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式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80335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动式组合结构,可利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以构成其所需的滑盖相关结构,滑动式组合结构中的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是相互活动结合并能相对滑动;于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间的间隙中设置一线圈簧,此线圈簧整体为弧形,该二末端间的弧形内侧并延伸具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该二末端分别固定于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上;进一步以线圈簧中段为界,具有以两个为一组并互相对称设置的二弹性圈,且该二弹性圈分别各具有等数的多个圈形,其中当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第一位置时,线圈簧形变以产生弹性恢复力,后续弹性恢复力会推送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相对滑动至第二位置。(*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滑动式组合结构,尤其涉及利用于滑盖式电子装置中的滑动式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当前电子装置发展,愈来愈重视人机界面的设置,如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掌上型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电子装置,为使可设置界面的表面增加,所以衍生出折叠式或滑盖式的电子装置。其中,滑盖式电子装置具有较高贵的质感,但机构上也相形较为复杂。目前虽然移动电话已大量的采用滑盖型式,然早期技术于滑动时,几乎完全靠手推动,操作的手感不佳。后来所发展的机型有较佳的末端主动滑动设计,即推送到行程末端时会被弹性推送,以改善推动时手感不佳的问题。为使滑动的手感良好,有滑动式组合结构相关技术因应而生,请参阅图1,图1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2第一例的示意图。现有第一例两金属部件4、6通过弹性体来辅助推送,以产生良好的滑动手感。因为此弹性体为二个单圈线圈簧8,所以所产生的行程较短,且单圈式的线圈簧8容易弹性疲乏,于商品利用上有其缺点。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2a第二例的示意图。第二例同样是通过弹性体来辅助推送两金属部件4a、 6a,此弹性体具有多个叠合的弹性线圈簧8a。弹性线圈簧8a有较强固的结构以及弹性恢复力,弹性恢复力的变化梯度也较和缓,而易于控制理想的弹性恢复力。但是,多个弹性圈叠合在一起,除了弹性线圈簧8a整体行程依然较短之外,叠合所造成的厚度,也不利于产品的轻薄化设计。为增加整体弹性形变的行程,请参阅图3,图3为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2b第三例的示意图。该案同样是两金属部件4b、 6b,并也通过弹性体来辅助推送,所不同的是弹性体为左、右对称的波浪状弹性线圈簧8b。此法虽然行程较大,但是在两金属部件4b、 6b互相滑动时,波浪状弹性线圈簧8b左、 右对称弯弧的方式,所产生整体的弹性恢复力效果不彰,并不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利用于电子装置中,能产生相互滑动效果的 滑动式组合结构,使二滑动件于相对滑动时具有更良好的操作手感,且具有理 想的弹性恢复力与移动行程,进一歩,所设计的线圈簧更具有较佳的操作耐受 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的滑动式组合结构。 该滑动式组合结构包含一第一滑动件、 一第二滑动件、以及一线圈簧。该第二滑动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滑动件,使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 相对滑动。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间形成一间隙,该线圈簧设至于该间 隙中。该线圈簧整体为弧形,包含二末端,该二末端的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一滑动 件,该二末端的另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二滑动件。该线圈簧于该二末端间的弧形 内侧并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进一步,以该线圈簧中段为 界,具有以两个为一组且互相对称缠绕设置的二弹性圈,该二弹性圈分别各具 有相等数量的多个圈形。其中,当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线圈 簧形变以产生一弹性恢复力;后续,该弹性恢复力会推送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 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二位置。所述第一位置是指行程的中段,第二位置是指行 程的两端。因此,由本技术的滑动式组合结构,用于如移动电话的电子装置中, 可产生机体相互滑动的效果,利用以中段为界,具有两个一组且互相对称缠绕 等数多圈的二弹性圈的线圈簧,能使整体具有滑动时更良好的操作手感,并具 有理想的弹性恢复力与移动行程,进一步,所设计的线圈簧更具有较佳的操作 耐受能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 用新型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第一例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第二例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第三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利用滑动式组合结构的滑盖式移动电话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于其中一个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线圈簧的示意图7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8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于其中另一个第二位置的示意图9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正面剖示的断面示意图;以及图io为本技术线圈簧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20移动电话24下盖32第一滑动件36线圈簧3602、 3602a、 3602b弹性圈 38铆接件 88a第二位置 90间隙64塑料导轨型物2230滑动式组合结构 34第二滑动件 80末端86第一位置 88b第二 60导轨 62滑动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利用滑动式组合结构的滑盖式移动电话20 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利用于滑盖形式电子装置中的滑动式组合结 构,电子装置例如是移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掌上型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 等。图例为移动电话20的电子装置,具有上盖22以及下盖24,上盖22与下 盖24通过滑动式组合结构加以结合,并利用滑动式组合结构使上盖22与下盖 24相对滑动。请参阅图5,图5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30于其中一个第二位置 88a的示意图。滑动式组合结构30包含一第一滑动件32、 一第二滑动件34、 以及一线圈簧36。第一滑动件32固定结合于上盖22,第二滑动件34固定结合于下盖24。 第二滑动件34活动结合于第一滑动件32,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 能相对滑动,进而使上盖22与下盖24也能相对滑动。配合图5进一步参阅图6,图6为本技术线圈簧36的示意图。线圈 簧36包含二末端80,该二末端80的一末端80固定于第一滑动件32,该二末 端80的另一末端80固定于第二滑动件34。以图例而言具有二线圈簧36,滑 动式组合结构30的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分别具有铆接件38,线圈 簧36的二末端80分别缠绕于二个不同铆接件38的轴心,以固定于第一滑动 件32以及第二滑动件34上。线圈簧36整体为弧形,并由如钢丝的弹性线体圈绕而成,包含二末端80。 线圈簧36圈绕的方法,于该二末端80间的弧形内侧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 序并列的弹性圈3602,其中以线圈簧36中段为界,线圈簧36具有以两个为 一组相邻且互相对称缠绕设置的二弹性圈3602a、 3602b,该二弹性圈3602a、 3602b分别各具有等数量的多个圈形。图中多个圈形叠合在一起,实务上为减 少厚度,可以以螺旋向内收敛或向外扩张的方式以避免叠合。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30于第一位置86的示意 图。当外力推动上盖22,使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于一第 一位置86时,线圈簧36依弧形内縮方向形变且弹性圈3602也会縮小型变, 以复合产生一弹性恢复力。所述第一位置86为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 34相互滑动的行程的中段。请参阅图8,图8为本技术滑动式组合结构30于其中另一个第二位 置88b的示意图。接续图7例再多推送一点行程之后,该弹性恢复力会使线圈 簧36的弧形体伸张形变,该弹性恢复力并会使弹性圈3602扩张形变,以推送 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至另一个第二位置88b。反之,若是再反向推送第一滑动件32与第二滑动件34相对滑动至第一位 置86,又会再产生该弹性恢复力;后续,再多推送一点行程,则该弹性恢复 力会迫使第一滑动件32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式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式组合结构包含: 一第一滑动件; 一第二滑动件,该第二滑动件活动结合于该第一滑动件,使该第二滑动件与该第一滑动件相对滑动;以及 一线圈簧,该线圈簧整体为弧形,包含二末端,该二末端的一末 端固定于该第一滑动件,该二末端的另一末端固定于该第二滑动件,该线圈簧于该二末端间的弧形内侧并延伸有多个同向旋转且依序并列的弹性圈,其中以该线圈簧中段为界,该线圈簧具有以两个为一组且互相对称缠绕设置的二弹性圈,该二弹性圈分别各具有相等数量的多个圈形; 其中,当该第一滑动件与该第二滑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一位置时,该线圈簧形变以产生一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会推送该第一部件与该第二部件相对滑动至一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进富
申请(专利权)人:湘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