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流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75466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复合流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的装置,设有人工浮岛框架,人工浮岛框架内设有颗粒填料区(6),颗粒填料区内填充有紧密堆积的颗粒填料(6a),颗粒填料区在人工浮岛框架下部是分散分布,散布颗粒填料区(6c)之间的空间里设有过流性好的稀疏填料(7a),形成流速明显高于颗粒填料区渗透流速的稀疏填料区(7),颗粒填料区在人工浮岛框架上部是整片或分片分布,形成可种植湿生挺水植物的上层颗粒填料区(6b)。本装置设置了不同种的填料区域,以形成多孔介质渗流与空间连续性水流并存的复合流,通过物理、化学、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使水体得到充分的净化。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河流、湖泊等富营养化地表水体进行处理,能取得高效脱氮除磷的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一种治理污水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浮岛治理污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水体富营养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困扰我国多年的环境问题之一。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中的氮、磷引起的。点源污染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市政设施还不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37.4%,很大一部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等受纳水体中;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施用的氮肥、磷肥不能完全被植物所利用,在降水过程中随地表径流进入受纳水体中,引起水体氮磷浓度升高,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由于目前没有能力将所有的污水收集处理,也不可能阻止氮肥、磷肥的施用,所以常采用河道直接净化技术,即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污水在流过河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氮、磷含量,从而降低进入湖泊的营养物质总量。目前河道直接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河流曝气增氧、植物修复带、人工湿地、生物膜技术、微生物制剂技术和人工浮岛技术。前儿种技术由于存在净化效率低、投资高、灵活性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的推广使用。现有人工浮岛技术则具有投资省、灵活性高、对河道水体中氮的净化效果好的优点,但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复合流人工浮岛水体净化的装置,设有人工浮岛框架(3),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浮岛框架内设有具有一定透水性和较大比表面积的颗粒填料区(6),颗粒填料区内填充有紧密堆积的颗粒填料(6a),所述的颗粒填料区在人工浮岛框架下部是分散分布,散布颗粒填料区(6c)之间的空间里设有过流性好的稀疏填料(7a),形成能使流过其的水流速度明显高于颗粒填料区渗透流速的稀疏填料区(7),所述的颗粒填料区在人工浮岛框架上部是整片或分片分布,形成可种植湿生挺水植物的上层颗粒填料区(6b),框架上装有浮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明玉白少元刘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海迈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