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坤山专利>正文

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6572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解槽,是设置有阴极管组,阴极管组上下二侧分别盖合有上盖组以及下盖组,且下盖组内穿设有阳极组,并使阳极组延伸至阴极管组内,而下盖组具有固定座,固定座设有连通上下二侧的通孔,而阳极组是设置有导电件以及阳极棒,导电件上方端外缘设置有螺牙,且导电件固定于通孔内,使导电件的螺牙由固定座上方穿过绝缘垫片露出,而阳极棒位于阴极管组内,且阳极棒下方凹设有螺孔,并使螺孔锁附于螺牙,使更换阳极棒时可减少所需的工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解槽,尤指阳极棒利用螺孔锁附于导电件的螺牙,以减少 更换阳极棒所需工时的电解槽。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对也造成许多的环保问题,尤其是一些工业用电镀、印刷 电路板工艺及金属表面处理等工程,其生产过程会使用大量溶液来配合使用或清洗,经常 会产生大量的废液,且废液中包含了一定程度的金属离子,为避免环境污染及回收金属离 子,现有常见是利用电解回收技术,使金属离子与废液分离,所述废水回收装置的电解槽构 造,其正、负极电极板为多个交错排列的板体,当负极电极板附着足够的金属离子时,则须 拆下整组正、负极电极板,且在正、负极电极板的复杂结构中刮除金属层,不仅费时费力且 容易造成正、负极电极板的损坏,再者,所述正极电极板为消耗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 更换,现有电解槽的复杂结构往往在更换电极板时必须耗费许多时间。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从事此相关业者所亟欲研发的课 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利用导电件的螺牙直接锁附于阳极棒的螺孔,使 更换阳极棒时,可以旋动阳极棒使阳极棒的螺孔脱离导电件的螺牙的锁附即可,以减少更 换阳极棒所需的工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解槽是设置有阴极管组,阴极管组上下二侧分别 盖合有上盖组以及下盖组,且下盖组内穿设有阳极组,并使阳极组伸至阴极管组内,而下 盖组具有固定座,固定座设有连通上下二侧的通孔,而阳极组是设置有导电件以及阳极棒, 导电件上方端外缘设置有螺牙,且导电件为固定于通孔内,使导电件的螺牙由固定座上方 穿过绝缘垫片露出,而阳极棒为位于阴极管组内,且阳极棒下方凹设有螺孔,并使螺孔锁附 于螺牙。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组是具绝缘的材质所制成,是设置有第二套管及上 盖,而所述阴极管组是设置有阴极管,且所述第二套管连接于所述阴极管一端,而所述上盖 盖合于所述第二套管。本技术可以减少换阳极棒所需的工时,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盖组;11-固定座;111-通孔;12-绝缘垫;13-第一套管; 131-进液管;2-上盖组;21-第二套管;211-出液管;22-上盖;3-阴极管组;31-阴极管; 311-第一连接片;312-第二连接片;32-电析管;4-阳极组;41-导电件;411-螺牙;412-导 电部;42-阳极棒;421-螺孔;5-垫片;6-支架;61-固定件组;611-绝缘垫片;62-导电连 接片。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设置有下盖组1、上盖组 2、阴极管组3、阳极组4、垫片5以及支架6,其中所述下盖组1是具绝缘的材质所制成,设置有固定座11、绝缘垫12以及第一套管 13,固定座11设置有连通上下二侧的通孔111,并在固定座11上侧的通孔111表面设有绝 缘垫12,第一套管13 —侧连接有进液管131。所述上盖组2是具绝缘的材质所制成,是设置有第二套管21及上盖22,第二套管 21—侧连接有出液管211。所述阴极管组3是设置有阴极管31,阴极管31上下二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片 311与第二连接片312,并在阴极管31的内壁设置有电析管32,所述电析管32为一中空薄 管,可由不锈钢类的材质或铜、铝、镍、钛的导电性金属所制成。所述阳极组4是设置有导电件41及阳极棒42,导电件41是设置于通孔111内,导 电件41的上方端外缘设置有螺牙411,其另端设置有导电部412,且所述导电部412设置有 螺牙411,所述阳极棒42下方凹设有可与螺牙411锁附的螺孔421。所述垫片5是设置于阴极管组3、上盖组2及下盖组1间,支架6是包含有可将电 解槽固定于支架上的固定件组61与绝缘垫片611及可使电解槽间相互连接的导电连接片 62。当本技术在组装时,是将导电件41放置于固定座11的通孔111内,使螺牙 411由通孔111上方露出,导电部412由通孔111的下方露出,再在通孔111上方处套设一 绝缘垫12,使螺牙411露出绝缘垫12,并将螺牙411与阳极棒42下方凹设的螺孔421相互 锁附,再在固定座11上依序套设垫片5,并将第一套管13固定于固定座11上,再将阴极管 31的第一连接片311固定于第一套管13,且在第一连接片311与第一套管13之间设置有 垫片5,续将第二套管21连接于阴极管31的第二连接片312,且第二套管21与第二连接片 312之间设置有垫片5,再将上盖22盖合于第二套管21,且在上盖22及第二套管21间设置 有垫片5即完成本技术的组构;请参阅图4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亦可 将多组电解槽连接使用,使用时是将电解槽分别通过固定件组61固定于支架6上,并在支 架6及固定件组61之间设置绝缘垫片611,再使导电连接片62的一端锁附于电解槽的第一 连接片311,其另端利用螺帽锁附于另侧的电解槽露出固定座11下方的导电部412,使电解 槽间通过导电连接片62形成电路的串联。所述垫片5是具有绝缘及迫紧的功能,可防止阴极管组3、上盖组2及下盖组1间 相互摩擦及所产生的缝隙而使电解槽内的废液产生渗漏。本技术在使用时,是使含有金属离子的废液由第一套管13的进液口 131流入 阴极管31内,通过电源将正电传导至阳极棒42,使阳极棒42的正电与阴极管31的负电由废液做为传导媒介并产生电解效应,所述电解过程中金属离子经电化学反应以金属状态析 出于电析管32上,以达到回收金属离子的效果,再使废液由第二套管21的出液管211流出ο综上所述,本技术是将导电件41设置于具绝缘的固定座11内,使导电件41 的螺牙411直接锁附于阳极棒42的螺孔421,使阳极棒42与阴极管31之间产生电解反应, 将金属离子经电化学反应以金属状态析出于电析管32上,以达到回收金属离子的效果,由 于本技术的组装简易,故在更换阳极棒42时,只需打开上盖22即可旋动阳极棒42,使 阳极棒42的螺孔421脱离导电件41的螺牙411的锁附即可取出,再放入新的阳极棒42,并 使其螺孔421锁附导电件41的螺牙411,即可完成更换的动作,以减少更换阳极棒42所需 的工时。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 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解槽,所述电解槽是设置有阴极管组,所述阴极管组上下二侧分别盖合有上盖组以及下盖组,且所述下盖组内穿设有阳极组,并使所述阳极组延伸至所述阴极管组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组具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连通上下二侧的通孔,而所述阳极组是设置有导电件以及阳极棒,所述导电件上方端外缘设置有螺牙,且所述导电件为固定于所述通孔内,使所述导电件的螺牙由所述固定座上方穿过绝缘垫露出,而所述阳极棒位于所述阴极管组内,且所述阳极棒下方凹设有螺孔,并使所述螺孔锁附于所述螺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解槽,所述电解槽是设置有阴极管组,所述阴极管组上下二侧分别盖合有上 盖组以及下盖组,且所述下盖组内穿设有阳极组,并使所述阳极组延伸至所述阴极管组内, 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组具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设有连通上下二侧的通孔,而所述阳极组是设置 有导电件以及阳极棒,所述导电件上方端外缘设置有螺牙,且所述导电件为固定于所述通 孔内,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裕民李白昌
申请(专利权)人:刘坤山卢裕民李白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