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全象专利>正文

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60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及多个电性端子,该多个电性端子包括有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及至少一组开关端子,对接插头未插入时,两开关端子设为常开状态,且其中一开关端子的弹性臂上套装一绝缘套,然后,当对接插头插入时,与对接插头抵接导通的信号端子上的延伸臂受到对接插头的作用力而弹性弯曲,该延伸臂上的顶推部进一步作用于前述绝缘套上而驱使该弹性臂向另一开关端子方向弹性弯曲,并与另一开关端子抵接导通。藉此,通过对接插头的插入/拔出,该对开关端子对应地断开/导通,达到开关功能,而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开关端子组处于常闭状态的组合方式,实现一种崭新的常开状态的组合方式,有效满足电路多样化设计的需要。(*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当对接插头未插入时, 开关端子处于常开状态的音频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具有能产生声音效果的音频插座连接器在视听音响产品中已被广泛使用,如行动电话、PDA、 MP3、 MP4与笔记本电脑等,其主要功能用于提供两 系统间的语音信号的传输。现有技术的音频插座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座和多个与电路板连接的电 性端子组成,其中绝缘本体的前侧面通常有凸伸的中空圆柱形对接部,该 对接部设有插接孔,插接孔与绝缘本体的容腔贯穿,多个电性端子的弹性 触点分别凸置于与插接孔连通的容腔内,以此与对接插头抵接导通。而多 个电性端子中通常包括有信号端子、接地端子及至少一组开关端子,在对 接插头未插入时,该组开关端子处于常闭状态,对接插头插入后,其中一 开关端子受到对接插头的作用力而与另一开关端子断开,藉此,通过对接 插头的插入/拔出,该对开关端子对应地导通/断开。然而,随着电子技术 的不断发展、创新,电路板内电路设计更是灵活、多样,很明显,前述对 接插头未插入时,开关端子处于常闭状态的单一组合方式已不能满足电路 设计多样化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音频 插座连接器,其克服了人们对现有技术中开关端子组设计时存在的偏见, 提供一种新的开关组合方式,当对接插头未插入时,将开关端子组由现有技术中的常闭状态改设为常开状态,从而满足电路多样化设计的需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10)及多个插装于该绝缘座内的 电性端子,该多个电性端子包括有信号端子(20、 30)、第一接地端子(60) 及至少一组开关端子(40、 50),该组开关端子(40、 50)在对接插头未插入 时处于常开状态。所述开关端子(40、 50)中,其中一开关端子(50)的弹性臂(431)上套装 有绝缘套(80),所述信号端子(20、 30)中,其中一信号端子(20)的延伸臂 (23)上具有可作用于前述绝缘套(80)上,驱使前述弹性臂(431)与另一开关 端子(50)抵接导通的顶推部(232)。所述绝缘座为六面体状,其前侧面凸伸出一圆筒对接部(ll),该对接部 (ll)设有一中空的插接孔(lll),该插接孔(111)横向延伸贯穿后侧面(16); 绝缘座(10)顶面(12)和底面(13)的前部各设有凹陷部(121、 131),顶面(12) 后部设有三个嵌入槽(122),左侧面(14)、右侧面(15)上各设有一固持孔 (141、 151);后侧面(16)依次设有六条收容槽(161、 162、 163、 164、 165), 该收容槽(164)对应于插接孔(111)的轴心,收容槽(161、 162、 163、 165、 166)分布于插接孔(111)的两侧,其中收容槽(161、 162、 164、 165、 166) 贯穿底面(13);信号端子(20、 30)则分别由插接孔(111)两侧的收容槽(161、 166)插入, 通过其弹性扣(24、 34)与绝缘座(10)左、右侧面(14、 15)上的固持孔(151、 141)卡合固定;该第一接地端子(60)由插接孔(111)中部的收容槽(164)插入,通过弹 性扣(64)与绝缘座(10)底面(13)的固持孔(131)卡合固定;开关端子(40)为一U形结构,由基本部(41)和左、右两侧壁(42、 43) 相接组成,该开关端子(40)的两侧壁(42、 43)分别由收容槽(163、 165)插 入,并通过倒刺(432)与绝缘座(40)之顶面(12)和底面(13)的嵌入槽(122、 132)卡合固定,其插接部(422)向下伸出绝缘座(10)之底面(13),套装于弹 性臂(431)端部的绝缘套(80)伸至信号端子(20)之顶推部(232)附近;开关端子(50)由绝缘座(10)的收容槽(162)插入,通过上部的倒剌(54)与绝缘座(10)顶面(12)的嵌入槽(122)卡合固定,其插接部(52)同样向下伸 出绝缘座(10)的底面(13),而其延伸臂(53)则伸至开关端子(40)之弹性臂 (431)的侧边。本技术进一步还包括第二接地端子(70),该第二接地端子(70)由 基本部(71)和上、下部的短弯臂(72、 73)组成,其中,基本部(71)向外侧 伸出两用于导通的弹性臂(74);该第二接地端子(70)套装于对接部(11)外, 并通过短弯臂(72、 73)上的弹性扣(721、 731)与绝缘座(10)顶面(12)和底 面(13)的凹陷部(121、 131)卡扣固定;所述第二接地端子(70)之下弯臂(73)上具有一用于与第一接地端子 (60)导通的夹钳部(75),该夹钳部(75)夹触于第一接地端子(60)的触脚(65) 上。作为另一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接地端子(70)上设有用于与电路板连接 的插接部(75')。本技术与现用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对接插头未插入时, 两开关端子设为常开状态,且其中一开关端子的弹性臂上套装一绝缘套, 然后,当对接插头插入时,与对接插头抵接导通的信号端子上的延伸臂受 到对接插头的作用力而弹性弯曲,该延伸臂上的顶推部进一步作用于前述 弹性臂上而驱使该弹性臂向另一开关端子方向弹性弯曲,并与另一开关端 子抵接导通。藉此,通过对接插头的插入/拔出,该对开关端子对应地断开 /导通,达到开关功能,而有别于现有技术中开关端子组处于常闭状态的组 合方式,实现一种崭新的常开状态的组合方式,有效满足电路多样化设计 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组配立体示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之对接插头未插入时的截面示图;图4为本技术之对接插头插入时的截面示图; 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座 11、对接部12、 顶面 121(131)、凹陷部13、 底面 14、左侧面 131(141、 151)、固持孔 161 (162、 163、 164、 165、 166)、收容槽20(30)、信号端子21(31)、基本部231(241)、弹性触点24(34)、弹性扣40 (50)、开关端子41、基本部421、倒刺431、弹性臂51、基本部54、弹性扣61、基本部64、弹性扣71、基本部73、右弯臂80、绝缘套22(32)、插接部 232、顶推部42、左侧壁 422、插接部 4311、弹性扣 52、插接部 60、第一接地端子 62、插接部 70、第二接地端子 72、左弯臂 74、弹性臂111、插接孔 122(132)、嵌入〗15、 右侧面16、 后侧面23(33)、延伸臂43、右侧壁 432、倒刺 53、延伸臂63、弹性臂721、弹性扣 75、夹钳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至图4示出了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之音频插座连接器由绝缘座10、信号端子20、 30、开关端子40、 50、第一接 地端子60、第二接也端子70及绝缘套80组成。其中,该绝缘座IO为由塑 质材料成型的六面体状,其前侧面凸伸出一圆筒对接部ll,该对接部ll设 有一中空的插接孔lll,该插接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音频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座(10)及多个插装于该绝缘座内的电性端子,该多个电性端子包括有信号端子(20、30)、第一接地端子(60)及至少一组开关端子(40、50),其特征在于:该组开关端子(40、50)在对接插头未插入时处于常开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全象
申请(专利权)人:吴全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