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耿福能专利>正文

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59454 阅读:4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隔板和孵化盒,所述孵化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所述隔板卡接在孵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放置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箱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盒由盒壁和与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所述孵化盒的底部为不锈钢筛网。该孵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用、操作使用快捷简便等优点,有利于对孵化环境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孵化率,尤其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地孵化美洲大蠊的场合。(*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孵化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人工孵化美洲大蠊的孵 化装置。
技术介绍
美洲大蠊,俗称蟑螂,属昆虫纲蜚蠊目。它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 3.5亿年, 是世界上最古老,至今繁衍最成功的昆虫类群。全世界发现并记录的种类约3000 余种,中国蟑螂种类记载已超过500余种,但其中被开发利用其药用价值的仅 有几种,美洲大蠊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种。美洲大蠊属蜚蠊科,广泛分布于热 带亚热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蟑螂从它问世以来给人们的印象就是一种肮脏、恶心、人见人恨、诛而不 灭的害虫,随着现代医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其药用价值越来越显现出来, 特别是美洲大蠊药用技术的开发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研究表明,开发以美洲大 蠊为药源的生物制药和规模化人工养殖美洲大蠊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 而,就目前的所有养殖行业而言,尚无一套完整而有效的美洲大蠊人工孵化装 置。无疑,这已成为限制对美洲大蠊深入开发的瓶颈之一,本专利就是为解决 上述问题而做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该孵 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用、操作使用快捷简便等优点,有利 于对孵化环境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孵化率,尤其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地孵化美 洲大蠊的场合。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 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隔板和孵化盒;所述孵化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所述隔板卡接在孵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放置在隔板上。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 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箱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盒由 盒壁和与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盒的盒底采用30目不锈钢筛网制作,盒壁采用木质材料制作。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箱上 设置有箱门,箱门上设置有把手。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上设 置有用于观察卵鞘孵化情况的观察窗。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 高为180cm,宽为106cm,深为42cm;所述隔〗反的长为105cm, 述孵化盒的长为50cm,宽为34cm,高为3cm。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 直径lcm,隔距20cm。本技术所提供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 用、操作使用快捷筒便等优点,有利于对孵化环境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孵化 率,尤其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地孵化美洲大蠊的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孵化箱的外观图。 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孵化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隔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孵化盒结构示意图。所述孵化箱的 宽为40cm;所其中1、孵化箱,101、箱门,102、把手,103、观察窗,2、隔板,201、 通风孔,3、孵化盒,301、不^"钢筛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所示, 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包括孵化箱l、隔板2和孵化盒3;所 述孵化箱l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 所述隔板2卡接在脬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3由盒壁和与 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的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孵化盒3顶端设置为敞 口;所述孵化盒3放置在隔板2上。所述隔板2上设置有圆形的通风孔201,所 述孵化箱1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盒3的盒底采用30目不锈钢筛网301制作,盒壁采用木质材料制 作。所述孵化箱1上设置有箱门101,箱门101上设置有把手102。所述箱门101 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卵鞘孵化情况的观察窗103。制作时,可选用如下大小标准所述孵化箱1的高为180cm,宽为106cm, 深为42cm;所述隔板2的长为105cm,宽为40cm;所述孵化盒3的长为50cm, 宽为34cm,高为3cm;所述通风孔201的直径lcm,隔距20cm。使用前,先将孵化箱1内的温、湿度调节至规定的温、湿度;将孵化盒3 底部垫上一层麻袋,再放一层约2cm厚的新鲜卵鞘;上放一层鸡蛋托,再盖一 层麻袋,将孵化盒3放置于箱内有孔隔板2上,关闭孵化箱门101,每天从观察 窗103观察虫卵孵化情况。当蛋托上幼虫达到一定密度时,将藏有幼虫的蛋托 轻轻移入小虫间芯片上,孵化盒3上重新换上空蛋托,如此反复,直至虫卵全 部孵化完毕。虽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在本专利权利要求所限定 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就可做出的各种变形或修改仍属 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1)、隔板(2)和孵化盒(3);所述孵化箱(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所述隔板(2)卡接在孵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3)由盒壁和与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的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孵化盒(3)顶端设置为敞口;所述孵化盒(3)放置在隔板(2)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 上设置有通风孔(201),所述孵化箱(1)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通风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盒(3) 的盒底采用30目不锈钢筛网(301)制作,盒壁采用木质材料制作。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箱(1 ) 上设置有箱门(101 ),箱门(101 )上设置有把手(102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101 ) 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卵鞘孵化情况的观察窗(103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孵化箱(1 ) 的高为180cm,宽为106cm,深为42cm;所述隔板(2)的长为105cm,宽为 40cm;所述孵化盒(3)的长为50cm,宽为34cm,高为3cm。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201 ) 的直径lcm,隔距20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隔板和孵化盒,所述孵化箱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所述隔板卡接在孵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放置在隔板上。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箱的顶部和底部上均设置有通风孔。所述孵化盒由盒壁和与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所述孵化盒的底部为不锈钢筛网。该孵化装置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实耐用、操作使用快捷简便等优点,有利于对孵化环境的控制,从而可以提高孵化率,尤其适用于需要大规模地孵化美洲大蠊的场合。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1323818SQ200820223400公开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5日专利技术者耿福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洲大蠊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孵化箱(1)、隔板(2)和孵化盒(3);所述孵化箱(1)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其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隔板的滑槽或卡凸;所述隔板(2)卡接在孵化箱内,并保持与地面相平行;所述孵化盒(3)由盒壁和与盒壁连接在一起的盒底组成的上大下小的倒锥台结构,孵化盒(3)顶端设置为敞口;所述孵化盒(3)放置在隔板(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福能
申请(专利权)人:耿福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