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87771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足医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药味组成简单,价廉易得,制备工艺也简单,符合中国传统水煎入药的习惯,完整保留药用的活性成分,更加确保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介绍
小儿具有“稚阴稚阳”、“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后天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或误用苦寒、温燥太过损伤脾胃,或病后失调,元气大伤等,都可能导致脾失健运而发生厌食。小儿厌食是小儿常见的病症,它以不欲饮食,或食欲减退、或严重挑食为特征,日久引起消瘦、贫血、疳积等严重病症。厌食可以是一种单纯的,独立的病种,也可以是各种疾病的伴随症状。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才能水谷而生精微,输布营养周身。中医学认为引起厌食的主要原因有食滞、虫积,脾被湿困,先天禀赋不足,元气虚弱,脾胃虚弱等,其中以食滞、虫积最为常见。而治疗上也以化积滞,健脾祛湿,扶正培元为法。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消食药品在出售,但是在小儿补脾扶正方面还有不足,因此,常常不能从根本上治愈小儿厌食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动物和临床实验,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治疗小儿厌食的中药,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中药组和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药物选择是经过大量的临床摸索得来的。临床发现山楂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山楂含有的脂肪酶能促进脂肪消化,并能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对胃肠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麦芽具有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之功效;鸡内金运脾健胃之功,消食之力较著,常与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等健脾药配伍治疗小儿脾虚疳积;中医认为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常与谷芽、山楂、神曲等配伍来治疗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太子参多应用于脾胃虚弱之证,配伍山药,白扁豆等,以健脾助运;山药(麸炒)对脾虚大鼠模型引起的便溏等症状有预防和治疗作用;莱菔子常与山楂、陈皮等同用,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等症。专利技术人在精简处方并获得最大协同作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最终确定了药物的比例,故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原料制成的焦山楂10-30%、麦芽10-30%、鸡内金10-25%、陈皮5-15%、太子参5-15%、麸炒山药10-25%、莱菔子5-15%。本专利技术原料的较优选为焦山楂15-25%、麦芽15-25%、鸡内金15-20%、陈皮5-10%、太子参5-10%、麸炒山药15-20%、莱菔子5-10%。本专利技术的最优选为焦山楂19-20%、麦芽19-20%、鸡内金15-16%、陈皮9-10%、太子参9-10%、麸炒山药15-16%、莱菔子9-10%。上述中药制剂的原料中,1.焦山楂为山楂的炮制加工品,即山楂炒焦。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22页山楂项下有关规定。2、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 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将麦粒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约0.5cm时,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107页麦芽项下有关规定。3、鸡内金为雉科动物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的干燥沙囊内壁。杀鸡后,取出鸡遁,立即剥下内壁,洗净,干燥。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133页鸡内金项下有关规定。4、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去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132页陈皮项下有关规定。5、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者直接晒干。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46页太子参项下有关规定。6、麸炒山药为山药的炮制加工品,即用麸炒山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习称“光山药”。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21页山药项下有关规定。7、莱菔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本品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第192~193页莱菔子项下有关规定。全方以神曲为君,用以消食化滞;以山楂、麦芽为臣,助神曲之力;以鸡内金为佐,与神曲、麦芽、山楂三药相辅相成,共奏消食导滞之功;陈皮利气和胃,莱菔子下气导滞,二药为使,以强化胃肠传导之力;则胃肠之积滞可消,肠道之运动可畅。凡饮食积滞之初,常因胃肠之运化力不足;而饮食积滞日久,亦可对脾胃之运化力有损,故用太子参、山药平补脾胃之气,以固其本,则于消导之中兼顾正气,可收两全之功。此方治小儿成成人因饮食积滞所致脘腹胀满、厌食、嗳恶者甚宜;若因脾胃虚弱,消化无力而导致之腹满、腹泻等证者,则不宜用此方,当以温补脾胃为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制成散剂冲服或装入胶囊等。但是由于患者多为小儿故优选用活性成分入药,使用药量尽量减少。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活性成分制备方法按照比例称取除鸡内金外的药材于提取罐中,经过常规的水提后干燥,制成干浸膏并粉碎成细粉;再加入鸡内金细粉,混合均匀,即制成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活性成分。本专利技术药物的活性成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颗粒剂、糖浆等。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健脾和胃,消食除胀的作用。主治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为脾胃不和、脾虚食积症。临床表现食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身体瘦弱,舌淡,脉弱等症。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药味组成简单,价廉易得,制备工艺也简单,符合中国传统水煎入药的习惯,完整保留药用的活性成分,更加确保临床疗效。实施例1鸡内金170g粉碎成细粉,焦山楂425g、麦芽425g、陈皮170g、太子参170g、麸炒山药255g、莱菔子85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2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70℃真空干燥成干浸膏,粉碎,加入鸡内金细粉及适量的蔗糖、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小儿服用,每次2g,每天3次。实施例2鸡内金170g粉碎成细粉,焦山楂510g、麦芽425g、陈皮85g、太子参85g、麸炒山药255g、莱菔子17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10倍量水,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稠膏状,70℃真空干燥成干浸膏,粉碎,加入鸡内金细粉及适量的蔗糖、糊精,混匀,制成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焦山楂10-30%、麦芽10-30%、鸡内金10-25%、陈皮5-15%、太子参5-15%、麸炒山药10-25%、莱菔子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小儿厌食病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焦山楂10-30%、麦芽10-30%、鸡内金10-25%、陈皮5-15%、太子参5-15%、麸炒山药10-25%、莱菔子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焦山楂15-25%、麦芽15-25%、鸡内金15-20%、陈皮5-10%、太子参5-10%、麸炒山药15-20%、莱菔子5-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小儿厌食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列原料药制成焦山楂19-20%、麦芽19-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玄振玉王勇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玉森新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