喷管式结构。采用喷管式结构可以将给 水均匀的补充至蓄热器中,使蓄热器各部位之间不会因补水不均而产生 液面波动,使设备运行更加平稳,亦有利于提高设备的蓄热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循环管式蒸汽蓄热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歩说明。参见图1,本技术一种循环管式蒸汽蓄热器的实施例,包括罐体 11、进汽管l、对外供汽管2、汽水分离器3、蒸汽喷嘴IO、加热循环筒5、补水管6、排出管7。所述的加热循环筒5是中间细、上下两头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 汽喷嘴10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5的上端大口。在罐体11内底部沿整 个罐体有水平布置的排污管12,排污管12底部分布有若干吸污管8,排污管12与排出管7上端连接,排出管7的出口位于罐体11外部。所述的补水管6上端与罐体11的底部水平布置的补水主管9连接,补水主管 9上均匀地分布有喷水孔。所述的汽水分离器3是可拆卸式,并设置在罐 体11出汽口处。当产汽过剩时,多余蒸汽从进汽管1进入罐体11,经蒸汽分配管4 分配到蒸汽喷嘴10,由蒸汽喷嘴10喷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5,对给水进 行加热,加热后双锥形加热循环筒5中的热水向上流动,冷水则从下部 补充进来,形成对冷水的循环流动加热,快速将热量储存在高温高压的 饱和水中,完成蓄热过程。随着蓄热器长时间运行后,必然将在蓄热器罐体11底部积累大量高 盐度的污水。如果这些污水不能及时排出,将严重影响蓄热器的蓄热能 力,若干吸污管8可以及时、彻底的将底部高盐度污水吸入排污管12并 经排出管7排出蓄热器罐体11。这大大提高了给水的质量,亦很大程度 上提高了蓄热器的蓄热能力。当用汽设备出现供汽不足时,供蓄热器中的压力降低,蓄热器中的 饱和水即变为过热水,进而自行沸腾,产生大量蒸汽,供应用汽设备。 蒸汽流经设于对外供汽管2出口处的汽水分离装置3时,将附带的水滴 去除,然后供至用汽设备。随着蓄热器的不断对外供汽,蓄热器会出现给水不足的情况。此时, 则需要向蓄热器中补充给水。补水通过底部的补水管6 口进入补水主管9 后,经补水主管9上均匀分布的喷水孔喷入蓄热器内。采用喷管结构, 补水可以从蓄热器各部分均匀地补充到蓄热器中,不会因大量冷水的局 部补入而引起较大液面波动。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限 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 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蓄热器,包括罐体、进汽管、对外供汽管、汽水分离器、蒸汽喷嘴、加热循环筒、补水管、排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循环筒是中间细、上下两头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汽喷嘴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的上端大口。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在罐体内底部沿 整个罐体布置有排污管,排污管底部分布有吸污管,排污管与所述排出 管上端连接,排出管的出口位于罐体外部。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水管上端与罐体内底部分布的补水主管连接,补水主管上均匀地分布有喷 水孔。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水 分离器是可拆卸式,并设置在罐体出汽口处。5、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水分离 器是可拆卸式,并设置在罐体出汽口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蒸汽蓄热器,包括罐体、进汽管、对外供汽管、汽水分离器、蒸汽喷嘴、加热循环筒、补水管、排出管,其特点是所述的加热循环筒是中间细、上下两头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汽喷嘴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的上端大口。补水管上端与绕罐体的底部分布的补水主管连接,补水主管上均匀地分布有喷水孔。在罐体的底部沿整个罐体布置有排污管,排污管底部分布有吸污管,排污管与所述排出管连接,排出管的出口位于罐体外部。汽水分离器是可拆卸式。其结构简单、合理,蓄热能力强,蓄热速度快,排污彻底,运行稳定,检修方便。文档编号F22D3/04GK201387002SQ20082023321公开日2010年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杨德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蓄热器,包括罐体、进汽管、对外供汽管、汽水分离器、蒸汽喷嘴、加热循环筒、补水管、排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循环筒是中间细、上下两头粗的双锥形圆筒,所述蒸汽喷嘴伸入双锥形加热循环筒的上端大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振朋杨德寿王京军郭祥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磐石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