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及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52990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及键盘,按键包含底板、电路板、发光单元、键帽、升降支撑装置、薄膜以及遮罩。电路板设置于底板上,且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上。升降支撑装置设置于底板与键帽之间,键帽藉由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底板做上下运动。薄膜设置于电路板上且其上形成有开口,且开口对齐发光单元。遮罩设置于开口内且遮盖住发光单元,且遮罩对齐发光单元的位置上形成有出光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将遮罩直接设置于薄膜的开口内的结构定位方式以取代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人眼对位方式,可大大地增加遮罩的定位精度,从而提升发光单元的光线使用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亦可产生简化键盘的组装流程的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按键及键盘
本技术关于一种按键及键盘,尤指一种利用薄膜的开口定位遮罩的按键及其 键盘。
技术介绍
就目前个人电脑的使用习惯而言,键盘为不可或缺的输入设备之一,用以输入文 字、符号或数字。随着电脑逐渐普及,今日按键及键盘的发展除了一般的输入功能外,亦强 调视觉上的诉求,举例来说,在键盘上配置有可在使用时发光的按键即为具代表性的设计。请参阅图1,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1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按键1包含底板10、 电路板12、发光单元14、键帽16、升降支撑装置18以及遮罩20。电路板12设置于底板10 上,且发光单元14电性连接于电路板12。升降支撑装置18设置于键帽16与底板10之间, 遮罩20设置于电路板12上且遮盖住发光单元14。遮罩20对齐发光单元14的位置上形成 有出光孔200,且键帽16对应发光单元14的位置上具有透光区160。发光单元14所发出 的光线通过出光孔200而从透光区160射出键帽16外,进而使按键1产生发光的效果。然而,当操作人员在电路板12上设置遮罩20时,因习知的电路板12与遮罩20之 间并无定位结构的设计,所以仅能透过操作人员以人眼对位的方式进行,致使遮罩20无法 精确地设置于电路板12上。如此一来,遮罩20的出光孔200与发光单元14的相对位置往 往会因此而有所偏差,导致光线无法精准地自出光孔200正向射出,进而影响按键1的发光 效果。除此之外,上述利用人眼对位的方式亦会带来费时费工的组装流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薄膜的开口定位遮罩的按键及其 键盘,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按键,其包含底板、电路板、发光单元、键帽、升降支撑装置、 薄膜以及遮罩。该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该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该薄膜设 置于该电路板上且其上形成有开口,该开口对齐该发光单元;该遮罩设置于该开口内且遮 盖住该发光单元,该遮罩对齐该发光单元的位置上形成有出光孔;以及升降支撑装置,设置 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藉由该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根据所述的按键,该遮罩包含盖体,固定于该开口内,该出光孔形成于该盖体上; 以及固定脚结构,连接于该盖体且相对于该开口向外延伸,该固定脚结构设置于该薄膜与 该电路板之间。根据所述的按键,该固定脚结构贴附于该薄膜对应该电路板的一面上。根据所述的按键,该开口的尺寸等于该遮罩的尺寸。根据所述的按键,该键帽对应该发光单元的位置上具有透光区,该发光单元所发 出的光线通过该出光孔而从该透光区射出。根据所述的按键,该按键还包含弹性件,设置于该键帽与该底板之间。根据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键盘,其包含复数个按键,该些按键 的至少其中之一按键为上述的按键,该些按键设置于该底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利用将遮罩直接设置于薄膜的开口内的结构定位方式以取 代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人眼对位方式,如此一来,本技术即可大大地增加遮罩的定位 精度,从而提升发光单元的光线使用效率。除此之外,由于省略了人眼对位的遮罩定位步 骤,因此,本技术亦可产生简化键盘的组装流程的功效。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得到进一步 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按键的剖面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键盘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按键沿X-X线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按键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2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键盘2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键 盘2包含底板30、电路板32以及复数个按键3。按键3可供使用者按压,进而执行使用者 所欲输入的功能。本技术所提出的利用薄膜的开口定位遮罩的设计可应用于复数个按 键3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其数量多寡端视键盘2的实际应用而定,以下针对其中之一具有发 光设计的按键3进行描述,至于其他可发光的按键3的结构设计,其可以此类推。请参阅图3,其为图2所示的按键3沿X-X线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按键3包含 底板30、电路板32、发光单元34、键帽36,以及升降支撑装置38。电路板32设置于底板 30上,发光单元34电性连接于电路板32,其中,发光单元34较佳地为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 LED)。升降支撑装置38设置于底板30与键帽36之间。于此针对键帽36与升降支撑装置38的结构设计进行说明,键帽36具有第一滑槽 360以及第一卡槽362,且底板30具有第二滑槽302以及第二卡槽304。升降支撑装置38 包含第一支撑件380以及第二支撑件382,其中第二支撑件382与第一支撑件380枢接。第 一支撑件380具有第一滑动部3800以及第一枢接部3802,于组装第一支撑件380时,第一 滑动部380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滑槽360中,且第一枢接部3802可转动地枢接于第二卡 槽304中。第二支撑件382具有第二滑动部3820以及第二枢接部3822,于组装第二支撑件 382时,第二滑动部382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滑槽302中,且第二枢接部3822可转动地枢 接于第一卡槽362中。如此一来,透过上述的结构连接设计,键帽36可藉由升降支撑装置 38而相对于底板30做上下运动。于实际应用中,按键3可另包含弹性件40,设置于键帽36与底板30之间,以作为 键帽36相对底板30上下运动时所需的弹力来源。弹性件40可为橡胶垫圈(rubber dome), 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电路板32上具有与按键3对应的开关(未显示),例如薄膜开关 (membrane switch)或其它触发性开关。当按键3被按压时,弹性件40会触发电路板32上 的开关,进而执行使用者所欲输入的功能。4按键3另包含薄膜42以及遮罩44。薄膜42设置于电路板32上,且薄膜42于对 齐发光单元34的位置上形成有开口 420。需说明的是,薄膜42与电路板32之间可利用习 知的定位设计(如定位孔与定位柱的配合定位,但不以此为限),以使薄膜42的开口 420对 齐发光单元34。遮罩44包含有出光孔440、盖体442及固定脚结构444。出光孔440形成 于盖体442上,固定脚结构444连接于盖体442且相对于开口 420向外延伸。由上述可知, 开口 420对齐发光单元34,藉此,当遮罩44设置于开口 420内时,盖体442可准确地遮盖住 发光单元34,且遮罩44上的出光孔440即可因此对齐发光单元34。除此之外,在此实施例中,开口 420的尺寸实质上等于遮罩44的尺寸,以确保当遮 罩44设置于开口 420内时,开口 420与遮罩44之间的间隙不致使遮罩44的位置发生太大 的偏移,藉以加强开口 420相对于遮罩44的定位效果。以下针对按键3的组装进行详细的说明,首先,将遮罩44设置于薄膜42的开口 420内,接着,再将薄膜42组装至电路板32上。此时,如图3所示,固定脚结构444设置于 薄膜42与电路板32之间。于实际应用中,遮罩44的固定脚结构444可利用胶合黏贴的方 式(如双面胶等)固定于薄膜42上,藉此,遮罩44可藉由固定脚结构444贴附于薄膜42 上,以固定遮罩44于薄膜42的开口 420内。如此一来,透过开口 420于薄膜42设置于电 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含:键帽;底板;电路板,设置于该底板上;发光单元,电性连接于该电路板上;薄膜,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其上形成有开口,该开口对齐该发光单元;遮罩,设置于该开口内且遮盖住该发光单元,该遮罩对齐该发光单元的位置上形成有出光孔;以及升降支撑装置,设置于该底板与该键帽之间,该键帽藉由该升降支撑装置可相对于该底板做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钦宏陈祖仪张贤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达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