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冰区三角排列双回路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4232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重冰区三角排列双回路塔,涉及一种适用于重覆冰区架空输电的铁塔,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能适应重冰区输电走廊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包括塔体和设置在塔体上部、用于承载输电线的横担,所述横担包括第一横担、第二横担,第一横担位于第二横担的上方,第一横担、第二横担位于塔体的相同侧部位分别设置有由悬垂绝缘子串构成、用于挂接同一回路三相输电线的挂接点,第一横担、第二横担上挂接同一回路输电线的挂接点构成三角形,则在塔体两侧的第一横担、第二横担分别构成两个三角形,分别挂接一回输电线,构成双回路,适用于重冰区进行电力输送,可节约走廊资源,减少线路走廊对民房和障碍物的拆迁量,减少对林木的砍伐,提高单位走廊的输电能力。(*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架空输电线路使用的电力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 重覆冰区架空输电的电力输电塔。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国西部水电资源 丰富,通过更大规模的"西电东送",可以将更多的电能向外传输。目前,输电线路容量逐步提高、输电回路数越来越多,造成了电力架空线 路走廊的资源越来越少,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尤其是重覆冰使得走廊资 源问题更加突出。重冰区线路的特点, 一是冰荷载大,成为控制线路各部件强度的主要荷载 条件;二是具有较特殊的静、动态特性(如不均匀覆冰、脱冰跳跃、覆冰绝 缘子闪络等),对杆塔的纵向、抗扭刚度及强度具有较高的要求;三是运行维 护困难,不但事故率高,而且需在冰雪天地下巡查、抢修,事故停电时间长。我国输电线路轻冰区同塔多回路线路采用水平排列的铁塔主要用在大跨 越线路设计中,在一般轻冰区多回路输电线路中很少采用水平排列。由于重冰区存在脱冰跳跃(控制线与线间的垂直距离)和舞动(控制线与线 间的水平距离)的问题,而轻冰区则不受冰跳和舞动控制,上述轻冰区的输电 塔结构都无法解决脱冰跳跃和舞动的问题,同时从设计荷载上也没有考虑到不 均匀冰的组合对输电塔的影响。目前国内重冰区所采用的输电塔均为单回结构,尚无同塔双回及多回架设 的先例。而重冰区输电塔的单回结构尽管解决了荷载组合的问题,但由于脱冰 跳跃和舞动的问题也是按水平排列设计塔型。双回路塔若按单回路塔采用水平排列结构,则导致横担宽度过大,走廊宽度相当于两个单回路的走廊宽度,解 决不了走廊资源问题,并且塔重也较两个单回重得多,反而增加了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不能适应重冰区输电走廊资源日益稀 缺的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重冰区的三角排列双回路塔,可以缓解日益稀缺的 走廊资源,大幅减少线路走廊对民房和障碍物的拆迁量,减少对林木的砍伐, 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提高单位走廊的输电能力。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重冰区三角排列双回路塔,包括塔体和设置在塔体上部、用于承载输电线 的塔头,所述塔头包括第一横担、第二横担,第一横担位于第二横担的上方, 第一横担、第二横担位于塔体的相同侧部位分别设置有由悬垂绝缘子串构成、 用于挂接同一回路三相输电线的挂接点,第一横担、第二横担上挂接同一回路 输电线的挂接点构成三角形,则在塔体两侧的第一横担、第二横担分别构成两 个三角形,分别挂接一回输电线,构成双回路。位于塔体一侧的第一横担上设置有一处挂接一相输电线的挂接点,位于塔 体同侧的第二横担上设置有两处分别挂接一相输电线的挂接点,第一横担、第 二横担位于塔体同侧的挂接点构成正三角形,塔体另一侧的第一横担、第二横 担上的挂接点构成另一正三角形,以挂接另一回路的三相输电线。或是,位于塔体一侧的第一横担上设置有两处分别挂接一相输电线的挂接 点,位于塔体同侧的第二横担上设置有一处挂接一相输电线的挂接点,第一横 担、第二横担位于塔体同侧的挂接点构成倒三角形,塔体另一侧的第一横担、 第二横担上的挂接点构成另一倒三角形,以挂接另一回路的三相输电线。所述第一横担或第二横担上挂接同一回路的两相输电线时,该两相输电线 的水平线间距离符合以下公式D=aX (0.4Lk+V/110+0.65XF1/2) 其中,D为导线水平线间距离,单位为m; a为经验系数,取值为L05 1.15; Lk为悬垂绝缘子串长度,单位为m; V为线路电压,单位为kV; F为导线最大弧垂,单位为m。 所述水平线间距离为5.05m。所述第一横担和第二横担上挂接的同一回路两相输电线的垂直线间距离 为对于直线塔是18m;对于耐张塔是16m。所述第一横担或第二横担上挂接同一回路的输电线的挂线方式为"I型" 或"V型"。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可以在重冰区安装铺设双回路输电线路,其 三角排列的双回路结构,可以节约线路走廊资源,对于减少房屋拆迁、走廊清 理、林木砍伐、环境保护等有着很大的改观,大幅度避免了因环境破坏带来的社会问题,同时提高了线路单位走廊面积的输送容量,促进了电网的发展,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电网建设方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l是塔体,2是第一横担,3是第二横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重冰区三角排列双回路塔包括塔体1和安装在塔体1上部的 第一横担2和第二横担3,第一横担2和第二横担3分别以塔体1为轴左右对 称。第一横担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处以悬垂绝缘子串构成、用于挂接输电线 路的挂接点;第二横担3位于塔体1的两侧部位分别设置有两处以悬垂绝缘子 串构成、用于挂接输电线路的挂接点。在塔体l的同侧,第一横担2上的挂接 点和第二横担3上的挂接点构成挂接同一回路三相输电线的正三角形挂接点 (如图1的虚线所示),因此,在塔体1的两侧,构成了可以挂接传输两个回 路的正三角形挂接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同一回路的悬垂绝缘子串的挂线方式都为"I型"。本实施例中,双回路塔的具体技术指标根据下述方法确定(1) 根据重冰区线路脱冰动态响应,确定重冰区同塔双回路导地线排列方 式及导地线间距离的选取方法,并以500kV线路、20mm覆冰厚度、I型塔来 确定线间距离的具体值;(2) 根据导地线排列方式、线间距离和电气间隙,确定重冰区同塔双回路 的杆塔型式;(3) 重冰区同塔双回荷载取值和荷载组合的研究;(4) 根据有限元建模计算,得出重冰区同塔双回路塔的技术指标。 确定各指标的具体过程如下杆塔线间距离的大小主要由两方面决定, 一方面是塔体的间隙(包括相对 地、相对相的安全距离)及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大小,另一方面是在档距中央, 相导线由于风作用时的不同步摇摆以及由于脱冰跳跃、导线舞动等因素而互相 接近,要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l)导地线排列方式和线间距离的确定同塔双回路有六相导线和两根地线,即每回有三相导线排列成如图1所示 的正三角形。1)水平线间距离重覆冰导线的水平线间距离应根据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当缺乏运行经验 时,可较《110 750kV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导线水平线间距离要求值加 大5% 15%。线间距离的经验公式为D=aX (0.4Lk+V/110+0.65XF1/2)式中-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m); a—经验系数,取值1.05 U5; Lk一悬垂绝缘子串长度(m); V—线路电压(kV); F-导线最大弧垂(m)。根据上述公式,得到不同档距情况下确定的水平线间距离如下表1所示。表1<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2)垂直线间距离的选取重覆冰线路导线和地线在档距中央的垂直距离除满足过电压保护要求外, 还要校验导线和地线不同期脱冰时的静态接近垂直距离,此距离不应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重冰区三角排列双回路塔,包括塔体(1)和设置在塔体(1)上部、用于承载输电线的塔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塔头包括第一横担(2)、第二横担(3),第一横担(2)位于第二横担(3)的上方,第一横担(2)、第二横担(3)位于塔体(1)的相同侧部位分别设置有由悬垂绝缘子串构成、用于挂接同一回路三相输电线的挂接点,第一横担(2)、第二横担(3)上挂接同一回路输电线的挂接点构成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兵梁明郝群岩肖洪伟李霞郭跃明李喜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