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智晖专利>正文

辘轳式高层建筑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94417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现代建筑的趋势是越来越高,住(驻)在高层建筑里的人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事故的时候,怎样能够快速逃生就成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装置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本装置平时固定安装在建筑物的适当位置,需要时,第一个逃生人员固定在钢丝绳的外端从楼上跳下。由于本装置具有速度控制装置,可以保证逃生人员能够迅速、安全的降落到地面。这时候,第二个逃生人员就可以从缠绕钢丝绳的圆筒上解下钢丝绳的另一端把自己固定住,同样从楼上跳下。与此同时,钢丝绳的外端又上升到楼上,如果楼内还有第三个逃生者的话,就再次利用钢丝绳逃生。可以返复使用,缩短了逃生的时间。本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便于生产,是一种高效的逃生器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装置是一种住(驻)在高层建筑里的普通居民在特殊情况时所用的逃生装置, 是涉及消防领域的一种器材。
技术介绍
在央视消防知识讲座里看到好多这样的场景一座高层建筑里起了火,两个年轻 人被迫撤离到窗台外面,其中一个试图顺着落水管下到地面,但是没有成功,最后还是消防 队来了以后才被解救;有的人被迫从高楼上直接跳下,结果摔成了重伤;消防车用云梯把 消防队员送到高层,然后再一个一个地解救被大火围困的人员,有的居民行动不便,消防队 员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将其背离火场;更有火势太猛来不及施救,造成高层里的人员不是被 火吞噬就是被烟呛死;国内外的娱乐场所也发生过类似事件……当然,好多悲剧都是因为存在隐患和大众消防意识淡薄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建筑 设计要求凡是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有逃生通道和配备消防水龙等必要的设施。但是,普通居 民毕竟不是消防员,面临险境的时候不可能那么镇定;何况有时候连门都出不了,即便会使 用消防水龙,也无法使用了。于是,专家就给居民提供了一个好主意必要的时候,可以把床 单等织物撕成布条,再连接成长绳,然后从窗口逃生。那么,如果能够设计生产一种逃生装 置,当类似于大火等特殊情况出现时能给楼内的人员提供一条更便捷快速的逃生方法,岂 不更好?基于以上的思路,我们设计了这种辘轳式高层建筑逃生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把足够长的、足以承担其相应负荷的、最细的钢丝绳缠绕在“辘轳”的圆筒上,该 “辘轳”牢固地安装在房间里最有利于逃生的地方(比如阳台或凉台上)。当情况紧急,需 要启用的时候,逃生人员就用钢丝绳的一端捆住自己的身体,然后从窗口轻松降落到地面。 如果室内还有人的话,就可以用钢丝绳的另一端捆住自己,再逃生。当然,这里所谓的“辘 轳”并不是农村打水用的那样普通的辘轳,如果那么简单的话,逃生人员就会摔死了。这里 的“辘轳”还有许多附加装置,要保证逃生人员下落的速度既不能太快又不能太慢,而且也 不是等前一个人员落地后再把钢丝绳重新缠绕到圆筒上才能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是全机 械装置,因为在关键时刻很可能停电,那时,电动装置就毫无用处了。附图说明图1是该装置整体示意图;图2是该装置速度控制部分示意图;图3是该装置钢丝绳初始缠绕示意图;图4是逃生时钢丝绳在“辘轳”上的缠绕示意图。图中,1、2——安装孔(共有4个);3、4——固定螺栓(共有4根);5、6是固定螺母(共有16个);7——圆筒;8——圆筒7的轴,为了缠绕钢丝绳而将其一端加工成方柄; 9、10、11——钢辊;12——组合齿轮;13——制动毂;14——离合器调整装置;15——固定 制动毂的螺钉;16、17——齿轮;18——制动装置安装盘;19——安装飞锤的底座;20—— 飞锤;21——制动片;22——调速盘;23——压紧弹簧;24——固定在圆筒7上的钢丝绳端; 25——钢丝绳。实施方案本装置的左右两个支撑架由3、4以及5、6等4根螺栓和螺母连接并固定;支架的 中间安装用来缠绕钢丝绳的圆筒7,两端有凸沿以避免钢丝绳缠绕到筒外;圆筒7中心轴的 右端加工成方柄,用来初始缠绕钢丝绳;中心轴的左端安装齿轮16,该齿轮与7的中心轴紧 配合,与中心轴同步转动;在左侧的支撑架板上安装轴,在该轴上安装能自由旋转的组合齿 轮12,组合齿轮12内侧的小齿轮与安装在圆筒7的中心轴上的齿轮16相啮合;组合齿轮 12外侧的大齿轮与套装在7的中心轴上的小齿轮17相啮合,齿轮17与圆筒7的中心轴是 滑动配合,即齿轮17在组合齿轮12的带动下能相对于圆筒7的中心轴自由转动;齿轮17 由卡簧限定在圆筒7的中心轴上(图中没有标出),以免向外滑脱;制动装置安装盘18固定 在齿轮17上,盘18上有三个安装飞锤的基座19并安装飞锤20 ;飞锤20的内侧下方留有缺 口用来安装调速盘22 ;飞锤内侧的上方安装制动片21,当圆筒7转动时就会通过齿轮16带 动组合齿轮12,并带动齿轮17转动,因为这几级传动都是大传动比,所以,当齿轮17转动的 时候,飞锤20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张开,于是,制动片21就接触到制动毂13,从而产生制 动作用;为了保证圆筒7按照我们所需要的速度旋转,要对飞锤的动作幅度做必要的调整, 这就是通过调整螺钉14对弹簧23的压力加以调整并通过调速盘22对飞锤施加复位力;圆 筒7的下方安装9、10、11共3根可以自由转动的钢棍,这3根钢辊分别组合成两组,每组两 根钢辊之间的间隙以通过并对钢丝绳施以适当的压力为准,这样就可以避免钢丝绳在圆筒 7上叠绕而无法输出,当然,如有必要可以加装调整螺钉以调节两组钢辊对钢丝绳的夹紧程 度;钢丝绳25的内端事先挂到圆筒7上的固定钩24上,然后在圆筒7上缠绕2圈后另一端 则从钢辊9的外侧半缠绕9然后从钢辊9与10之间向上穿过,缠绕圆筒7以后从钢辊10 和11之间向下穿出,之所以要在圆筒7上缠绕2圈,是为了加大钢丝绳对圆筒7的摩擦力。 出厂时,厂家利用圆筒7的中心轴一端的方柄将钢丝绳缠绕到圆筒7上。为了避免在使用 时,钢丝绳的内端从钢辊9、10之间穿过,从而无法再次使用,所以,钢丝绳的两端要相应地 加大直径。同时,为了美观和避免灰尘侵蚀,可以为整个装置加装外罩,然后固定到房间最 适宜逃生的地方。当房间里的人确认需要启用该装置时,就可以迅速打开外罩,把穿过钢辊10和11 后的钢丝绳外端固定住自己就可以从窗口跳下。由于逃生者的重力作用,钢丝绳开始向下 输出。由图2可以看出,圆筒7的转动,带动了齿轮16旋转,齿轮16带动组合齿轮12旋转, 最后通过齿轮17带动制动装置安装盘18旋转。通过这一系列的大传动比传动,安装盘上 的飞锤开始向外张开,从而带动制动片21靠向制动毂13,当圆筒7的转速超过我们的要求 时,飞锤的离心力便克服调速弹簧23的压力迫使制动片21与制动毂产生摩擦力,从而降低 圆筒7的转速,以确保逃生人员的降落速度。圆筒7上的钢丝绳应该足够长,也就是不但能 保证逃生人员安全落地,而且在前一个逃生人员落地后,圆筒7上还留有一定长度的钢丝 绳。当一个逃生人员落地后,圆筒不再转动,消防人员对第一个逃生人员进行救护时,如果室内还有逃生人员的话,就可以把缠绕在圆筒7上的钢丝绳的内端从固定桩24上解下并缠 绕住自己,这时钢丝绳在钢辊9和10之间穿过,逃生人员即可逃出。这种情况类似于外国 人在水井里打水的辘轳,而不必非要再次把钢丝绳缠绕到圆筒7上。当然,既然是安装在房间里,就要在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还要兼顾美观,以免破 坏整个房间布局的协调。例如本申请提交的附图中的圆筒7是一种细长型的,主要是为了 避免钢丝绳在往圆筒上缠绕的过程中发生乱扣,从而在使用时就可能发生卡住而不能使用 的可怕情况。如果能够保证钢辊9、10之间的夹紧力与钢辊10、11之间的夹紧力配合适当 的话,就可以把圆筒7设计成扁状,从而大大缩小支撑夹板之间的距离。最后要强调的是,本说明书所举的实施例只是一种比较简单实际的特例,没有、也 不可能穷举各种实施方案。任何在此基础上衍生的技术方法,都属本专利技术的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辘轳式高层建筑逃生装置”,由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的左右两块支撑架;安 装在支撑架中能够自由转动的圆筒;一端固定在圆筒上、足够长度和具有相应负荷能力的 钢丝绳;同样安装在支撑架上由圆筒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辘轳式高层建筑逃生装置”,由螺栓和螺母固定在一起的左右两块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中能够自由转动的圆筒;一端固定在圆筒上、足够长度和具有相应负荷能力的钢丝绳;同样安装在支撑架上由圆筒带动的由齿轮和飞锤、制动毂等组成的速度控制装置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晖刘振辉王召信
申请(专利权)人:王智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