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后减震器能迅速衰减因车速、负载及多种路况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和震 动,极大地改善了摩托车的减震性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摩托车乘骑的适应性、舒适性、平 稳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活塞、活塞杆、减震弹簧、连接座和下连接头。所 述活塞的缸座与车架连接,减震弹簧套在活塞和活塞杆外,活塞杆的底端与连接座连接,下 连接头固定设置在连接座的底部,下连接头通过轴销与平叉连接的。上述结构的摩托车后减震器在安装时,由于接头在轴向上的长度不可调整,后减震 器的上下安装点不可避免的存在尺寸制造误差,安装后易引起左右安装点位不对称,导致摩 托车后车架的左右两侧以及两侧活塞内的压力和减震弹簧受力不均,易引起受拉部件和受压 部件提前损坏,缩短了摩托车后减震器以及与摩托车后减震器连接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头长短尺寸可调,以补偿 后减震器上下安装点尺寸制造误差,且工艺简单的摩托车后减震器。该摩托车后减震器安 装后可使摩托车后车架的左右两侧以及两侧活塞内的压力和减震弹簧受力平衡,延长摩托 车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后减震器,包括活塞(1)、活塞杆(2)、减震弹簧(3)、连接座(4)和下连接头(5);所述活塞的缸座与车架连接,减震弹簧(3)套在活塞(1)和活塞杆(2)外,活塞杆(2)的底端与连接座(4)连接,所述下连接头(5)通过轴销与平叉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头(5)上固定设有螺纹杆(6),所述连接座(4)的底部设有螺纹孔,螺纹杆(6)旋合在连接座(4)的螺纹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增玉,谷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