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8739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它包括有塔腿、塔身、塔头和固定在塔头 上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所述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为两端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 子串;所述的塔头顶部设置有地线顶架,塔头自顶部向下依次设置有内侧上相导线横担、 外侧上相导线横担、内侧中相导线横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内侧下相导线横担、外侧下 相导线横担和塔头颈部;所述塔头内侧导线横担和外侧导线横担并列设置于塔头颈部两 侧,所述塔头颈部固定连接在塔身的上部;所述塔头各外侧导线横担均设有燕尾式结构的 下拉横担;所述塔头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长度均较上下横担短;它具有减小了塔头尺寸, 能有效地减小线路走廊宽度、降低塔材耗量,较常规线路设计提高自然输送功率约7~9% 等特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架空输电线路铁塔,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 路直线转角塔。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高压及超高压输送己成为电力输送的必然趋势, 但常规设计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由于占用较宽的走廊,而导致各种矛盾越来越多、越 来越大。常规采用的双回路输电线路直线转角铁塔,配置"I"型绝缘子串, 一端固定,而带 电导线端在风力作用下左右摆动,类似钟摆。为保证该类型铁塔在不同工况下的电气安全 距离,须将塔头做得很大,不仅塔材耗量增大,而且造成线路廊道占地增大。另外,双回路塔一般采用三层导线横担垂直布置。为保证上下导线间必要的水平偏移, 上下相邻横担的长度必须不一样长,常规双回路都采用中相横担最长的鼓型布置。该布置 方式对塔头间隙的利用不是很充分,无形中增加了横担长度,也就增加了线路走廊宽度。 为此,我们对双回路塔头布置方式进行了优化,釆用双回路紧縮型输电技术,将三相 导线绝缘子串由"I"型串改为挂点不等高"V"型串(也称"L"型串);同时对垂直排列 的三层导线横担采用縮腰型双曲线布置,充分利用塔窗间隙,使三相导线与塔头紧密结合, 从而有效地压縮线路走廊宽度,并提高线路的自然输送功率,在走廊拥挤、人口稠密地区 易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优化了占用空间的同塔 双回紧縮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它包括有塔腿、塔身、塔头和固定在塔头上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所述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为两端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 线绝缘子串。所述的塔头顶部设置有地线顶架,塔头自顶部向下依次设置有内侧上相导线横担、外 侧上相导线横担、内侧中相导线横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内侧下相导线横担、外侧下相 导线横担和塔头颈部。所述塔头内侧导线横担和外侧导线横担并列设置于塔头颈部两侧,所述塔头颈部固定 连接在塔身的上部;所述塔头各外侧导线横担均设有燕尾式结构的下拉横担;所述塔头内 外侧中相导线横担长度均较上下横担短。所述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共有六项导线,每个"L"型导线绝缘子串的 外侧挂点低,内侧挂点高,每个挂点均位于塔头上各铁塔构件的节点处。所述的塔头上外侧导线横担和下挂横担之间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而内侧 导线横担与塔身或与颈部的结点处之间也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其中高挂点悬 挂于内侧导线横担端部,低挂点悬挂于塔身或与颈部的结点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首先,减小了塔头尺寸,从而有效地减 小线路走廊宽度、降低塔材耗量;其次,较常规线路设计提高自然输送功率约7 9%。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介绍附图中的标号是l地线顶架、2内侧上 相导线横担、3内侧中相导线横担、4塔腿、5塔体、6内侧下相导线横担、7燕尾式结构 下拉横担、9塔头、10、 "L"型绝缘子串、12外侧上相导线横担、13外侧中相导线横担、 15塔头颈部、16内侧下相导线横担。附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塔腿4、塔身5、塔头9和固定在塔头上的三相 导线绝缘子串,所述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为两端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10。所述的塔头顶部设置有地线顶架1,塔头9自顶部向下依次设置有内侧上相导线横担 2、外侧上相导线横担12、内侧中相导线横担3、外侧中相导线横担13、内侧下相导线横 担6、外侧下相导线横担16和塔头颈部15。所述塔头内侧导线横担2、 3、 6和外侧导线横担12、 13、 16并列设置于塔头颈部15 两侧,所述塔头颈部15固定连接在塔身5的上部;所述塔头各外侧导线横担均设有燕尾 式结构的下拉横担7;所述塔头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3、 13长度均较上下横担短。所述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10共有六项导线,每个"L"型导线绝缘子 串10的外侧挂点低,内侧挂点高,每个挂点均位于塔头上各铁塔构件的节点处。所述的塔头上外侧导线横担和下挂横担之间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10;而内 侧导线横担与塔身或与颈部12的结点处之间也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10,其中高挂点悬挂于内侧导线横担端部,低挂点悬挂于塔身或与颈部12的结点处。本技术作为一种改进,六相导线均采用"L"型绝缘子串10,挂点不等高,所述 每个"L"型串外侧挂点低、内侧挂点高。通过对塔头结构的改进,使得每个"L"串的挂 点均位于铁塔构件的节点处,结构简洁、受力合理。为配合外侧下横担的"L"串悬挂, 特别设计了燕尾式结构的下拉横担7;内侧下相的"L"串,其高挂点悬挂于横担端部、低 挂点悬挂于塔身5或颈部12的结点处。作为一种改进,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均较上下相导线横担短。充分利用塔头颈部12 至塔身的宽度变化,布置塔头空气间隙,使得垂直排列的内外侧共6相导线呈縮腰型的双 曲布置,有效降低塔头尺寸,减少走廊宽度。每相导线通过"L"型绝缘子串IO与导线横担相连。"L"型绝缘子串IO挂点不等高, 为配合外侧导线横担的"L"串悬挂,特别设计了燕尾式结构的下拉横担7;内侧导线横担 的"L"串,其高挂点悬挂于横担端部、低挂点悬挂于塔身5或颈部12的结点处。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 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 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它包括有塔腿(4)、塔身(5)、塔头(9)和固定在塔头上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为两端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1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塔双回紧縮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塔头顶部设置有地线顶架(1),塔头(9)自顶部向下依次设置有内侧上相导线横担(2)、 外侧上相导线横担(12)、内侧中相导线横担(3)、外侧中相导线横担(13)、内侧下相导 线横担(6)、外侧下相导线横担(16)和塔头颈部(15)。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塔双回紧縮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 头内侧导线横担(2) (3) (6)和外侧导线横担(12) (13) (16)并列设置于塔头颈部(15) 两侧,所述塔头颈部(15)固定连接在塔身(5)的上部;所述塔头各外侧导线横担均设 有燕尾式结构的下拉横担(7);所述塔头内外侧中相导线横担(3) (13)长度均较上下横 担短。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塔双回紧縮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挂 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10)共有六项导线,每个"L"型导线绝缘子串(10) 的外侧挂点低,内侧挂点高,每个挂点均位于塔头上各铁塔构件的节点处。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塔头上外侧导线横担和下挂横担之间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10);而内侧导线横 担与塔身或与颈部(12)的结点处之间也各相接有"L"型导线绝缘子串(10),其中高挂 点悬挂于内侧导线横担端部,低挂点悬挂于塔身或与颈部(12)的结点处。专利摘要一种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塔双回紧缩型输电线路直线转角塔,它包括有塔腿(4)、塔身(5)、塔头(9)和固定在塔头上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相导线绝缘子串为两端挂点不等高的“L”型导线绝缘子串(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林邢月龙陈稼苗邓建俊乐军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