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改进鞋底与鞋帮压合效果的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压头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两个上推油缸,所述前压油缸和后压油缸分别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两个边压油缸分别铰接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各橡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分别铰接设于各边压油缸下方的机架上,所述两个边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推油缸活塞杆自由端铰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压合机,其属于制鞋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鞋子一般包括大底、中底、内底和鞋帮,大底和中底先固定连接设置, 再把鞋帮通过胶水或者缝合线与大底外侧沿固定连接设置,最后把内底置 于中底上表面。其中对于鞋帮采用胶水与大底固定连接的场合, 一般是鞋 帮外侧沿涂上胶水以后,用鞋底压合机(也有称鞋帮鞋底压合机)把鞋帮 与大底涂胶部分紧紧压合在一起待其固化成形。在现有的鞋底压合机中, 鞋子放在压合机上固定,鞋子内侧置有鞋楦,鞋楦通过可升降压头固定, 鞋子外侧通过复数个小油缸分别进行压合,采用多个油缸的目的是为了适 应不同鞋子外围形状的需要,通过采用相同油压达到更好地与鞋子外形相 适配,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油缸很多,液压油泄漏事件时有发生, 这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带来很大的工作量,导致开机率降低,更重要的是, 复数个M油缸的设置并没有对鞋子的压合效果带有有益的影响,究其原 因,由于鞋子的外形不同,先接触到鞋子外围的设于油缸活塞杆末端的橡 胶块已使鞋子相应位置产生变形,多个先到达的橡胶块共同使鞋子的对应 区域产生变形后,后接触鞋子外围的橡胶块在同样的压力下无法使其恢复 原状,因此实际生产中,采用多个油缸用于鞋底压合的做法并不能获得令 人满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鞋底压合机,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现有 鞋底压合机压合效果不理想这一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 及设于机架上的压头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前压油缸、后压油缸、 两个边压油缸、两个上推油缸,所述前压油缸和后压油缸分别设于才几架上 且相向设置,两个边压油缸分别4交接设于^/L架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 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各橡 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分别 4交接i殳于各边压油缸下方的才几架上,所述两个边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对应 侧的上推油缸活塞杆自由端4交^接。上述鞋底压合机,所述前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 定块与橡胶垫连接,定义沿边压油缸活塞杆移动方向为横向,所述固定块 横向两側分别铰接设有支撑杆,所述各支撑杆的另 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橡 胶垫外侧铰接防止在压合过程中橡胶垫两侧向外涨开,所述后压油缸设有 与前压油缸相同结构的支撑杆和固定块。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有限的 油缸与对应的橡胶垫相结合,籍由各橡胶垫与鞋子外形相适配的轮廓达到 更好的压合效果,为实现前述目的,所述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与边压油缸 分次序压合,并因此获得更理想的压合效果。附图说明图l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压合装置立体图3是实施例中边压油缸结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2及图3,实施例公开一种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l、压 头2及压合装置3,所述机架1用于固定和支承压头2、压合装置3及其它 相关部件,所述压头2通过油缸21可移动设于机架1上,压头2的自由端 用于压紧鞋楦防止鞋子在压合过程中跑位或变形,压合装置3包括前压油 缸31、后压油缸32、边压油缸33、边压油缸34、两个上4侏油缸35,所述 前压油缸31和后压油缸32分别设于机架1上且相向设置,边压油缸33和 边压油缸34分别4交接设于机架1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缸31活塞杆 自由端设有固定块312,所述固定块312另一端与橡胶垫311连接,定义沿 边压油缸33活塞杆移动方向为横向,所述固定块312横向两侧分别铰接设 有支撑杆313,所述各支撑杆31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橡胶垫311外侧 铰接防止在压合过程中橡胶垫311两侧向外涨开,所述后压油缸32设有与 前压油缸31相同结构的固定块322及支撑杆323,所固定块322另一侧i殳 有橡胶垫321。边压油缸33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橡胶垫331,边压油缸34 的活塞杆自由端设有橡胶垫341,所述各橡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 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35分别铰接设于边压油缸33及边压 油缸34下方的才几架1上,所述边压油缸33及边压油缸34的缸体分别与对 应侧的上推油缸35的活塞杆自由端4交接。前述鞋底压合机,在压合的时候,把鞋子放在压合机上,把鞋楦放入 鞋子内,然后压头2在油缸21驱动下下移压住鞋楦防止压合过程中鞋子发生移位,此时两个上推油缸35的活塞杆伸出,推动边压油缸33及边压油 缸34绕铰接点向上翻转,表现为两活塞杆自由端的橡月交垫331及橡胶垫341 向上抬离压合工作面,此时前压油缸31及后压油缸32的活塞杆分别向中 间推进执行压合动作,在压合过程中,橡胶垫311及橡胶垫321的内侧中 部先与鞋子边缘接触,支撑杆313及支撑杆323分别支撑对应的橡胶垫防 止向外侧涨开影响压合效果,当前后压完成之后橡胶垫313及橡胶垫323 分别复位,然后两个上推油缸35的活塞杆分别向下复位,接着边压油缸33 及边压油卸34的活塞杆分别伸出,带动橡胶垫331及橡胶垫341对鞋子的 两个侧沿进行压合,以完成整个鞋子的压合工序。本技术的各个支撑 杆在鞋头与鞋跟先接触橡胶垫的情况下将前后两个橡胶垫的两侧向中间压 紧执行包边功能,实现完全包边贴合的效果,相对于传统压合机,本实用 新型的前后压装置压合效果更理想。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压头及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两个上推油缸,所述前压油缸和后压油缸分别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两个边压油缸分别铰接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各橡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分别铰接设于各边压油缸下方的机架上,所述两个边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推油缸活塞杆自由端铰接。2、 才艮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压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压油缸的 活塞杆自由端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橡胶垫连接,定义沿边压油缸活 塞杆移动方向为横向,所述固定块横向两侧分别铰接设有支撑杆,所述各 支撑杆的另 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橡胶垫外侧铰接防止在压合过程中橡胶垫 两側向外涨开,所述后压油缸设有与前压油缸相同结构的支撑杆和固定块。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鞋底与鞋帮压合效果的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压头及压合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两个上推油缸,所述前压油缸和后压油缸分别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两个边压油缸分别铰接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各橡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分别铰接设于各边压油缸下方的机架上,所述两个边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推油缸活塞杆自由端铰接。文档编号A43D25/00GK201345934SQ200820229349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9日专利技术者许德强 申请人:许德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压合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压头及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两个上推油缸,所述前压油缸和后压油缸分别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两个边压油缸分别铰接设于机架上且相向设置,所述前压油缸、后压油缸、两个边压油缸的活塞杆自由端分别设有橡胶垫,所述各橡胶垫内侧共同构成与所压合的鞋子外侧相对应的轮廓,两个上推油缸分别铰接设于各边压油缸下方的机架上,所述两个边压油缸的缸体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推油缸活塞杆自由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强,
申请(专利权)人:许德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