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温州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9094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莪术油与聚氰基丙烯酸正己酯制成毫微囊,毫微囊与增溶剂、渗透压调节剂、抗氧剂、增粘剂、防腐剂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滴眼液制剂的制备方法。该滴眼液制剂具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与此同时提高了药物在结膜和角膜中的吸附时间,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使药物具有更明显的靶向作用。药理实验表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滴眼液能很好的治疗眼科方面的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gyuju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首载于《药性论》,主要产于广西、四川、浙江等地。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中医理论认为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莪术油为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据药理学研究报道,莪术油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是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抗肿瘤、抗炎药物。由莪术油为主要成分的滴眼液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流行性角结膜炎(EKC)已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该滴眼液中药物透过角膜屏障的能力较差,易随眼液排出。半衰期很短,所以真正被眼部吸收的药物比例小,而将药物制成(聚)氰基丙烯酸正己酯毫微囊滴入眼中,它易透过角膜屏障,在结膜和角膜中粘附的药量增加,吸附时间延长,而且在发炎眼中的粘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莪术油1-10重量份,氰基丙烯酸烷酯6-40重量份,增溶剂1-10重量份,抗氧剂0.5-5重量份,防腐剂0.001-0.003重量份,增粘剂0.1-100重量份,渗透压调节剂0.1-10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莪术油1-10重量份,氰基丙烯酸烷酯6-40重量份,增溶剂1-10重量份,抗氧剂0.5-5重量份,防腐剂0.001-0.003重量份,增粘剂0.1-100重量份,渗透压调节剂0.1-100重量份。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其特征在于氰基丙烯酸烷酯选自聚氰基丙烯酸己酯,聚氰基丙烯酸戊酯,聚氰基丙烯酸丁酯,α-氰基丙烯酸己酯,α-氰基丙烯酸戊酯和α-氰基丙烯酸丁酯。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将莪术油溶解在含有右旋糖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酸性水溶液中,调解pH值至适宜范围,在连续搅拌下,缓缓加入氰基丙烯酸烷酯,两者发生聚合反应,即得粒径为10-1000nm的毫微囊。(2)将上述毫微囊与增溶剂混匀,再加入渗透压调节剂、抗氧剂、增粘剂、防腐剂,充分搅拌,再加磷酸盐缓冲溶液至1000ml,微孔滤膜滤过,滤液分装,即得本发明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制剂。4.按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其特征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山梨坦(Span)类物质、聚山梨酯(Tween)类物质、聚氧乙烯脂肪酸酯(Myrij)类物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Brij)类物质、聚氧乙烯—聚氧丙稀共聚物。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莪术油毫微囊滴眼液,其中所说的脂肪酸山梨坦(Span)类物质可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淑平蔺胜照傅红兴李校堃何峰于平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