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85371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包括两组并接在一起的电源供应器,藉以同时供应电子产品运作时所需的电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源供应装置可以稳定地/精准地输出所预期的直流输出电压给电子产品使用,且还可以在其中一组电源供应器过压时,事先提升另一组电源供应器内部所产生的主电源,藉以避免直流输出电压发生过大的电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电源供应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外部过压补偿与/或电流 检测并反馈补偿功能的电源供应装置。
技术介绍
在某些高阶电子产品(例如伺服器、工业电脑)的应用中,常将两组规格相同且具 有负反馈控制功能的电源供应器(power supply)并接在一起,藉以同时供应电子产品运作 时所需的电力。当其中一组电源供应器因过压(overvoltage)而发生失效时,则利用另一 组电源供应器来持续供应电力给电子产品使用。在实际上,当其中一组电源供应器过压时,或者二组电源供应器的反馈有偏差时, 由于负反馈控制的缘故,该组电源供应器内部的电压反馈控制器所产生的控制信号的工作 周期会进行对应的缩减,但在缩减至极的情况下,该组电源供应器就会发生失效。此时,由 于另一组电源供应器的负载加剧许多,故很有可能会造成该组电源供应器所供应的电力发 生过大的电压降(voltage drop)。如果此电力突然掉到电子产品的最低电源规格以下时, 则很有可能会造成电子产品无预警的关机,或者会造成电子系统非常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电源供应装置包 括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用以接收一直流输入电压,并据以产生一直流输出电压。此第一组 电源供应器包括主电源产生单元、第一电阻、隔离二极管、第二电阻、电压反馈控制器,以及 电流检测单元。其中,主电源产生单元用以接收并转换所述直流输入电压,藉以产生一主电 源。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耦接主电源产生单元以接收所述主电源。隔离二极管的阳极耦接第 一电阻的第二端,而隔离二极管的阴极则用以输出所述直流输出电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耦接隔离二极管的阳极。电压反馈控制器耦接第二电阻的第二 端与主电源产生单元,用以依据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提供控制信号以控制主电源产 生单元,从而调节所述主电源。电流检测单元耦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检测流 经第一电阻的电流,藉以输出一调整信号来控制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实质上等于隔离 二极管的阴极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稳定地输出所述直流输出电压。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电源供应装置还包括第二组电源供应器,用以接收所述 直流输入电压,并据以产生所述直流输出电压。其中,第一组电源供应器与第二组电源供应 器所分别产生的直流输出电压同时供应给一负载使用。在此条件下,第一组电源供应器还 包括过压检测单元,耦接隔离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以当第二组电源供应 器过压时,拉低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藉以增加所述控制信号的工作周期,从而提升所 述主电源。基于上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电源供应装置利用电流检测单元,以控制第二电 阻的第二端的电压实质上等于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的电压,从而使得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稳定 地/精准地输出所预期的直流输出电压给负载(例如伺服器、工业电脑等高阶电子产品) 使用。另外,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电源供应装置还利用过压检测单元,以在第二组电源供应器过 压时,事先提升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的主电源产生单元所产生的主电源,从而使得第一组电 源供应器所产生的直流输出电压不因负载加剧(亦即第二组电源供应器因过压而发生失 效时)而造成过大的电压降,且得以确保不低于电子产品的最低电源规格。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是上述一般描述及以下实施方式仅为例示性及阐释性的,其并不 能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欲主张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供应装置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的方块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的电路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的电路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电源供应装置;101 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3 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5:负载(伺服器);201 主电源产生单元;203:电压反馈控制器;205:电流检测单元;207 过压检测单元;Dl 隔离二极管;D2、D3 二极管;Rl R6 第一电阻至第六电阻;OP, OP'运算放大器;ZD 稳压二极管;T 双极晶体管;L 电感;C:电容;SW:开关;CS 控制信号;AS 调整信号;MP 主电源;VB、VC、VD 电压;Vref 参考电压;Vin:直流输入电压;Vout 直流输出电压;GND 接地电位。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多个实 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地呈现。另外,现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在附图中说明 所述实施例的实例。再者,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元件/构件代 表相同或类似部分。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源供应装置100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电源供应 装置100包括两组具有负反馈控制功能的电源供应器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1与第二组电 源供应器10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1与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并接在一起,且分别用以接收直流输入电压Vin,并由此产生直流输出电压Vout给负载105使用(例 如伺服器,但并不限制于此,以下改称负载105为伺服器105)。换言之,第一组电源供应器 101与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同时供应伺服器105运作时所需的电力。从现有技术所提供的内容可知,当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过压时,或者第一组电 源供应器101与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的反馈有偏差时(其导致的原因有可能为第一组 电源供应器101与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内部反馈零件的误差,亦即电阻阻值的误差), 由于负反馈控制的缘故,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内部的电压反馈控制器(未图示)所产生 的控制信号的工作周期会进行对应的缩减,但在缩减至极的情况下,第二组电源供应器103 就会发生失效。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此时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1的负载加剧许多,但是第一 组电源供应器101所产生的直流输出电压Vout并不会发生过大的电压降,且能够维持在伺 服器105的最低电源规格以上。如此一来,本实施例即得以解决现有技术所提及的问题。更清楚来说,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1的方块图,而图 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组电源供应器101的电路图。请同时参照图1 图3,第一 组电源供应器101包括主电源产生单元201、隔离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电压反馈控制器 203、第二电阻R2、电流检测单元205,以及过压检测单元207。在本实施例中,主电源产生单元201为直流转直流转换器(DC-to-DCconverter), 例如为降压型转换器(bulk converter),但并不限制于此,其余隔离型或非隔离型的升压 型与/或降压型转换器皆可。主电源产生单元201用以接收并转换直流输入电压Vin,藉以 产生主电源MP。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耦接主电源产生单元201以接收主电源MP。隔离二极管Dl的阳极(anode)耦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而隔离二极管Dl的阴 极(cathode)则用以输出直流输出电压Vout。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耦接隔离二极管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用以接收一直流输入电压,并据以产生一直流输出电压,该第一组电源供应器包括:一主电源产生单元,用以接收并转换该直流输入电压,藉以产生一主电源;一第一电阻,其第一端耦接该主电源产生单元以接收该主电源;一隔离二极管,其阳极耦接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而其阴极则用以输出该直流输出电压;一第二电阻,其第一端耦接该隔离二极管的阳极;一电压反馈控制器,耦接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该主电源产生单元,用以依据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提供一控制信号以控制该主电源产生单元,从而调节该主电源;以及一电流检测单元,耦接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第二端,用以检测流经该第一电阻的电流,藉以输出一调整信号来控制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电压实质上等于该隔离二极管的阴极的电压,从而使得该第一组电源供应器稳定地输出该直流输出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昌
申请(专利权)人: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善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