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天线及偶极天线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910379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偶极天线及偶极天线组合。所述的偶极天线包括有第一辐射体、第二辐射体、第一晶片天线及第二晶片天线。第一辐射体又具有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而第二辐射体又具有第三导体及第四导体。第一晶片天线电性连接第一导体及第二导体,而第二晶片天线电性连接第三导体及第四导体。此外,一种采用上述偶极天线的偶极天线组合亦被提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偶极天线及偶极天线组合
技术介绍
无线射频辨识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 RFIDSystem)主 要包括电子标签(Tag)和读取器(Reader)两大部分。电子标签是无线射频辨识系统的数 据载体,其通常由标签天线和感应器(Transponder)晶片组成。而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式 的不同,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 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 tag)和半 无源电子标签(semi-passive 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电子标签没有内装电 池,而半无源电子标签则是部分依靠电池工作。典型的读取器包含有收发模块(Transceiver)、控制单元以及读取器天线,而读取 器便是通过其内建的读取器天线来与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从而实现对标签识别码和感 应器的记忆体数据的读出或写入操作。由于偶极天线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制作及成本低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地用作UHF 频段(由于不同地区所使用的频段不同,此不特别说明)射频辨识系统中的读取器天线。然 而,传统双馈入型式的偶极天线受限于较低的频率与天线指向性的考量,尺寸都不能太小。 如此,也进一步限制了读取器的尺寸。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偶极天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 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偶极天线及偶极天线 组合,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偶极天线,其尺寸较现有习知偶极天线的尺寸来得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偶极天线组合,其采用前述的偶极天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 的一种偶极天线,其包括一第一辐射体,具有一第一导体及一第二导体;一第二辐射体, 具有一第三导体及一第四导体;一第一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一导体及该第二导体;以 及一第二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导体及该第四导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该第一导体与该第三导体的大小相同,该第二导体与该第 四导体的大小相同,且该第二导体垂直于该第一导体,该第四导体垂直于该第三导体,而该 第四导体平行于该第二导体,使得该第一辐射体与该第二辐射体的配置呈现出镜射关系。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所述的第一导体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晶片天线,且该第二部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一部分的宽度,该第三导 体具有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该第四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晶片天线,且该第四部 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三部分的宽度。前述的偶极天线,其中该第一晶片天线及该第二晶片天线皆为一单极陶瓷晶片天 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 一种偶极天线组合,其包括一第一偶极天线,包括一第一辐射体,具有一第一导体及一 第二导体;一第二辐射体,具有一第三导体及一第四导体;一第一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 一导体及该第二导体;及一第二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导体及该第四导体;以及一第 二偶极天线,垂直配置于该第一偶极天线,该第二偶极天线包括一第三辐射体,具有一第 五导体及一第六导体;一第四辐射体,具有一第七导体及一第八导体;一第三晶片天线,电 性连接该第五导体及该第六导体;及一第四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七导体及该第八导体。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偶极天线组合,其中该第一导体与该第三导体的大小相同,该第二导体与 该第四导体的大小相同,且该第二导体垂直于该第一导体,该第四导体垂直于该第三导体, 而该第四导体平行于该第二导体,使得该第一辐射体与该第二辐射体的配置呈现出镜射关 系,该第五导体与该第七导体的大小相同,该第六导体与该第八导体的大小相同,且该第六 导体垂直于该第五导体,该第八导体垂直于该第七导体,而该第八导体平行于该第六导体, 使得该第三辐射体与该第四辐射体的配置呈现出镜射关系。前述的偶极天线组合,其中所述的第一导体具有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 二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一晶片天线,且该第二部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一部分的宽度,该第 三导体具有一第三部分及一第四部分,该第四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二晶片天线,且该第 四部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三部分的宽度,该第五导体具有一第五部分及一第六部分,该第六 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三晶片天线,且该第六部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五部分的宽度,该第七 导体具有一第七部分及一第八部分,该第八部分用以电性连接该第四晶片天线,且该第八 部分的宽度小于该第七部分的宽度。前述的偶极天线组合,其中该第一晶片天线、该第二晶片天线、该第三晶片天线及 该第四晶片天线皆为一单极陶瓷晶片天线。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是将辐射体以二个导体的方式来呈现,然后再将晶片天线电性 连接上述二导体,以便利用晶片天线的高介电系数材料可缩小尺寸以及利用单极型式天线 的长度延伸特性,使辐射频率网低频偏移等特点,来减少偶极天线于对应频率下所需要的 长度。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实验的验证,这种做法并不会影响偶极天线的辐射场型及极化指 向性等天线参数。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偶极天线阵列的结构示意图。100、210、220 偶极天线112、114、122、124 导体116、126:晶片天线118、128:标示200:偶极天线组合W1、W2:宽度L 长度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偶极天线及偶极天线组合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第一实施例图1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偶极天线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主要揭露一种偶极 天线与偶极天线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中该偶极天线较佳为双馈入式的偶极天线。请参阅图1所 示,此偶极天线100包括有二个辐射体。其中一个辐射体是由导体112及114所组成,且导 体112及114是由单极型式的晶片天线116所电性连接。而另一个辐射体是由导体122及 124所组成,且导体122及IM是由单极型式的晶片天线1 所电性连接。上述的这二个晶 片天线皆可以利用单极陶瓷晶片天线来实现。而藉由晶片天线电性连接二导体的好处,便 是可利用晶片天线的高介电系数材料可缩小尺寸以及利用单极型式天线的长度延伸的特 性能够使辐射频率往低频偏移,来减少偶极天线100于对应频率下所需要的长度L。此处所 述的高介电系数至少大于一般金属的介电系数,较佳是指大于铜的介电系数;且此处所指 的高介电系数材质,较佳是指陶瓷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偶极天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辐射体,具有一第一导体及一第二导体;一第二辐射体,具有一第三导体及一第四导体;一第一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一导体及该第二导体;以及一第二晶片天线,电性连接该第三导体及该第四导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伟硕邱弘伟简瑞志
申请(专利权)人: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环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