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98693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振动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它涉及一种转体力量训练装置。针对目前转体力量训练缺乏静力性的等长练习手段的问题。框架固装在振动装置上,连接部件设置在框架内,且连接部件与框架的上横梁固接,轴套固装在连接部件的中心孔内,第一轴的两端设置在轴套和连接套管内,阻力计的顶杆顶靠在第一轴上,第二轴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内,第二轴的另一端与转动体的中部连接,第一、二轴通过顶丝与连接套管固接,第一调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转体力量训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体力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转体力量训练采用的是等张(又称动力性)练习手段,如负重转体等,而对 于等长(又称静力性)练习重视不够,手段欠缺。研究表明,等张练习结合等长练习对于发 展力量非常有效。有一种振动等长训练力量的新理论,用5Hz ^Hz的正弦曲线波振动对 某个动作进行短暂的等长训练对发展力量非常有效。等长训练只对关节某个角度及其周围 一个小的区域(士 15° )的最大力量有效,为了提高整个关节运动幅度的肌肉最大力量,应 在关节各个不同的角度上进行等长训练。使用爆发式等长收缩来发展肌肉的力产生的速度 的能力,甚至比等张(动力性)练习对发展爆发力更为有效。然而,能够很好地利用最新研究成果,符合现代高水平力量训练发展方向的振动 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国内国外还没有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生物力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原理提供一种振动等长多 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以解决目前转体力量训练缺乏等长(静力性)练习手段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所述训练装置包 括连接部件、轴套、连接套管、阻力计、转动体、第一轴、第二轴和至少两个顶丝;所述训练装 置还包括框架、第一调速电机、齿轮传动副和振动装置;框架固装在振动装置的踏板的上端 面上,连接部件设置在框架内,且连接部件的上端与框架的上横梁固接,连接部件的中部设 有中心孔,轴套固装在连接部件的中心孔内,第一轴的一端设置在轴套内,第一轴的另一端 设置在连接套管的一端内,阻力计安装在轴套的侧壁上,且阻力计的顶杆顶靠在第一轴上, 第二轴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的另一端内,第二轴的另一端与转动体的中部连接,转动体 设置在振动装置的正上方,第一轴与第二轴各分别通过至少一个顶丝与连接套管固接,第 一轴与第二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振动装置的竖向中心线上,第一调速电机的输 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轴,第一调速电机与框架的上横梁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技术的振动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 可以实现在一个能产生低频(5Hz ^Hz)正弦曲线波振动的机械平台上做等长的转体力 量训练,由于振动的作用,使肌肉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做小的拉长和缩短,随意收缩所能产生 的最大张力与最大维持的张力都能增加,对提高转体的肌肉力量是有效的。使用爆发式等长收缩发展肌肉的力产生的速度的能力,甚至比等张练习发展转体 肌肉力量更为有效。在腰的各个不同角度上进行等长训练,可以提高整个腰部关节运动幅 度的肌肉最大力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为表达清楚,踏板及其以上部件未画出), 图3是踏板与脚限位装置装配在一起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所述训练装置包括连接部件1、 轴套2、连接套管3、阻力计4、转动体5、第一轴6、第二轴7和两个顶丝8 ;所述训练装置还 包括框架9、第一调速电机10、齿轮传动副11和振动装置15 ;框架9固装在振动装置15的 踏板15-1的上端面上,连接部件1设置在框架9内,且连接部件1的上端与框架9的上横 梁9-1固接,连接部件1的中部设有中心孔,轴套2固装在连接部件1的中心孔内,第一轴 6的一端设置在轴套2内,第一轴6的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3的一端内,阻力计4安装在 轴套2的侧壁上,且阻力计4的顶杆顶靠在第一轴6上,第二轴7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3 的另一端内,第二轴7的另一端与转动体5的中部连接,转动体5设置在振动装置15的正 上方,第一轴6与第二轴7各分别通过一个顶丝8与连接套管3固接,第一轴6与第二轴7 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振动装置15的竖向中心线上,第一调速电机10的输出轴通 过齿轮传动副11 (即相互啮合的两个齿轮)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轴6,第一调速电机10与框 架9的上横梁9-1固接。本实施方式中的阻力计、调速电机均为外购件。具体实施方式二 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15包括踏板15-1、 底座15-2、第二调速电机15-3、第一带传动机构15-4、第二带传动机构15_5、第三轴15_6、 偏心轴15-7、两个第一轴座15-8、两个第二轴座15-9、两个偏心轴套15-20和两个支柄 15-21 ;踏板15-1位于底座15-2的正上方,第二调速电机15_3固装在底座15_2的上端面 上,第二调速电机15-3的输出轴通过第一带传动机构15-4将动力传递给第三轴15-6,第三 轴15-6的两端各套装有一个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轴座15-8,第三轴15-6通过第二带传动 机构15-5将动力传递给偏心轴15-7,偏心轴15-7上套装有两个与其转动连接的偏心轴套 15-20,两个支柄15-21与两个偏心轴套15-20 —一对应设置,每个支柄15-21的一端与偏 心轴套15-20的外侧壁固接,每个支柄15-21的另一端与踏板15-1的下端面固接,两个支 柄15-21相对于振动装置15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轴座15-8和两个第二轴座 15-9均分别与底座15-2的上端面固接。如此设置,具有结构简单、振动效果好的特点。其 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不同的是 本实施方式的振动装置15还包括两个脚限位装置15-22 ;两个脚限位装置15-22相对于振 动装置15的竖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个脚限位装置15-22由两个L形脚限位板15-22-1组 成;两个L形脚限位板15-22-1相对设置,每个L形脚限位板15-22-1的底板上沿其宽度方 向设有调节孔15-22-2,踏板15-1上与该调节孔15-22-2相对应位置处设有两个螺纹孔,每 个L形脚限位板15-22-1通过装在调节孔15-22-2内并与踏板15_1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的螺钉固接,两个L形脚限位板15-22-1之间的距离h为10cm-15cm。如此设置,可限定运 动员脚的位置,运动员训练时的稳定性好。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的训练装置还包括四个弹簧16 ;四个弹簧16均设置在框架9外,四个弹簧 16中的两个与框架9的两个外侧壁一一对应设置,且与框架9相应的外侧壁固接,四个弹 簧16中的剩余两个固装在框架9的上横梁9-1上,四个弹簧16均与固定物体固接。如此 设置,可提高本技术的训练装置的稳定性。 训练过程将阻力计调整至练习者本人的力量极限,练习者站在脚限位装置内,肩 负转动体上,双手紧握转动体的两端,此时,启动振动装置振动,腰部进行逆时针爆发式等 长扭转用力,在短暂的爆发式等长用力后(时间为3s 如),启动第一调速电机工作,第一 调速电机驱动齿轮传动副转动,齿轮传动副带动第一轴转动,由此带动转动体转动(逆时 针转动约30° )。在此位置上进行第二次爆发等长用力转体。如此进行,直至完成转体动 作。权利要求1.一种振动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连接部件(1)、轴套 (2)、连接套管(3)、阻力计(4)、转动体(5)、第一轴(6)、第二轴(7)和两个顶丝(8);其特 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框架(9)、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振动等长多角度转体力量训练装置,所述训练装置包括连接部件(1)、轴套(2)、连接套管(3)、阻力计(4)、转动体(5)、第一轴(6)、第二轴(7)和两个顶丝(8);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还包括框架(9)、第一调速电机(10)、齿轮传动副(11)和振动装置(15);框架(9)固装在振动装置(15)的踏板(15-1)的上端面上,连接部件(1)设置在框架(9)内,且连接部件(1)的上端与框架(9)的上横梁(9-1)固接,连接部件(1)的中部设有中心孔,轴套(2)固装在连接部件(1)的中心孔内,第一轴(6)的一端设置在轴套(2)内,第一轴(6)的另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3)的一端内,阻力计(4)安装在轴套(2)的侧壁上,且阻力计(4)的顶杆顶靠在第一轴(6)上,第二轴(7)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套管(3)的另一端内,第二轴(7)的另一端与转动体(5)的中部连接,转动体(5)设置在振动装置(15)的正上方,第一轴(6)与第二轴(7)各分别通过一个顶丝(8)与连接套管(3)固接,第一轴(6)与第二轴(7)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位于振动装置(15)的竖向中心线上,第一调速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副(11)将动力传递给第一轴(6),第一调速电机(10)与框架(9)的上横梁(9-1)固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国滨张锐宏崔延武华山郭伟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师范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