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9511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盖机构,主要是在一底板与一滑板之间设有一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主要具有一与底板枢接的固定座及一与滑板枢接的滑动座,并以一第一导杆对一端固定于固定座上,而另一端穿过该滑动座;另将一对压簧分设于第一导杆对上并介于固定座及滑动座之间。当滑板相对底板滑动至中间位置时,压簧被压缩至最短;而当滑板超过该中间位置时,压簧之回复力使滑板自动向底板两端位置移动。据此,以达到固定座及滑动座更能相对稳定的移动,使滑板移动更为顺畅。(*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装置,尤指一种滑盖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通讯或一些折叠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有以滑盖机构将两个部份连接, 并利用该滑盖机构使两个部份可相对展开或收合。传统的滑盖机构具有一底板及一滑板,以分别连结于两个部份,并以一弹性元 件将底板与滑板连接,以达到底板与滑板会自动滑移的功能。而这一弹性元件多是以扭簧来达成,例如在中国TW新型专利M252209 「滑盖装置」前案中,就是揭露 了这样的滑盖机构。而该案系为一种滑盖装置,其中底板的一侧设有上盖,于上盖 与底板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系枢设于底板,弹簧的另一端系枢设于上盖,并 将底板与上盖分别固定于通讯器材的上、下壳体,而且上、下壳体可通过弹簧的弹 力而展开与闭合,由于弹簧的线径较常用的弹簧为粗,因此不会发生变形或断裂的 问题。然而,这些扭簧所构成的弹性元件,由于其作用力并非直线,使得整个扭簧受 力并不平均,易造成某些受力较大的位置易发生折断,导致滑盖机构的使用寿命大 为降低,此实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盖机构,其主要是以直线压縮产生弹力的压 簧来提供整个滑盖机构所需的弹性,使得整个滑盖机构使用寿命大为增加。本技术所提供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两侧边分别形成一滑轨;一滑板,与该底板相邻而设,且两侧边分别形成一与该滑轨相配合并使该滑板可相对该底板滑动位移的滑槽;及一用以提供该滑动所需弹力的弹性装置,设置于该底板及该滑板之间;其包括: 一固定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底板枢接; 一滑动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滑板枢接;第一导杆对,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另一端则穿过该滑动座;及一对压簧,分设于该第一导杆对上,并介于该固定座及滑动座之间。 其中,第一导杆对的两支导杆分别对称设于该固定座的枢接点及该滑动座的枢 接点两侧。其中,弹性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导杆对,其一端固定于该滑动座上,另一端 则穿过该固定座;且该第二导杆对的两支导杆分别对称设于该固定座的枢接点及该 滑动座的枢接点两侧。其中,滑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用以收容该滑槽的匚型框。当滑板相对底板滑动至中间位置时,压簧被压縮至最短;而当滑板超过该中间 位置时,压簧的回复力使滑板自动向底板两端位置移动。进者,本技术可在弹性装置的固定座及滑动座上设有一第二导杆对,该第二导杆对一端固定于滑动座上另一端穿过固定座,据此,以达到固定座及滑动座更 能相对稳定的移动,使滑板移动更为顺畅。以下,将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而详加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点及使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的分解图, 图2表示本技术的组合图,图3表示本技术的滑板被部份剖开的立体组合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平面视图,图5表示本技术沿着图4中A A剖面图,图6及图7表示本技术动作图,其中图6表滑板下移至下端,而图7代表 滑板上移至上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所提供一种滑盖机构,主要以一底板l 0、 一 滑板2 Q及一弹性装置3 Q所构成。底板1 0 ,两侧边分别形成一滑轨1 1 。而滑板2 0与该底板1 0相邻而设, 且两侧边两侧分别形成一匚型框2 1以收容滑槽2 2;滑槽2 2与滑轨1 1相配 合,使滑板2 0可相对底板1 0滑动位移。本技术主要的改良系在弹性装置3 0 。弹性装置3 0被设置于底板1 0及 滑板2 O之间,并以直线变形的压簧以提供滑动所需的弹力。而弹性装置3 O主要 是由一固定座3 1 、 一滑动座3 2 、第一导杆3 3对、 一对压簧3 4及第二导杆 35对所构成。其中固定座3l具有一枢接点311,以一铆钉312穿过而与底板10枢 接,使固定座3 1可相对底板1 0转动。滑动座3 2具有另一枢接点3 2 1 ,以一 铆钉3 2 2穿过与滑板2 0枢接,使滑动座3 2可相对滑板2 0转动。而第一导杆3 3对,系一端固定于固定座3 1 ,另一端则穿过滑动座3 2,使 滑动座3 2可在第一导杆3 3对上滑移;而第一导杆3 3对的两支导杆分别对称设 于固定座3 1的枢接点3 1 1及滑动座3 2的枢接点3 2 1两侧。 一对压簧3 4分 设于第一导杆3 3对上,并介于固定座3 l及滑动座3 2之间。第二导杆3 5对一 端固定于滑动座3 2上,另一端则穿过固定座3 1,同样地,第二导杆3 5对的两 支导杆分别对称设于固定座3 1的枢接点3 1 1及滑动座3 2的枢接点3 2 1两值得注意的,本技术中弹性装置3 0,在滑板2 0相对底板1 0滑动至中 间位置时(如图4所示),压簧3 4被固定座3 l及滑动座3 2压縮至最短;而滑 板2 O超过该中间位置时,压簧3 4的回复力(如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推力),将 固定座3 l及滑动座3 2相互推离,会使滑板2 0自动向底板l 0两端位置移动, 如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利用特殊设计的弹性装置3 O以取代传统的扭簧,由于弹性装置 30主要是以压簧3 4提供弹性,这将使得作用力平均被两压簧3 4分摊,并且加 上压簧3 4是直线上的变形,这些因素,将使得整个滑盖机构的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远较传统滑盖机构佳。在图式中所示者,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但不以此限制本案专利范 围。凡依据本案技术思想所作的改变,例如压簧及导杆的数量增减,或者其他简易 的改变,皆仍属本案专利保护之中。权利要求1.一种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板,两侧边分别形成一滑轨;一滑板,与该底板相邻而设,且两侧边分别形成一与该滑轨相配合并使该滑板可相对该底板滑动位移的滑槽;及一用以提供该滑动所需弹力的弹性装置,设置于该底板及该滑板之间;其包括一固定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底板枢接;一滑动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滑板枢接;第一导杆对,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另一端则穿过该滑动座;及一对压簧,分设于该第一导杆对上,并介于该固定座及滑动座之间。2.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杆对的两支导杆分 别对称设于该固定座的枢接点及该滑动座的枢接点两侧。3. 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弹性装置进一步包括一第 二导杆对,其一端固定于该滑动座上,另一端则穿过该固定座;且该第二导杆对的 两支导杆分别对称设于该固定座的枢接点及该滑动座的枢接点两侧。4. 依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滑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用 以收容该滑槽的匚型框。专利摘要一种滑盖机构,主要是在一底板与一滑板之间设有一弹性装置,该弹性装置主要具有一与底板枢接的固定座及一与滑板枢接的滑动座,并以一第一导杆对一端固定于固定座上,而另一端穿过该滑动座;另将一对压簧分设于第一导杆对上并介于固定座及滑动座之间。当滑板相对底板滑动至中间位置时,压簧被压缩至最短;而当滑板超过该中间位置时,压簧之回复力使滑板自动向底板两端位置移动。据此,以达到固定座及滑动座更能相对稳定的移动,使滑板移动更为顺畅。文档编号H05K5/03GK201349377SQ200820183520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专利技术者许添悦, 陈嘉辉 申请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两侧边分别形成一滑轨; 一滑板,与该底板相邻而设,且两侧边分别形成一与该滑轨相配合并使该滑板可相对该底板滑动位移的滑槽;及 一用以提供该滑动所需弹力的弹性装置,设置于该底板及该滑板 之间;其包括: 一固定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底板枢接; 一滑动座,具有一枢接点与该滑板枢接; 第一导杆对,其一端固定于固定座,另一端则穿过该滑动座;及 一对压簧,分设于该第一导杆对上,并介于该固定座及滑动座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辉许添悦
申请(专利权)人: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