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845058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气体吸收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装有硝酸的密闭反应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用于注入水或空气的注射装置和一端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拉杆,所述拉杆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一端上设有金属铜,拉杆抽拉控制金属铜伸入或脱离密闭反应容器内的硝酸液面,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的吸收容器,所述吸收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清晰演示出反应现象,并且不会漏气,避免环境污染,同时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
技术介绍
铜和硝酸的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讲述硝酸氧化性时的一个重要演示 实验,同时也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之一。教材上的实验演示装置存在以下 缺陷1.在加水稀释进行稀硝酸氧化性探究时,NO2会泄露,污染环境,危害学生的健康;2.开始生成的NO2气体通过排水法收集得到N0,而在转移集气瓶时就会漏气,也 会造成环境污染;3.铜和硝酸的反应不能有效控制,操作繁琐且要不断拆合装置,从而容易导致气 体泄漏;4. NO2和NO相互转化的现象也很不明显,该装置不能进行良好的对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能清 晰演示出反应现象,并且不会漏气,避免环境污染,同时操作简单,易于控制。本技术的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气体吸收装置,所 述反应装置包括装有硝酸的密闭反应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用于注入水或空气的注射 装置和一端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拉杆,所述拉杆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一端上设有金属 铜,拉杆抽拉控制金属铜伸入或脱离密闭反应容器内的硝酸液面,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包括 装有吸收液的吸收容器,所述吸收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进一步,所述注射装置为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出口通过软管与密闭反应容器连 通;进一步,所述软管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其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一端连通有喷 头;进一步,所述软管上设有止水夹;进一步,所述密闭反应容器为试管,试管口塞有活塞,所述拉杆穿过活塞伸入密闭 反应容器内,所述软管也是穿过活塞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进一步,所述拉杆为铜丝,其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一端上设置的金属铜为铜丝 自身打卷形成;进一步,所述吸收容器通过漏斗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所述漏斗的细口通过软管 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敞口罩于吸收容器内的吸收液液面上;进一步,所述吸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加水稀释硝酸以及加空气氧化NO等,均通过注射装置进行,整个实验演示过程无需拆合装置,整个装置始终处于密闭状态, 不会泄漏NO2或N0,避免了环境污染;2.铜和硝酸的反应能有效控制,需要反应时就将金属铜伸入硝酸内,不需要反应 时就将金属铜拉出硝酸液面,操作简单,易于控制;3.反应现象明显,NO2和NO气体的颜色对比明显,特别是NO2和NO相互转化的 现象也能很好的观察到;4.实验开始前仅需加入少量浓硝酸,能将第一次反应剩余的浓硝酸与实验过程中 加入的水混合成稀硝酸,供铜与其进行第二次反应,很好的节省了药品,并提高了药品的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 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 演示装置,包括反应装置和气体吸收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装有硝酸10的密闭反应容器 1、与密闭反应容器1连通用于注入水或空气的注射装置2和一端伸入密闭反应容器1内的 拉杆3,所述拉杆3伸入密闭反应容器1内的一端上设有金属铜4,拉杆3抽拉控制金属铜4 伸入或脱离密闭反应容器1内的硝酸10液面,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11的吸 收容器5,所述吸收容器5与密闭反应容器1连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射装置2为注射器,所述注射器的出口通 过软管与密闭反应容器1连通;注射器结构简单,容易采购,使装置成本低廉,利于推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伸入密闭反应容器1内,其伸入密闭反 应容器1内的一端连通有喷头6 ;注射器注入的水经过喷头6变为雾态,与气体反应,加快 了反应速度,极大的节省了时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软管上设有止水夹7 ;止水夹7的使用要因人 而异,熟练的可以不需要,不熟练的用上可以防止操作过程漏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闭反应容器1为试管,试管口塞有活塞8, 所述拉杆3穿过活塞8伸入密闭反应容器1内,所述软管也是穿过活塞伸入密闭反应容器 1内;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可以减少试剂用量,同时活塞8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当然也可以 使用其它容器作为反应容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杆3为铜丝,其伸入密闭反应容器1内的一 端上设置的金属铜4为铜丝自身打卷形成;这样结构更为简单,制作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容器5通过漏斗9与密闭反应容器1连 通,所述漏斗9的细口通过软管与密闭反应容器1连通,敞口罩于吸收容器5内的吸收液11 液面上;倒扣的漏斗9防止倒吸。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收液11为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有效吸收NO2和N0,避免污染环境;当然吸收液11也可以选用其它能吸收NO2和NO的试 剂。1、使用本技术进行演示实验的步骤1)在密闭反应容器1中加入少量的浓硝酸,吸收容器5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连接 好装置,检查气密性;2)将金属铜4伸入硝酸10液面下,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抽出金属铜4 ;3)在注射装置2中装入水,按压,使水从喷头6中喷出,红棕色气体消失;4)在注射装置2中装入空气,按压,使空气进入密闭反应容器1中,有浅色气体生 成;5)在注射装置2中装入水,按压,使水从喷头6中喷出,浅色气体消失;6)将金属铜4伸入硝酸10液面下,有无色气体生成,抽出金属铜4 ;7)在注射装置2中装入空气,按压,使空气进入密闭反应容器1中,有红棕色气体 生成。2、上述实验步骤中涉及的实验原理2) Cu+4HN03 (浓)==Cu (NO3) 2+2而2 +2Η203) 3Ν02+Η20==2ΗΝ03+Ν04) 2Ν0+02==2Ν025) 3Ν02+Η20==2ΗΝ03+Ν06) 3Cu+8HN03 (稀)==3Cu (NO3) 2+2Ν0 个 +4Η207) 2Ν0+02==2Ν023、说明该实验目的之一是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无色的Ν0,由于为将NO2除 去而生成NO (步骤3,3Ν02^Ν0),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将其影响减小到忽略范围,便将其转 化为NO2 (步骤4,NCT NO2),再与水反应,生成NO (步骤5,3Ν02 Ν0),比例为1 :3,则瓶中NO 的含量将大大减少;在步骤6,铜与已被稀释的HNO3反应生成Ν0,瓶中NO的含量增加,此时 再加入空气(含O2),会生成大量NO2,颜色较深,便可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Ν0,再 与步骤2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对比,便可看出不同溶度的HNO3氧化性的差异。4、实验结论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与稀硝酸反应生成Ν0,说明了不同浓度的硝酸氧化性不 同,浓度越大,硝酸的氧化性越强。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 过参照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和气体吸收装置, 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装有硝酸的密闭反应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和硝酸反应的实验演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装置和气体吸收装置,所述反应装置包括装有硝酸的密闭反应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用于注入水或空气的注射装置和一端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拉杆,所述拉杆伸入密闭反应容器内的一端上设有金属铜,拉杆抽拉控制金属铜伸入或脱离密闭反应容器内的硝酸液面,所述气体吸收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的吸收容器,所述吸收容器与密闭反应容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玲珑陈德文林辉煌张少波黄其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奕聪中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