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665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药用壳聚糖纤维,含有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以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所述的药物为它莫昔芬、异黄酮、溴隐亭和丹那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所述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冰片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壳聚糖占纤维总重量的A份,药物占纤维总重量的B份,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占纤维总重量的C份,则:60<A≤99,0<B≤30,0<C≤1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这种纤维的制造方法及利用这种纤维织成布料进而制成乳罩的方法。用该纤维用作乳罩的内层面料,药物从纤维中缓释出来,并透过皮肤作用于病灶,从而达到防治乳腺增生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用纤维,尤其是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乳腺增生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发病率日趋提高和渐趋于年轻化,乳腺增生有潜在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中医一般口服或者外敷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西医则选用激素类药物或者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此病的效果较好,但中医口服治疗由于熬药繁琐,用药时间长,病人很难坚持,西医治疗此病的疗效不明显,且副作用大。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病人都要频繁的出入医院和每日频繁用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给患者带来身心的痛苦。如果能将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添加到乳罩中去,使药物在人们日常穿戴乳罩的过程中缓慢释放出来,作用于乳房,从而达到防治乳腺增生的目的,便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的治疗方法给病人带来的不便和痛苦,还顺应了目前内病外治以及治疗医学转向预防和保健医学的发展趋势。目前国外还未见此类产品的报道,国内已有相关同类产品,如药物乳罩和乳痛贴。目前的药用乳罩和乳痛贴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用乳罩(1)用药不方便。目前的药物乳罩采用中药药袋直接敷于患处,需要频繁熬药,换药;(2)气味大。由于是采用药物的直接外敷或者采用直接将浸于药液的织物,气味大,影响了病人的日常生活; (3)手感差。由于是采用药液的浸泡的织物,织物粗糙,僵硬,手感差,穿着感觉不适。2、乳痛贴(1)透气性差,皮肤有闷热之感;(2)有皮肤过敏的可能;(3)影响美观,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用壳聚糖纤维,以克服现有药用织物气味大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药用壳聚糖纤维的方法,并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药用壳聚糖纤维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含有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和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其中,所述的药物包括为它莫昔芬(TAM)、异黄酮(isoflavones)、溴隐亭(bromocriPtine)和丹那唑(danazol)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所述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冰片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壳聚糖占纤维总重量的A份,药物占纤维总重量的B份,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占纤维总重量的C份,则60<A≤99,0<B≤30,0<C≤10。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步,由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和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纺丝原液;第二步,由该纺丝原液制成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本专利技术方法中,所述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加入到含壳聚糖的纺丝原液中,并搅拌均匀,其中,加入的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B份,0<B≤30,加入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C份,0<C≤10。在上述方法基础上,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备方法为在第二步中,由纺丝原液制成纤维时采用的方法为,湿法纺丝工艺、干法纺丝工艺或干喷湿纺工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可用于制成具有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作用的布料,该布料可以用作乳罩的内层面料。具体使用方法是按照普通乳罩内层面料的织物组织结构、织物密度等织物指标参数的要求,将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甲壳素或壳聚糖纤维织成布料,然后,以该布料作为乳罩内层面料,按照普通乳罩的制造工序和方法制成药用乳罩。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优点1、制作工艺简单,易于实现;2、用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布料制成的乳罩防治乳腺增生,用药方便、副作用小,并且不影响患者的外在美,非常符合现代女性治病和追求美丽的人性化需求。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第一步,配制纺丝原液。先按已有的工艺制备含壳聚糖的纺丝原液,各组份按重量百分含量计,其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99%。然后将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加入该纺丝原液中并搅拌均匀,加入的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0.5%,加入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0.5%;第二步,将含有防治乳腺增生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纺丝原液制成药用壳聚糖纤维,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成的药用壳聚糖纤维中既含有壳聚糖,又含有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第三步,用制成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织成布料,并用该布料作为乳罩的内层面料制成乳罩,则乳罩的内层面料中既含有壳聚糖,又含有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在本实施例中,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可以是它莫昔芬(TAM)、异黄酮(isoflavones)、溴隐亭(bromocriPtine)、丹那唑(danazol)或其它临床已经使用的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可以是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冰片或其它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将纺丝原液制成壳聚糖纤维的工艺方法,可以是湿法纺丝工艺,也可以是干法纺丝工艺或干喷湿纺工艺。在本实施例中,将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织成布料的工序,采用现有的乳罩内层面料的织造工艺。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普通乳罩的制作工序制造乳罩,其内层为由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织成的布料。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80%(,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1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5%。其方法是,将含有防治乳腺增生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纺丝原液制成药用壳聚糖纤维,采用干法纺丝工艺。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70%,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20%,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10%。其方法是,将含有防治乳腺增生药物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纺丝原液制成药用壳聚糖纤维,采用干喷湿纺工艺。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90%,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7.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2.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62.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29.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7.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7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19.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5.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9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1.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3.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87.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7.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9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82.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10.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7%,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0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92.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2.5%,其它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11本实施例中,纺丝原液中壳聚糖的干固量为67.5%,防治乳腺增生药物的干固量为24.5%,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干固量为8%,其它方法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含有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以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它莫昔芬、异黄酮、溴隐亭和丹那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所述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冰片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壳聚糖占纤维总重量的A份,药物占纤维总重量的B份,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占纤维总重量的C份,则:60<A≤99,0<B≤30,0<C≤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含有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以及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它莫昔芬、异黄酮、溴隐亭和丹那唑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所述的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为氮酮、油酸、N-甲基-2-吡咯烷酮、丙二醇、冰片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壳聚糖占纤维总重量的A份,药物占纤维总重量的B份,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占纤维总重量的C份,则60<A≤99,0<B≤30,0<C≤10。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由壳聚糖、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物和药物透皮吸收促进剂制成纺丝原液;第二步,由该纺丝原液制成一种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乳腺增生的药用壳聚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利民樊在霞
申请(专利权)人:利芳建医药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