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33925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地线雷电防护器,通过将放电管放置在无地线雷电防护器输入端,将压敏电阻或稳压管放置在无地线雷电防护器输出端,同时将放电管,压敏电阻,稳压管之间采用电阻或电容进行隔离,以及采用多级放电管并联防护和多级压敏电阻并联防护的技术方案实现,当雷击电由接线端子进入无地线雷电防护器时,通过由放电管,压敏电阻,稳压管,以及电阻和电容组成的雷击电泄放消耗电路,使雷击电的大部分能量被消耗。不再对无地线雷电防护器输出端连接的设备端口造成损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雷避雷的通流量大、使用寿命长、防电涌的能力好,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无地线雷电防护器
技术介绍
现有防雷技术均采用放电管、压敏电阻分别单独使用或混合直接并连使用的方 式,其缺陷为1、若单独使用放电管进行防雷,则因放电管具有响应时间慢,还会产生继流、 状态翻转、短路反射、暂态电磁场等固有特性,防雷效果不佳。2、若单独使用压敏电阻进行 防雷,则因压敏电阻存在响应时间快,抵抗强大的雷电能力弱、使用寿命有限等,防雷效果 不佳。3、若直接将放电管和压敏电阻并连进行防雷,因放电管响应时间慢,因此电路主要体 现压敏电阻对雷击电的特性,其结果必然是通流量不足,导致电路使用寿命低。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53129A于2006年3月四日公开了一种“无地线防雷特种设 备”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该专利存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问题。结构复杂使其生产成本较 高,体积较大其使用空间受到限制。市场推广较为困难,经济效益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的一种防雷避雷的通流量大、使用寿 命长、防电涌的能力好,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的无地线雷电防护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的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M与脱扣装置G的1端连 接,接线端子B与电阻R7的2端连接,接线端子N与电容Cl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E与电 阻R6的2端连接,接线端子W与电阻R5的2端连接。指示灯Tl串联在脱扣装置G的1端 和电阻R7的1端之间,脱扣装置G的2端与转换开关Kl的1定片端连接,指示灯T2串联 在脱扣装置G的2端和电阻R8的1端之间,电阻R8的2端与接线端子B连接,电容Cl的 1端与放电管Ll的1端连接,放电管Ll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容Cl的2端与电 容C2的1端连接,电容C2的1端与放电管L2的1端连接,放电管L2的2端与电阻R7的 2端连接,电容C2的2端与电容C3的1端连接,电容C3的1端与放电管L3的1端连接, 放电管L3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容C3的2端与转换开关Kl的2定片端连接,电 容C3的2端与断通开关K3的动片端连接,转换开关Kl的动片端与电阻Rl的1端连接,电 阻Rl的1端与放电管L4的1端连接,放电管L4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l的1 端与放电管L5的1端连接,放电管L5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l的2端与放电 管L6的1端连接,放电管L6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l的2端与放电管L7的1 端连接,放电管L7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l的2端与电阻R2的1端连接,电 阻R2的2端与放电管L8的1端连接,放电管L8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 2端与放电管L9的1端连接,放电管L9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放 电管LlO的1端连接,放电管LlO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转换开关 K2的动片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1定片端与电阻R3的1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2定片端与电阻R6的1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2定片端与断通开关K3的定片端连接,电阻R6的2 端与稳压管Dl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l的正极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6的2端与稳压 管D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压敏电阻Sl 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l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压敏电阻S2的1 端连接,压敏电阻S2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电阻R4的1端连接, 电阻R4的2端与压敏电阻S3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3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 R4的2端与压敏电阻S4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4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4的 2端与电阻R5的1端连接,电阻R5的2端与压敏电阻S5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5的2端 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5的2端与压敏电阻S6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6的2端与电 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5的2端与压敏电阻S7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7的2端与电阻R7 的2端连接。上述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中接线端子N和接线端子B之间电路为接线端子N与 电阻Rll的1端连接,电阻Rll的1端与放电管Lll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B与放电管Lll 的2端连接,放电管Lll的2端与电阻RlO的1端连接,电阻Rll的2端与放电管L12的1 端连接,放电管L12的2端与电阻RlO的2端连接,电阻Rll的2端与放电管L13的1端连 接,放电管L13的2端与电阻RlO的2端连接,电阻Rll的2端与电容C4的1端连接,电容 C4的2端与电容C5的1端连接,电容C4的2端与放电管L14的1端连接,RlO的2端与C6 的1端连接,放电管L14的2端与电容C6的2端连接,电容C5的2端与电阻R9的1端连 接,电阻R9的2端与压敏电阻S8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8的2端与电容C6的2端连接, 压敏电阻S8的1端与接线端子El连接,压敏电阻S8的2端与接线端子E2连接。上述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中接线端子M和接线端子B之间电路为接线端子M与 放电管L15的1端连接,放电管L15的1端与放电管L16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B与放电 管L15的2端连接,放电管L15的2端与放电管L16的2端连接,放电管L15的1端与电阻 R12的1端连接,放电管L15的2端与电阻R13的1端连接,电阻R12的2端与稳压管D3的 负极连接,电阻R12的2端与稳压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13的2端与稳压管D3的正极连 接,电阻R13的2端与稳压管D4的正极连接,接线端子Wl与稳压管D3的负极连接,接线端 子W2与稳压管D3的正极连接。上述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中接线端子N和接线端子B之间电路为接线端子N与 电容C7的1端连接,电容C7的1端与放电管L17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B与放电管L17的 2端连接,放电管L17的2端与电容C8的1端连接,电阻R14的1端与放电管L18的2端连 接,放电管L18的2端与电容C8的2端连接,放电管L18的1端与电容C7的2端连接,电 阻R15的1端与放电管L18的1端连接,电阻R15的2端与稳压管D5和稳压管D6的负极 连接,电阻R14的2端与稳压管D5和稳压管D6的正极连接,接线端子El与稳压管D5的负 极连接,接线端子E2与稳压管D5的正极连接。上述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中为接线端子M与电阻R16的1端连接,电阻R16的1 端与放电管L19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B与放电管L19的2端连接,放电管L19的2端与电 阻R19的1端连接,电阻R16的2端与放电管L20的1端连接,电阻R16的2端与放电管L21 的1端连接,放电管L20的2端与电阻R19的2端连接,放电管L21的2端与电阻R19的2 端连接,电阻R17的1端与放电管L21的1端连接,电阻R20的1端与放电管L21的2端连接,电阻R17的2端与压敏电阻S9的1端连接,电阻R17的2端与压敏电阻SlO的1端连 接,电阻R20的2端与压敏电阻S9的2端连接,电阻R20的2端与压敏电阻SlO的2端连 接,电阻R18的1端与压敏电阻SlO的1端连接,电阻R21的1端与压敏电阻SlO的2端连 接,电阻R18的2端与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地线雷电防护器,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M与脱扣装置G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B与电阻R7的2端连接,接线端子N与电容C1的1端连接,接线端子E与电阻R6的2端连接,接线端子W与电阻R5的2端连接;指示灯T1串联在脱扣装置G的1端和电阻R7的1端之间,脱扣装置G的2端与转换开关K1的1定片端连接,指示灯T2串联在脱扣装置G的2端和电阻R8的1端之间,电阻R8的2端与接线端子B连接,电容C1的1端与放电管L1的1端连接,放电管L1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容C1的2端与电容C2的1端连接,电容C2的1端与放电管L2的1端连接,放电管L2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容C2的2端与电容C3的1端连接,电容C3的1端与放电管L3的1端连接,放电管L3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容C3的2端与转换开关K1的2定片端连接,电容C3的2端与断通开关K3的动片端连接,转换开关K1的动片端与电阻R1的1端连接,电阻R1的1端与放电管L4的1端连接,放电管L4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1的1端与放电管L5的1端连接,放电管L5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1的2端与放电管L6的1端连接,放电管L6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1的2端与放电管L7的1端连接,放电管L7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1的2端与电阻R2的1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放电管L8的1端连接,放电管L8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放电管L9的1端连接,放电管L9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放电管L10的1端连接,放电管L10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2的2端与转换开关K2的动片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1定片端与电阻R3的1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2定片端与电阻R6的1端连接,转换开关K2的2定片端与断通开关K 3的定片端连接,电阻R6的2端与稳压管D1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1的正极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6的2端与稳压管D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2的正极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压敏电阻S1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1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压敏电阻S2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2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3的2端与电阻R4的1端连接,电阻R4的2端与压敏电阻S3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3的2端与电阻R7的2端连接,电阻R4的2端与压敏电阻S4的1端连接,压敏电阻S4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永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