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6872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其特点是该真空灭弧室为与绝缘轴(1)相连的扇形真空灭弧室(2),该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设有2个静触头(4)和1对动触头(3),绝缘轴(1)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圆心处伸进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与导体转杆(5)的一端相连,静触头固定在与绝缘壁(7)一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导体转杆(5)的另一端端面上安装有动触头(3),绝缘轴(1)带动导体转杆(5)旋转,使动触头(3)与任意一个静触头(4)有效的接触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电机代替了传统的电磁机构,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低成本、可开断更高电压等级和双工位功能的特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压真空灭弧室,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功能、新型转动触头 结构的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属于高压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高压真空灭弧室是一种供配电用的电器装置,适用于高压供配电线路开关作分断 电流用。由密封联结于静头上部且内腔与室腔相通的波纹管、经波纹管封盖固定的定簧板、 套于波纹管外周且经定簧板定位的平衡簧、测头及内部计量复位簧均改进了的千分表作的 显示表,联结显示表且固定静头颈部的支柱、固定于静头颈下部且将上述部件罩入的透明 罩组成。真空灭弧室一直在向着小型化、高电压等级、低成本方面不断发展,真空灭弧室大 多应用在断路器中。目前,绝大多数的真空断路器都是采用真空灭弧室外加操作机构的结 构。现有的真空灭弧室结构对操作机构要求精度过高导致操作机构结构复杂、设备体积大 而且运动部件多,由于结构分布问题,其运动可靠性受到限制;真空灭弧室内部的动静触头 的接触方式大多采用直动式,随着开断电压的提高,此类触头结构不能很好的满足开断要 求,其开断能力存在局限性,而且大多真空灭弧室只具备开断单一线路的功能。而少数双工 位的真空断路器也只是在断开线路时将动触头一端与大地相连,并不具备选择性的接通两 路电压等级相同的回路的功能。因此,开发、研制和生产一种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低成本、可开断更高电压、具 有双工位功能和新型转动触头结构的真空灭弧室,是众多潜在用户所期待的和市场所需要 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真空灭弧室触头结构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双 工位功能、新型转动触头结构的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该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采用新 型旋转式触头结构,转动动力可由电机或其它动力源提供,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低 成本、可开断更高电压等级和双工位功能的特点。本技术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包括真空灭弧 室及设置在真空灭弧室内部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其特点是所述真空灭弧室为与绝缘轴相连 的扇形真空灭弧室,该扇形真空灭弧室内部设有2个静触头和1对动触头,所述绝缘轴一端 与动力源相连接,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的圆心处伸进盘式真空灭弧室内部与导体转 杆的一端相连,静触头固定在与扇形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壁一体的静触头基座上,导体转杆 的另一端端面的两侧安装有动触头,绝缘轴带动导体转杆旋转,使动触头与任意一个静触 头有效的接触或分离。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扇形真空灭弧室内部的导体转杆主体为直 线型,一端通过绝缘架与绝缘轴相连,另一端端面的两侧装有1对动触头,导体转杆可在绝缘轴的旋转力的驱动下带动动触头作角度特定的正、反旋转;所述静触头安装在与绝缘壁 一体的静触头基座上,当导体杆转动时可使在扇形真空灭弧室圆周附近的动、静触头实现 有效的接触或分离。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2个静触头对称设置在扇形真空灭弧室的 2个顶角处的与绝缘壁一体的静触头基座上。为更好的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述2个静触头分别接入2路回路的一端,动触 头则接入2路回路的公共端,通过绝缘轴带动导体转杆、动触头旋转,使动触头与任意一个 静触头有效的接通,从而选择性的接通回路实现了双工位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电机代替了传统的电磁机构,便 于控制、节省成本。2. 2组静触头可分别接入2路回路,动触头则接入2路回路的公共端,可以选择性 的接通任意回路,从而实现了双工位的功能。3.由于采用旋转类型的触头结构,随着扇形真空灭弧室尺寸的增加触头的线速度 和开距也随之增大,能够在不影响开断速度的情况下提高真空断路器的开断容量,为真空 断路器突破现有的电压等级提供可能。4.扇形真空灭弧室可以减小断路器的总体积,而且更便于维护、维修,灭弧室内部 结构简单、紧凑,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绝缘轴,2.扇形真空灭弧室,3.动触头,4.静触头,5.导 体转杆,6.静触头基座,7.绝缘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更详细地说明如图1 图2所示, 本技术给出的这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包括外形为扇形、灭弧室内抽为真空并与 绝缘轴1相连的扇形真空灭弧室2,及设置在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的2个静触头4和1对 动触头3,所述绝缘轴1 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圆心处伸进 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与导体转杆5的一端相连,静触头4对称设置在扇形真空灭弧室的2 个顶角处的与扇形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壁7 —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导体转杆5的另一端端 面的两侧上安装有1对动触头3,绝缘轴1带动导体转杆5旋转,使动触头3与任意一个静 触头4在同一平面相连接或分离,从而可以接通或断开回路。工作时,静触头4可分别接入2路回路,安装在导体转杆5上的动触头3可接入2 路回路的公共端,绝缘轴1可驱动导体转杆5、动触头3正、反旋转,使得位于扇形真空灭弧 室2圆周附近的动触头3有效的接通任意一个静触头4,实现双工位的相互转换。权利要求1.一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包括真空灭弧室及设置在真空灭弧室内部的静触头和 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为与绝缘轴(1)相连的真空灭弧室(2),该扇形真空灭 弧室(2)内部设有2个静触头(4)和1对动触头(3),所述绝缘轴(1)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 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圆心处伸进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与导体转杆(5)的 一端相连,静触头固定在与扇形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壁(7)—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导体转 杆(5)的另一端端面上安装有动触头(3),绝缘轴(1)带动导体转杆(5)旋转,使动触头(3) 与任意一个静触头(4)有效的接触或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真空灭弧室(2) 内部的导体转杆(5)主体为直线型,一端通过绝缘架与绝缘轴(1)相连,另一端的两侧装有 1对动触头(3),导体转杆(5)在绝缘轴(1)旋转力的驱动下带动动触头(3)作角度特定的 正、反旋转,使在扇形真空灭弧室(2)圆周附近的动、静触头实现有效的接触或分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2个静触头(4)对称设置 在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2个顶角处的与绝缘壁(7) —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2个静触头(4)分 别接入2路回路的一端,1对动触头(3)则接入2路回路的公共端。专利摘要一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其特点是该真空灭弧室为与绝缘轴(1)相连的扇形真空灭弧室(2),该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设有2个静触头(4)和1对动触头(3),绝缘轴(1)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圆心处伸进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与导体转杆(5)的一端相连,静触头固定在与绝缘壁(7)一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导体转杆(5)的另一端端面上安装有动触头(3),绝缘轴(1)带动导体转杆(5)旋转,使动触头(3)与任意一个静触头(4)有效的接触或分离。本技术用电机代替了传统的电磁机构,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低成本、可开断更高电压等级和双工位功能的特点。文档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扇形真空灭弧室,包括真空灭弧室及设置在真空灭弧室内部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灭弧室为与绝缘轴(1)相连的真空灭弧室(2),该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设有2个静触头(4)和1对动触头(3),所述绝缘轴(1)一端与动力源相连接,另一端则从扇形真空灭弧室(2)的圆心处伸进扇形真空灭弧室(2)内部与导体转杆(5)的一端相连,静触头固定在与扇形真空灭弧室的绝缘壁(7)一体的静触头基座(6)上,导体转杆(5)的另一端端面上安装有动触头(3),绝缘轴(1)带动导体转杆(5)旋转,使动触头(3)与任意一个静触头(4)有效的接触或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东刘晓明侯春光来常学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工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