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5117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名称为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是一种电磁技术领域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铁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三柱式无气隙结构,有效地降低铁芯的制造难度,电抗器的运行噪声以及控制绕组对工作绕组的影响。(*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头'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
的装置,具体是一种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铁芯。
技术介绍
可控并联电抗器主要分为高阻抗可控电抗器和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两种类型。它们的基本 原理都是:利用铁磁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改变铁磁材料的饱和度,平滑调节电抗 器电感值和容量。只是它们的具体实现结构有所不同,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通过在铁芯中引入 了"磁通阀门"来实现,其控制绕组的控制性能也因此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得到大规模的 应用。但是现有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也存在着两个缺点 一、铁芯制造难度比较大,使其大型 化发展受阻;二、直流励磁绕组与交流工作绕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铁芯,能 有效的降低铁芯的制造难度,电抗器的运行噪声以及控制绕组与工作绕组之间的影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铁芯采用三柱式无隙结构, 一次交流工作绕组由三个线圈组成,分别布置在两个边柱和 中间柱上,接线方式为两个边柱绕组并联,然后和中柱绕组串联,;两个直流励磁绕组分别放 置在两个边柱上,接线方式为反串联,使得它们的工频感应电压得以抵消。两个边柱的交流 绕组并联,给励磁绕组中感应电流提供了另一通道,使得控制绕组中感应电流成电压源性质, 从而使工作绕组对励磁绕组的影响减至最小。中柱交流绕组的作用一是减少中柱的漏磁,二 是减缓励磁绕组对交流绕组的影响。由于铁芯没有气隙,不但降低了制造难度,同时避免了 因气隙造成的运行噪声。与现有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相比,运用了本技术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具有运行噪声低、 可靠性高、成品低的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结构和接线原理图。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三柱式无隙铁芯1,接线端子2、 3、 4、 5,交流工作绕 组6,直流励磁绕组7、 8。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交流工作绕组(6)由三个线圈组成分别布置在两个边柱和中间柱上,接线方式 为两个边柱绕组并联,然后和中柱绕组串联,直流励磁绕组(7)、 (8)分别放置在两个边柱上, 接线方式为反串联,使得它们的工频感应电压得以抵消。接线端子(2)和(3)接于直流励磁系 统,接线端子(4)和(5)接于补偿线路。通过调节通过直流励磁绕组(7)和(8)的直流励磁电流, 可使交流工作绕组(6)中的交流电流得到相应的变化,达到调整电抗器感抗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由铁芯、交流工作绕组和直流励磁绕组组成,其特征是铁芯采用三柱式无隙结构,交流工作绕组和直流励磁绕组布置在立柱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其特征是交流工作绕 组由三个线圈组成分别布置在两个边柱和中间柱上,接线方式为两个边柱绕组并联,然后和中柱绕组串联。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其特征是直流励磁绕 组和分别放置在两个边柱上,接线方式为反串联。专利摘要本技术名称为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是一种电磁
的磁阀式可控电抗器铁芯,本技术采用三柱式无气隙结构,有效地降低铁芯的制造难度,电抗器的运行噪声以及控制绕组对工作绕组的影响。文档编号H01F27/24GK201421769SQ20082017466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吕延军, 孙士民, 勇 张 申请人:济南迪生电子电气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阀式可控电抗器三柱式无气隙铁芯,由铁芯、交流工作绕组和直流励磁绕组组成,其特征是:铁芯采用三柱式无隙结构,交流工作绕组和直流励磁绕组布置在立柱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士民吕延军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迪生电子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