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多用覆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2770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覆膜机,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干燥单元及复合单元沿机体纵向排布,压膜单元及上胶单元处于干燥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进纸单元处于机体相对设置薄膜进卷单元一端的另一端处,且进纸单元与复合单元平行设置;压膜单元包括有与机体铰接的墙板、压膜辊组件及气缸;干燥单元包括有干燥辊、设于干燥辊内的干燥加热件、沿干燥辊周向设置的加热件及驱动组件;复合单元包括有相互层叠的主动复合辊及从动复合辊,进纸单元包括有进纸平台;上胶单元包括有上胶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缩小占地面积、节约能源、组合方便、提高产品表面平整度的立式多用膜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覆膜机,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
技术介绍
覆膜机位一种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将其与以纸张为承印物的印刷品,经橡皮 滚筒和加热滚筒加压后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经过覆膜的印刷品,由于表面多了 一层薄而透明的塑料薄膜,表面更加平滑光亮,不但提高了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度,延长了 印刷品的使用寿命,同时塑料薄膜又起到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保护作用。目前,市场及资料上出现的覆膜机主要为桥式覆膜机,由于工序的需要,其机体上 的各部分沿机体横向的排列方式为膜片放卷部分、上胶部分、压膜部分及干燥部分,这样 使得机体的较长,占地面积大;由于机体上的各部分沿机体呈横向排列,压合后的纸张与薄 膜为达到干燥的目的,其干燥部分的烘干通道需要设置的较长,加长烘道就会增加电热管, 不仅浪费能源、电热加大温度就会对走膜时的薄膜容易打皱和偏移,影响后续的复合效果; 而且压膜单元的驱动源通常为齿轮组及电机,为了省力则齿轮组内的齿轮较多,组装不便, 而且生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缩小占地面积、节约能源、组合 方便、提高产品表面平整度的立式多用膜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包括有 机体、设于机体上的薄膜进、收卷单元、上胶单元、压膜单元、干燥单元、复合单元及进纸单 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单元及复合单元沿机体纵向排布,压膜单元及上胶单元处于干 燥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进纸单元处于机体相对设置薄膜进卷单元一端的另一端处,且进 纸单元与复合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的机体上设有干燥室,干燥单元处于该干燥室内;所述 的压膜单元包括有与机体铰接的墙板、设于墙板上的若干压膜辊组件及驱动墙板摆动的气 缸;所述的干燥单元包括有轴向两端分别架设于机体上的干燥辊、设于干燥辊内的干燥加 热件、处于干燥室内并沿干燥辊周向设置的加热件及驱动干燥辊周向旋转的驱动组件;所 述的复合单元包括有相互层叠的主动复合辊及从动复合辊,进纸单元包括有进纸平台,进 纸平台的平面与主动复合辊及从动复合辊之间的间隙平行;所述的上胶单元包括有设于机 体内的上胶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燥单元及复合单元沿机体纵向设置,并且压膜单元及上 胶单元处于干燥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这样设置后,各单元呈立式排列,从整体上缩小了覆 膜机的占地面积;干燥单元中的干燥辊通过驱动组件驱动,这样设置使干燥辊可自行旋转, 薄膜在运行过程中不仅可依靠薄膜收卷单元驱动,同时在干燥过程中也可通过干燥辊进行 驱动,从而加速了薄膜的运行速度,可防止薄膜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加热时 间过长而导致薄膜起皱;选用干燥辊,相对传统的桥式覆膜机而言,缩短了干燥通道,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能源;干燥辊内设置的干燥加热件可在加热过程中对干燥辊进 行加热,使干燥辊与加热件同时对薄膜进行加热,提高薄膜的干燥速度。经过上述改进,加 工的产品表面的平整度得到保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市场上薄膜的材质不一样,有些薄膜 无需上胶,而有些薄膜需要上胶,针对无需上胶的薄膜而言,只需手动对其进行调控,使薄 膜无需经过上胶单元及干燥单元;针对需要上胶的薄膜而言,则同样可经过手动调节,使薄 膜经过上胶单元及干燥单元;由此可知,本技术可针对不同的薄膜进行加工,具有多用 途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干燥室处于机体的上端,所述干燥辊的轴向两端通过 轴承与机体连接,干燥辊内设有沿干燥辊轴向设置的容腔,所述的干燥加热件设于该容腔 内,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设于干燥辊一侧并与干燥辊联动的大链轮、与该大链轮通过链 带联动的小链轮及驱动小链轮并安装于机体上的电机。其中,机体上设有朝向干燥室内加热件吹风的风机,机体的顶部设有与干燥室导 通的排风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干燥室设于机体的上端,这样设置结构合理,可合理的减少 空间;干燥辊的驱动组件采用链带、链轮及电机,传动简单、组装方便。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压膜单元的墙板与机体铰接连接,墙板上的压膜辊 组件包括有铰接于墙板上的至少三个压辊、通过气缸驱动墙板构成与上胶辊呈贴合或分离 配合的主动压辊及构成墙板与机体铰接的支辊,支辊的轴向两端通过墙板延伸至机体上并 与机体铰接。其中,墙板位于主动压辊的安装端处设有滑槽,主动压辊通过设于主动压辊轴向 的一侧行程调节气缸处于滑槽内滑移构成主动压辊与上胶辊之间间距的调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膜单元中压膜组件的设置可合理对薄膜进行压合,并且压 辊可通过行程调节气缸对其余上胶辊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以此实现对不同型号的薄膜进 行加工。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复合单元的主动复合辊包括有复合辊体,复合辊体 内设有沿复合辊体轴向设置的贮油腔,该贮油腔内设有发热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动复合辊内设置贮油腔及发热管,发热管产生的热量能 够通过贮油腔内的油体快速导出,使薄膜能够快速的复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针对有胶膜片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针对无胶膜片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干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的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包括有机体1、设于机体1上的薄膜进 卷单元2、收卷单元3、上胶单元4、压膜单元5、干燥单元6、复合单元7及进纸单元8。干燥 单元6及复合单元7沿机体1纵向排布,压膜单元5及上胶单元4处于干燥单元6与复合 单元7之间,进纸单元8处于机体1相对设置薄膜进卷单元2 —端的另一端处,且进纸单元 8与复合单元7平行设置。机体1上设有干燥室11,干燥单元6处于该干燥室11内;压膜 单元5包括有与机体1铰接的墙板51、设于墙板51上的若干压膜辊组件52及驱动墙板51 摆动的气缸53 ;墙板51与机体1铰接连接,墙板51上的压膜辊组件52包括有铰接于墙板 51上的至少三个压辊521、通过气缸53驱动墙板51构成与上胶单元4中的上胶辊41呈贴 合或分离配合的主动压辊522及构成墙板51与机体1铰接的支辊523,支辊523的轴向两 端通过墙板51延伸至机体1上并与机体1铰接;由于薄膜的型号有异,不同的薄膜其厚度 也不一致,为使本技术的覆膜机可对针对不同的薄膜进行加工,墙板51位于主动压辊 522的安装端处设有滑槽511,主动压辊522通过设于主动压辊522轴向的一侧行程调节气 缸M处于滑槽511内滑移构成主动压辊522与上胶辊41之间间距的调节。干燥单元6包 括有轴向两端分别架设于机体1上的干燥辊61、设于干燥辊61内的干燥加热件62、处于干 燥室11内并沿干燥辊61周向设置的加热件63及驱动干燥辊61周向旋转的驱动组件64 ; 复合单元7包括有相互层叠的主动复合辊71及从动复合辊72,进纸单元8包括有进纸平 台81,进纸平台81的平面811与主动复合辊71及从动复合辊72之间的间隙平行。上述 方案中,将干燥单元6及复合单元7沿机体1纵向设置,并且压膜单元5及上胶单元4处于 干燥单元6与复合单元7之间,这样设置后,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式多用覆膜机,包括有机体、设于机体上的薄膜进、收卷单元、上胶单元、压膜单元、干燥单元、复合单元及进纸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燥单元及复合单元沿机体纵向排布,压膜单元及上胶单元处于干燥单元与复合单元之间,进纸单元处于机体相对设置薄膜进卷单元一端的另一端处,且进纸单元与复合单元平行设置;所述的机体上设有干燥室,干燥单元处于该干燥室内;所述的压膜单元包括有与机体铰接的墙板、设于墙板上的若干压膜辊组件及驱动墙板摆动的气缸;所述的干燥单元包括有轴向两端分别架设于机体上的干燥辊、设于干燥辊内的干燥加热件、处于干燥室内并沿干燥辊周向设置的加热件及驱动干燥辊周向旋转的驱动组件;所述的复合单元包括有相互层叠的主动复合辊及从动复合辊,进纸单元包括有进纸平台,进纸平台的平面与主动复合辊及从动复合辊之间的间隙平行;所述的上胶单元包括有设于机体内的上胶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若海余贤波张挺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立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