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全象专利>正文

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82267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包括有绝缘座、复数个绝缘对接头及复数个电性端子组,该绝缘座内设置有复数个供音频插头插入的容置腔,绝缘座上设置有复数个定位孔,该复数个对接头分别对应嵌装于该定位孔内,该电性端子组中至少有一端子的弹性触点凸置于该容置腔内,以此与对接之音频插头抵接导通。由前述绝缘座内的任一容置腔、设置于该容置腔周围的电性端子组以及与该容置腔连通的对接头组合形成一连接器单元。前述结构不但可将对接头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以获得便于用户区分各连接器单元的插接,而且减少了生产绝缘座的模具,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成本,以及省去了多个绝缘座的组装工序,避免了绝缘座组装而产生之品质问题的出现。(*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音频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生产 组装方便的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音频插座连接器系用于设置于各种具有音频功能的电子设 备上,例如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其主要功能系用于提供 两系统间的语音信号的传输,按其功能的不同,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有音 频输出连接器、音频输入连接器及音频放大连接器等多种。音频插座连接 器的结构主要包括绝缘座和多个与电路板连接的电性端子组成,其中绝缘 座的前侧面通常有凸伸的中空圆柱形对接头,该对接头设有插接孔,插接 孔与绝缘座内的容置腔贯穿,多个电性端子的弹性触点分别凸置于与插接 孔连通的容腔内,以此与对接之音频插头抵接导通。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系前述音频输出连接器、音频输入连接器或音频 放大连接器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器单元的集合,即将前述两种以上的 连接器单元连成一体而成为一连接器组件,而且,各连接器单元需要分别 设置不同的颜色,而便于用户区分插接相应功能的连接器单元。此外,为 方便连接器组件与电路板的组装,连接器单元中各端子分别延伸出有插脚, 且所有端子的插脚系均匀排列于连接器组件壳体的同一组接端面上。然而,前述传统之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的结构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该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的绝缘座系由多个独立的连接器绝缘座组 装而成,各连接器的对接部直接自各连接器绝缘座上一体成型获得。由此, 在实际生产中,各连接器绝缘座需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模具,使得其加工制 作较复杂,而且成本高;以及各连接器绝缘座的组装存在组装公差,亦使 得产品的品质较难保证,造成不良率过高。4其次,由于前述连接器组件的组接端面通常设置于其中 一连接器壳体 的一侧,形成有其它连接器离该组接端面的距离较远的情况,而传统之连 接器组件中各端子插脚系由端子本体上一体延伸而成,此种结构亦使得插 脚的延伸长度非常之长,从而给端子的生产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 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其通过将各连接器单元的端子全部组装于同一 绝缘座上,从而减少了绝缘座的数量,不但节省了模具数量和成本,而且 省去了绝缘座的组装工序,避免了绝缘座组装带来的品质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其通过改良 端子结构,将端子分隔成彼此电性接触的端子本体和端子插脚两部分,从 而简化了端子结构,以有效解决前述端子加工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内设置有复数个供音频插头插入的容置腔,绝缘 座一端面上设置有复数个与前述容置腔对应的定位孔,每个定位孔与对应 的容置腔连通;复数个绝缘对接头,该复数个对接头分别对应嵌装于前述定位孔内, 每个对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导引音频插头插入的插接孔,插接孔与绝缘座内 的容置腔连通;复数个电性端子组,该复数个电性端子组分别插装于前述绝缘座上, 其每个端子组对应设置于相应的容置腔周围,且每个端子组中至少有一端 子的弹性触点凸置于该容置腔内,以此与对接之音频插头抵接导通;由前述绝缘座内的任一容置腔、设置于该容置腔周围的电性端子组以 及与该容置腔连通的对接头组合形成一连接器单元。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座外包有一屏蔽金属外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座系由前座体和后座体组配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性端子组包括有两信号端子、两开关端子 及一接地端子,且该两开关端子在音频插头未插入时处于常开状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两开关端子中,其中一开关端子的弹性臂上 套装有绝缘套,所述两信号端子中,其中一信号端子的延伸臂上具有可作 用于前述绝缘套上驱使前述弹性臂与另一开关端子抵接导通的顶推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信号端子包括有分体的端子本体和端子插脚,该端子插脚由彼此垂直的第一弯臂和第二弯臂组成L形结构,其第一弯臂插 伸于绝缘座内与端子本体电性接触,第二弯臂插伸出绝缘座之组接端面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端子包括有分体的端子本体和端子插脚, 该端子插脚由彼此垂直的第一弯臂和第二弯臂组成L形结构,其第一弯臂插 伸于绝缘座内与端子本体电性接触,第二弯臂插伸出绝缘座之组接端面外。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 一方面通过设置 一可同时容置复数个连接器端子组的绝缘座,并设置复数个分别与连接器 端子组对应的对接头,以此,可将该对接头设置为不同的颜色,以便于用 户区分不同功能之连接器单元的插接,同时亦减少了生产绝缘座的模具, 简化了模具结构,降低了成本,以及省去了绝缘座的组装,避免了绝缘座 组装而产生之品质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通过将端子分隔成彼此电性接触 的端子本体和端子插脚两部分,从而简化了端子结构,以有效解决传统之 端子结构加工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局部分解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前座体一立体视图5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前座体另一视角的立体视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音频输出端子组的分解图7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音频输入端子组的分解6图8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音频放大端子组的分解图9是图1中M —M位置处的截面示图,其音频插头处于未插入状态;图10是图9中音频插头插入时的状态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座11、前座体12、后座体111、第一容置腔112、第二容置腔113.、第三容置腔114、第一定位孔115、第二定位孔116-、第三定位孔121、组接端面211、贯穿孔20、屏蔽外壳21、前壳体22、后壳体31、第一对接头32、第二对接头33、第三对接头301、插接孔302、凸块40、音频输出端子组401、端子本体402'>端子插脚402a、第一弯臂402b、第二弯臂41、信号端子411、弹性触点412、顶推部42、'开关端子43、接地端子44、绝缘套50、音频输入端子组501、端子本体502、.端子插脚502a、第一弯臂502b、第二弯臂51、信号端子511、弹性触点512、顶推部52、开关端子53、接地端子54、绝缘套60、音频放大端子组601、端子本体602、.端子插脚602a、第一弯臂602b、第二弯臂61、信号端子611、弹性触点612、顶推部62、开关端子63、接地端子64、绝缘套70、音频插头80、主体杆部81、插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10显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绝缘座IO、屏蔽外壳20、第一对接头31、第二对接头32、第三对接头33、 音频输出端子组40、音频输入端子组50及音频放大端子组60。其中,该绝缘座10系由前座体11和后座体12组配而成。前座体ll自上 而下依次层叠设置有三个供音频插头70插入的容置腔,分别是第一容置腔 111、第二容置腔112和第三容置腔113;前座体ll一端面上设置有三个与前 述容置腔对应的定位孔,分别是第一定位孔114、第二定位孔和115第三定 位孔116,每个定位孔与其对应的容置腔连通。该后座体12固装于前座体11 的尾端,后座体12的底面则作为连接器与电路板之间的组接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音频插座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座,该绝缘座内设置有复数个供音频插头插入的容置腔,绝缘座一端面上设置有复数个与前述容置腔对应的定位孔,每个定位孔与对应的容置腔连通; 复数个绝缘对接头,该复数个对接头分别对应嵌装于 前述定位孔内,每个对接头上设置有用于导引音频插头插入的插接孔,插接孔与绝缘座内的容置腔连通; 复数个电性端子组,该复数个电性端子组分别插装于前述绝缘座上,其每个端子组对应设置于相应的容置腔周围,且每个端子组中至少有一端子的弹性触点凸置 于该容置腔内,以此与对接之音频插头抵接导通; 由前述绝缘座内的任一容置腔、设置于该容置腔周围的电性端子组以及与该容置腔连通的对接头组合形成一连接器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全象
申请(专利权)人:吴全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