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出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7914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揭露一种双向出线装置,包含一壳体,具一第一边、相对于该第一边的一第二边、形成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之间的一第三边及一透空底部,一第一输出导线经由该透空底部而穿出,其中该第三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侧段及位于该第一侧段与该第二侧段间的一中间段,以及一导线导引信道,形成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输出导线通过该信道而从该第三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出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向出线装置,尤指一种可从侧面与背面出线的电子安定器。
技术介绍
灯具由光源、灯座,连接线和电子安定器组成,不同的灯具结构对于电子安定器的 出线方式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成两种侧面出线形式(图4(a))和背面出线形式(图 4(b))。电子安定器制造商必须同时提供灯具厂商这两种产品,而产品间无共享性导致两边 制造商的产品库存增加。端子供货商WAGO提供一新型端子,型号是253 (见图3 (a)至图3 (c)),搭配WAGO 253的电子安定器在和灯具组装时其连接线可以同时使用直下插入和侧面插入两种模式。 搭配WAGO 253端子的电子安定器如图1(a)和图1(b)所示。电子安定器制造商只需提供 灯具厂商一种产品,此产品可以同时符合灯具侧面接线形式和背面接线形式的要求,单一 产品可以降低两边制造商的产品库存。但是此WAGO 253端子的缺点为灯具需要使用额外 的连接线来连接电子安定器和灯座,增加灯具厂商的组装难度和成本。基于以上的考虑,本申请是专利技术一实用的双向出线装置来降低灯具组装难度和成 本。图2是电子安定器的外观尺寸图,长度、宽度和高度可以改变,但是产品固定孔位 和出线的位置是业界标准,不可改变。图8是不佳的双向出线式,其变更产品的固定孔位方 便双向出线的实现,输出线弯折90度即可做到侧面出线功能,但是侧面一排输出线完全覆 盖灯具预留的电子安定器固定孔位,导致无法和业界标准灯具兼容。因此,专利技术人鉴于已知技术的缺失,乃思及改良专利技术的意念,终能专利技术出本案的双 向出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从侧面与背面双向出线的电子安定器。本案的又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出线装置,包含一壳体,具一第一纵边、相 对于该第一纵边的一第二纵边、形成于该第一纵边及该第二纵边之间的一第一横边及一透 空底部,一第一输出导线经由该透空底部而穿出,其中该第一横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 侧段及位于该第一侧段与该第二侧段间的一中间段,以及一导线导引信道,形成于该壳体 上,该第一输出导线通过该信道而从该第一横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出 线。根据上述的构想,该壳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具一第一出口的第二表面与一第一 固定孔,该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交界处并具一第一设置点,固定该 出线装置,该透空底部为一第一出线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具一第二设置点,其中该第一 输出导线于穿出该第一出线孔后,可自该第一表面出线,而当该第一输出导线自该第一出 线孔穿出,且自该第二设置点沿该第一表面向该第一设置点方向出线时,则会干涉该第一固定孔的使用,该第一出口邻接于该第一横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该导 线导引信道为一第一导线槽,设置于该第一表面,邻接该第一出线孔,且连接于该第一出 口,收纳与引导穿出该第一出线孔的该第一输出导线,使该第一输出导线完全纳入该第一 导线槽中并从该第一出口出线,且不干涉该第一固定孔的使用。根据上述的构想,该壳体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一纵边及该第二纵边之间的第二横 边、一具一第二出口的第三表面、一第二固定孔、一第二出线孔与一第二导线槽,该第二横 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侧段以及一中间段,该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 表面的一交界处,且具一第三设置点,固定该出线装置,该第一与该第二固定孔各自位于该 第一表面的一第一与一第二向外延伸面上,该第二出线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具一第四设 置点,穿出一第二输出导线,其中该第二输出导线于穿出该第二出线孔后,可自该第一表面 出线,而当该第二输出导线自该第二出线孔穿出且自该第四设置点沿该第一表面向该第三 设置点方向出线时,则会干涉该第二固定孔的使用,该第二出口邻接于该第二横边的该第 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而该第二导线槽,邻接该第二出线孔,且连接于该第二出 口,收纳与引导穿出该第二出线孔的该第二输出导线,使该第二输出导线完全纳入该第二 导线槽中并从该第二出口出线,且不干涉该第二固定孔的使用。根据上述的构想,该第一出线孔为一电源输入孔,该第二出线孔为一灯管负载输 入孔,该第一输出导线为一电源输出线,且该第二输出导线为一灯管负载输出线。根据上述的构想,该装置还包括一电路板,其中该壳体还包括一上壳体与一下壳 体,该电路板电连接于该第一与该第二输出导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下壳体上,并被收纳于 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间,且该第一、该第二与该第三表面、该第一及该第二导线槽及该第一 和该第二出口均分布于该下壳体上。根据上述的构想,该第一横边的该中间段的一长度大于该第一横边的一长度的五 分之一,且该第二横边的该中间段的一长度亦大于该第二横边的一长度的五分之一,且该 第一至该第四设置点为分别穿过该第一出线孔、该第一固定孔、该第二出线孔与该第二固 定孔的四个中心处的四个轴线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向外延伸面、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向 外延伸面的四个交点(注将第一至第四设置点的位置加以定义)。根据上述的构想,该装置是一电子安定器。根据上述的构想,该装置是设置于一荧光灯系统中。本案的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安定器的出线装置,包含一壳体,具一第 一边、相对于该第一边的一第二边、形成于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之间的一第三边及一透空 底部,一第一输出导线经由该透空底部而穿出,其中该第三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侧段 及位于该第一侧段与该第二侧段间的一中间段,以及一导线导引信道,形成于该壳体上,该 第一输出导线通过该信道而从该第三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出线。根据上述的构想,该第一边为一第一纵边,该第二边为一第二纵边,该第三边为一 第一横边。根据上述的构想,该壳体包括一第一表面,一具一第一出口的第二表面与一第一 固定孔,该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的一交界处并具一第一设置点,固定该 出线装置,该透空底部为一第一出线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具一第二设置点,其中该第一 输出导线于穿出该第一出线孔后,可自该第一表面出线,而当该第一输出导线自该第一出线孔穿出且自该第二设置点沿该第一表面向该第一设置点方向出线时,则会干涉该第一固 定孔的使用,该第一出口邻接于该第一横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该导线 导引信道为一第一导线槽,设置于该第一表面,邻接该第一出线孔,且连接于该第一出口, 收纳与引导穿出该第一出线孔的该第一输出导线,使该第一输出导线完全纳入该第一导线 槽中并从该第一出口出线,且不干涉该第一固定孔的使用。根据上述的构想,该壳体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一纵边及该第二纵边之间的第二横 边、一具一第二出口的第三表面、一第二固定孔、一第二出线孔与一第二导线槽,该第二横 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侧段以及一中间段,该第二固定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三 表面的一交界处,且具一第三设置点,固定该出线装置,该第一与该第二固定孔各自位于该 第一表面的一第一与一第二向外延伸面上,该第二出线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具一第四设 置点,穿出一第二输出导线,其中该第二输出导线于穿出该第二出线孔后,可自该第一表面 出线,而当该第二输出导线自该第二出线孔穿出且自该第四设置点沿该第一表面向该第三 设置点方向出线时,则会干涉该第二固定孔的使用,该第二出口邻接于该第二横边的该第 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向出线装置,包含:一壳体,具一第一纵边、相对于该第一纵边的一第二纵边、形成于该第一纵边及该第二纵边之间的一第一横边及一透空底部,一第一输出导线经由该透空底部而穿出,其中该第一横边包括一第一侧段、一第二侧段及位于该第一侧段与该第二侧段间的一中间段;以及一导线导引信道,形成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输出导线通过该信道而从该第一横边的该第一侧段及该第二侧段两者之一出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清和陈铎李尚谕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