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德刚专利>正文

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复方苦丁香浸膏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7380 阅读:5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复方苦丁香浸膏片,是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苦丁香浸膏40-60份、茵陈4000-6000份、丹参800-120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祛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病毒性肝炎,慢迁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病毒性肝炎、慢迁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中药片剂临床有效率93%以上,显效率在78%以上。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连续用药1-2疗程,绝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可获痊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配制品
,特别是用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高发区。据1992-1995年对30个省、市(直)、自治区145个疾病监测点计67185人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一般人群抗-HBV流行率平均为80.9%;HBsAg流行率平均为9.8%;HBV标志流行率平均为57.6%;抗-HCV流行率平均为3.2%;HBsAg阳性者中抗-HDV流行率平均为1.2%;抗-HEV流行率平均18.0%。据此推算,我国约9.7亿人已感染过HAV;6.9亿人已感染HBV,其中1.2亿人携带HBsAg;38000万人已感染HCV;140万人为HBV/HDV联合或重叠感染;2.1亿人感染过HEV。乙肝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广,中国、南亚和热带非洲为高流行区,HBsAg流行率可为8~20%,抗HBC流行率为70~95%。我国HBsAg流行率以华北最低,西北、西南、华东和中南依次增高,西方国家一般城市乙肝发病率高于农村,但我国HBsAg和抗HBC流行率,农村高于城市,而小城市高于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又高于大城市,在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首位。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现患率、和HBsAg阳性率的年龄分布呈两个高峰,第一高峰在10岁以前,第二高峰在30-40岁后,40以后HBsAg阳性率岁年龄增长而下降,按我国育龄妇女HBsAg阳性率为7%,HBsAg阳性母亲HBV围产期传播发生率为40%推算,每年约60万新生儿成为HBsAg阳性携带者,其中1/4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目前抗病毒治疗主要是采取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进而达到逐渐清除的目的。据观察和有关报道,乙肝、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能改善肝功能,随着血中的表面抗原、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丙肝病毒核糖核酸的转阴,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都提示缓解。现将目前抗病毒治疗比较有效的药物介绍如下(1)阿糖腺苷及单磷酸阿糖腺苷为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可使HBeAg转阴率达40%左右。(2)干扰素及其导剂目前临床上主要用的是人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制得的干扰素,作用机理是抑制病毒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功能,刺激组织溶抗原I型蛋白合成及其细胞膜的表面。治疗慢性性乙肝及丙肝。(3)无环鸟苷是一种合成的无环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抑制多种去氧核糖核酸病毒的增殖作用,特别在抗疱疹病毒时效力比阿糖腺苷高160倍,且毒性小,但对乙肝病毒抑制机理尚不清楚。干扰素和无环鸟苷联合应用,疗效更好。乙肝和丙肝经用干扰素及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对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对慢性肝炎的纤维化有一定的阻断作用。(4)干扰素与激素联合治疗慢性乙肝当单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采取类固醇脱离疗法,激发乙肝病毒复制后再用干扰素治疗,对乙肝病毒增殖活跃的慢性肝炎病人效果较差,用干扰素为佳。(5)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6)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联用,据临床观察病例统计结果,表面抗原转阴率15%,e抗原转阴率40%左右。除了西医治疗之外,中医辨治急性肝炎也有一定效果。首先分黄疸型和无黄疸型二种类型。其中黄疸又分湿热蕴结,热重于湿;湿热蕴结,湿重于热;湿热并重和寒湿阻遏四种证型,分别选用茵陈蒿汤、茵陈四苓散、麻黄翘赤小豆汤、甘露消毒丹加减。无黄疸型则分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脾胃不各三种证型,分别选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香砂六群子汤加减。随症选药,如恶心、呕吐可加半夏、竹茹、生姜、藿香、佩兰等;食欲不振加枳实、麦芽、神曲、内金、砂仁、苍术、白术等;黄疸明显者,茵陈配大黄协同退黄,效果明显,或可根据“血瘀”理论,适当加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等亦可取得较满意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清热解毒类药物有降酶作用,如茵陈、板蓝根、虎杖、连翘、秦皮、龙胆草、田基黄、大青叶、黄芩、柴胡等,能改善肝内血氧供应,维持机体内平衡,使其肝细胞炎症得以缓解,肝功能早日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分型包括甲、乙、丙、丁、戊、已、庚7型病毒性肝炎在病原学、血清学及临床经过、肝外器官损害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其临床表现却颇相类似。临床上根据其表现上的共性,常做以下分型(1)急性黄疸型肝炎。(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3)慢性肝炎以往从病理角度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二型。1994年底世界胃肠病大会建议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4)淤胆型肝炎。(5)重型肝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从中医角度看,黄疸型与中医的“阳黄”相似,而无黄疸型急性肝炎从其发病和临床过程来看,而是属于“肝胆湿热”,“郁证”,“肝胃不和”等辩证范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复方苦丁香浸膏片,是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苦丁香浸膏40-60份、茵陈4000-6000份、丹参800-1200份。加入淀粉750份、蔗糖250份、硬脂酸镁30份后制成片剂。本专利技术优先推荐的配方是苦丁香浸膏50份、茵陈5000份、丹参1000份。制备工艺取苦丁香用80%乙醇按 漉法漉,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或膏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取茵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倍煎两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煎一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1000∶1。取丹参、蔗糖、淀粉分别粉碎成红粉。取苦丁香浸膏粉、丹参粉、蔗糖粉、淀粉混合均匀,过40目筛两次,加入茵陈浓缩液,充分简板均匀,另加淀粉糊适量制粒低温干燥,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本专利技术具有祛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病毒性肝炎,慢迁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本专利技术治疗病毒性肝炎、慢迁慢活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中药片剂临床有效率93%以上,显效率在78%以上。急性黄疸型、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患者,连续用药1-2疗程,绝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可获痊愈。具体实施例方式配方苦丁香浸膏50克、茵陈5000克、丹参1000克、淀粉750克、蔗糖250克、硬脂酸镁30克。制备工艺取苦丁香用80%乙醇按漉法漉,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或膏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取茵陈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倍煎两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煎一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1000∶1。取丹参、蔗糖、淀粉分别粉碎成红粉。取苦丁香浸膏粉、丹参粉、蔗糖粉、淀粉混合均匀,过40目筛两次,加入茵陈浓缩液,充分简板均匀,另加淀粉糊适量制粒低温干燥,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后压片,即得。本专利技术用于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治疗1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003年1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27例。诊断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进行。其中甲型肝炎11例、戊型肝炎9例、乙型肝炎78例、丙型肝炎24例、庚型肝炎3例(均为合并乙型肝炎感染,未引入乙型肝炎计算)。双盲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共65例,男50例、女15例,年龄(31±10)岁;对照组共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31±8)岁。1.2治疗方法患者每日服用本专利技术3次,每次2片(10毫克),连续服用3-4个疗程共计60-80天。对照组选用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联用。以注射方式使用。1.3观察指标①症状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肝区不适、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②体征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复方苦丁香浸膏片,其特征是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苦丁香浸膏40-60份、茵陈4000-6000份、丹参800-120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复方苦丁香浸膏片,其特征是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苦丁香浸膏40-60份、茵陈4000-6000份、丹参800-120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苦丁香片,其特征是加入淀粉750份、蔗糖250份、硬脂酸镁30份后制成片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苦丁香片,其特征是原料组成为苦丁香浸膏50份、茵陈5000份、丹参100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方苦丁香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德刚徐莉清
申请(专利权)人:邓德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