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带隐蔽锁头装置的射频感应卡门锁,属五金锁具技术。它是在前面板的后部装配带拉钩的保险杆,并与装配在前面板上带挂钩的锁头装饰盖相匹配,在隐蔽脱钩孔、锁头装饰盖弹簧及辅助工具的配合下,能快速开启锁头装饰盖,以便进行辅助机械开锁。它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美观安全、使用方便快捷。它包括前面板(1)、机械锁头(6)等,其特征是在前面板(1)后部有保险杆底座(20)、保险杆(21)压接在保险杆底座(20)里;保险杆拉钩(21-1)贴近在前面板(1)的脱钩孔(1-1)前;锁头装饰盖板(23)后端的挂钩(23-1)钩接在保险杆(21)的拉钩(21-1)上;在保险杆(21)上有保险杆弹簧(24);在前面板(1)两侧壁上有隐蔽脱钩孔(25)。(*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射频感应门锁,特别涉及带隐蔽锁头装置的射 频感应卡门锁,属五金锁具技术。技术背景射频感应卡门锁,也即电控锁的一种,它是利用RF感应卡贴近 指定感应区(指示灯处的中心点),电子识别信号迅速导通电路,电 机开始转动,縮回方舌体,人们只要下压前执手即可开门,推门而入, 放开前执手后电机复位,门锁自动锁闭。电控锁是利用碱性电池提供 电源的。但电池使用过久或其它原因,电池电量消耗,电池电压低 于4.5伏特时,碰贴感应卡时,房门不能开启。这时在房门外只能用 机械钥匙开门了。但为了增加电控锁的外形美观,以及掩盖机械钥匙 孔位置,必须在锁体的表面进行保护作用。同时也需要提供一种迅速 快捷地开启锁体的方式,则需要作最佳的选择。本技术是为了克 服目前市场上一些不合理的安排方式进行优化设计,提供一种带隐蔽 锁头装置的结构,以期获得最好的使用效果,这是本技术设计开 发的初衷,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本技术应运而生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隐蔽锁头装置的射频感应卡门 锁,它是在前面板的后部装配带拉钩的保险杆,通过装配在前面板上的带挂钩的锁头装饰盖与保险杆匹配配合,并在前面板的两侧面各开 一个隐蔽脱钩孔,从隐蔽脱钩孔用小针头推动保险杆位移,使锁头装 饰盖和保险杆脱钩,从而揭开锁头装饰盖——以便辅助机械开锁。它 设计新颖、结构合理、美观安全,隐蔽性好,使用方便快捷。本实用 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专利技术人构思,国标规定,机 械开锁对于电控锁来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为了保护本实用 新型面板的美观、大方,同时为了将机械锁头更好地隐蔽起来以达到 更安全的性能而采用锁头装饰盖遮挡机械锁头;又同时还要把开启锁 头装饰盖的方式也要隐蔽起来,防止不相干的人随意来玩耍或开启锁 头装饰盖。因此,专利技术人采用隐蔽锁头装置的办法——用保险杆配合 锁头装饰盖,并通过针孔用针头推动保险杆使锁头装饰盖迅速弹启, 这只需用几秒钟的时间完成上述动作,非常简便、快捷。因此,本实 用新型包括前面板、后面板、指示灯、锁体感应区装饰盖、前执手装 饰盖、机械锁头、电池盖、电池盖开启按钮、旋钮、右卡板、前执手、 后执手、后执手装饰盖、左卡板及锁体,它的第一个结构特点是在前 面板后部两侧压铸有保险杆底座,保险杆保险杆压片压接在保险杆底 座里,保险杆拉钩贴近在前面板中部的脱钩孔前,锁头装饰盖压接在 脱钩孔上,锁头装饰盖后端的挂钩钩接在保险杆的拉钩上;在保险杆 一端上连接有保险杆弹簧;在前面板两侧壁上左、右各有一个隐蔽脱 钩孔。它的第二个结构特点是锁体感应区装饰盖连接在前面板的上 部,在锁体感应区装饰盖上安装有指示灯;锁头装饰盖前端的搭钩钩 接在前面板后部的两根锁头装饰盖拉簧上;机械锁头连接在前面板的中部,有前执手装饰盖连接在前面板的下部,在前执手装饰盖上连接 前执手,前执手下部连接在前面板后部的右卡板上;在后面板的上部 连接电池盖,在电池盖下部有电池盖开启按钮;在后面板的下部连接 后执手装饰盖,在后执手装饰盖上连接有旋钮,旋钮的后端连接在机 械锁头上;后执手装饰盖上连接后执手,后执手连接在后面板后部的 左卡板上。它的第三个结构特点是锁体连接在前面板和后面板之间。 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如下(一)设计新颖、结构合理;(二) 所述的隐蔽锁头装置隐蔽安全,增加了锁头装饰盖既掩盖了机械锁头 又达到锁体外观美观大方的目的;(三)辅助开启本技术快捷简 便,只需几秒钟的时间,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的要求。(四)隐蔽锁 头装置零部件制造加工容易,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依据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案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 结构。附图1为本技术锁头装饰盖开启的主视附图2为附图1的后视附图3为本技术的部件保险杆的主视附图4为附图3的俯视附图5为附图4的右视附图6为附图3的立体附图7为本技术的部件锁头装饰盖的主视图; 附图8为附图7的左视图;附图9为附图7的俯视图; 附图IO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附图11为附图IO的右视图; 附图12为附图IO的后视图; 附图1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附图中1、前面板,1-1、脱钩孔,2、后面板,3、锁体感应区装饰盖,4、指示灯,5、前执手装饰盖,6、机械锁头,7、电池盖,8、 电池盖开启按钮,9、旋钮,10、右卡板,11、前执手,12、后执手, 13、后执手装饰盖,14、左卡板,15、锁体,20、保险杆底座,21、 保险杆,21-1、拉钩,22、保险杆压片,23、锁头装饰盖,23-1、挂 钩,23-2、搭钩,24、保险杆弹簧,25、隐蔽脱钩孔,26、锁头装饰 盖拉簧。具体实施方式依据各附图,制造各个零部件并进行组装。对于射频感应卡门锁 的结构原理在这里不再叙述了,而着重讲述隐蔽锁头装置的结构。如 前所述机械锁头6是装配在前面板1的中部,因此,设计并装配一 块锁头装饰盖23在前面板1的中部,把机械锁头6掩盖住。锁头装 饰盖23的上部有向内倒置的搭钩23-2伸入到前面板l上部的插孔中, 搭钩23-2并与竖直装配在前面板1后部的两根锁头装饰盖拉簧26相 连接,使锁头装饰盖23能被拉簧26拉紧并收縮升起,使锁头装饰盖 23的搭钩23-2插入到前面板1的两个长方形孔里,从而可以露出机 械锁头6来(见附图l)。当把锁头装饰盖23向下拉动时,它会贴附在前执手装饰盖5的上边端从而把机械锁头6掩盖住。在前面板1的 中部开了一个脱钩孔1-1,在脱钩孔1-1的后部两侧,即前面板1的后部两侧压铸了带凹槽的保险杆底座20,把带拉钩21-1的保险杆21 水平地放置在左、右两个保险杆底座20上,拉钩21-1正对着脱钩孔 1-1,并在保险杆21—端上穿接有保险杆弹簧24,然后用螺钉把保险 杆压片22压接在保险杆底座20上,保险杆21上、下不能移动,但 左、右可以推动(见附图2)。这时,在前面板1两侧的侧端壁上, 是对着保险杆21的圆柱体中央,钻凿两个针孔,即隐蔽脱钩孔25 (见 附图ll)。在这些部件装配完毕后,向下拉住锁头装饰盖23,让它吻 合、平复在前面板l上,这时,锁头装饰盖23后端的挂钩23-l就钩 接在保险杆21的拉钩21-1上,使锁头装饰盖23把机械锁头6给掩 盖住了。下面再叙述开启锁头装饰盖23的工作程序和原理。利用配 置的锁头装饰盖开启钩或者任意的一个针状小工具剌向前面板1两 侧的隐蔽脱钩孔25,开启钩或针状体的作用力作用在保险杆21 —端 的圆柱体端面上,使保险杆21受到一个横向的推动力,保险杆弹簧 24压縮,同时使保险杆21上的拉钩21-1从锁头装饰盖23后端的挂 钩23-1滑脱出来,锁头装饰盖23上部的搭钩23-2已经被拉伸的锁头 装饰盖弹簧26迅速收縮,把锁头装饰盖23很快就拉起来,显露出机 械锁头6,这时就可以用钥匙开锁了。而关闭锁头装饰盖23,则用手 直接将锁头装饰盖23往下拉动,克服锁头装饰盖弹簧26的收縮力, 揿合到脱钩孔1-1上即达到目的了。这样的一个设计,增加锁头装饰盖而隐蔽了机械钥匙孔达到美观安全功能的同时,也更好地隐蔽了开启锁头装饰盖的方式。而同时也 达到了更方便地快捷地打开锁头装饰盖的目的。整把锁的操作此锁为射频感应卡门锁,将感应开门卡碰向锁体 感应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带隐蔽锁头装置的射频感应卡门锁,包括前面板(1)、后面板(2)、指示灯(3)、锁体感应区装饰盖(4)、前执手装饰盖(5)、机械锁头(6)、电池盖(7)、电池盖开启按钮(8)、旋钮(9)、右卡板(10)、前执手(11)、后执手(12)、后下板(13)、左卡板(14)及锁体(15),其特征是在前面板(1)后部两侧压铸有保险杆底座(20),保险杆(21)两端头被保险杆压片(22)压接在保险杆底座(20)里;保险杆拉钩(21-1)贴近在前面板(1)中部的脱钩孔(1-1)前,锁头装饰盖(23)压接在脱钩孔(1-1)上,锁头装饰盖(23)后端的挂钩(23-1)钩接在保险杆(21)的拉钩(21-1)上;在保险杆(21)一端上连接有保险杆弹簧(24);在前面板(1)两侧壁上左、右各有一个隐蔽脱钩孔(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均毅,
申请(专利权)人:吴均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