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713253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进行深海打捞作业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动力的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包括支撑框架、卷筒组件及缆绳,其中卷筒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缆绳的一端与卷筒组件的卷轴相连,另一端一圈挨一圈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缠绕于卷筒组件的卷轴上;所述缆绳的另一端为引出端,与弹簧挂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缆绳的一端与卷筒组件的卷轴相连,另一端一圈挨一圈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缠绕于卷筒组件的卷轴上,可以从缆绳释放器中有序顺畅的释放,而且释放过程不存在缆绳塌陷和螺旋圈,提高了缆绳释放器的工作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再次缠绕缆绳的便易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进行深海打捞作业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无动力的 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
技术介绍
缆绳释放器是一种搭载于水下机器人上、配合水下机器人进行水下打捞作业的专 用工具;其功能的具体实现就是当缆绳带有弹簧挂钩的一端和沉物挂接上以后,随着水下 机器人的上浮,缆绳释放器便同步释放其自身储存的缆绳,待水下机器人上浮水面后,通过 已释放的缆绳便实现了水面母船和沉物的连接。目前,水下机器人上配套使用的缆绳释放器为内抽头式的结构,使用过程中缆绳 由内层向外层释放会存在缆绳塌陷的问题;由于内抽头式的结构其本体和缠绕的缆绳之间 无相对转动,释放出的缆绳会伴随产生螺旋圈,使下一次的缆绳缠绕比较麻烦。同时每一次 作业完成后,都需要先将缆绳释放器整体从水下机器人上卸下,然后拆除相应的支撑杆和 更换支撑套才能进行缆绳的再次缠绕,缠绕完成后还要将其再次恢复成满足搭载的形式, 再次搭载于水下机器人上,对于需要连续作业的任务会影响打捞作业的进度和时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缆绳释放产生螺旋圈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打捞 用缆绳释放器。该缆绳释放器可以实现缆绳由外层向内层有序顺畅地释放,避免了缆绳的 塌陷和螺旋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该缆绳释放器可根 据不同的作业需要调节缆绳的释放拉力。本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该缆绳释放器再次 作业无需将缆绳释放器整体从水下机器人上卸下,即可实现方便快捷的缆绳缠绕。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包括支撑框架、卷筒组件及缆绳,其中卷筒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 框架上,缆绳的一端与卷筒组件的卷轴相连,另一端一圈挨一圈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缠绕 于卷筒组件的卷轴上;所述缆绳的另一端为引出端,与弹簧挂钩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左侧安装支撑板、右侧安装支撑板及位于左侧安装支撑 板和右侧安装支撑板之间的支撑杆和限位导向杆,卷筒组件位于左侧安装支撑板和右侧安 装支撑板之间,卷筒组件的两侧均安装有旋转轴,两个旋转轴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水下轴承 与左侧安装支撑板及右侧安装支撑板相连接;卷筒组件其中一侧安装的旋转轴的另一端由 该侧的安装支撑板穿出,连接有转动手柄;卷筒组件其中另一侧安装的旋转轴上键连接有 制动轮,制动轮上设有制动带;在制动轮的下方设有固接在该侧安装支撑板上的水平底板, 水平底板上分别设有基座连接件及高度可调的弹簧拉伸调节件,所述制动带的一端与拉伸 弹簧的一端相连,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弹簧拉伸调节件连接,制动带的另一端绕过制动轮4接至基座连接件,制动带与制动轮相抵接;制动轮的边缘在轴向截面上为凹形,制动带位于 凹形两边的凸起之间;制动轮的一侧通过旋转轴上的轴肩定位,另一侧通过轴用弹性挡圈 限位;所述限位导向杆为两根,在两根限位导向杆之间设有可沿限位导向杆轴向往复移动 的缆绳防窜动部件,缆绳的另一端由缆绳防窜动部件引出,缆绳防窜动部件与缆绳之间存 在防止缆绳窜回的摩擦阻力;缆绳防窜动部件包括导向滑动块、导向支撑板、缆绳导向板及 橡胶板,其中橡胶板与导向支撑板上下设置、两端分别固接有导向滑动块,两个导向滑动块 分别套设在两根限位导向杆上、与限位导向杆组成滑动副,缆绳导向板固定在导向支撑板 与橡胶板之间;在导向支撑板、缆绳导向板及橡胶板上分别开有长条状开口,所述缆绳的另 一端由各长条状开口穿出;所述两根限位导向杆上分别设有一对轴用弹性挡圈;导向支撑 板及缆绳导向板上的长条状开口的宽度大于缆绳的直径,橡胶板上的长条状开口的宽度小 于缆绳的直径;所述支撑杆为四根,限位导向杆为两根,四根支撑杆与卷筒组件两侧的圆形 侧板之间的径向间隙及两根限位导向杆与卷筒组件两侧的圆形侧板之间的径向间隙小于 缆绳的直径;在四根支撑杆和两根限位导向杆的下方设有两根便于向水下机器人搭载的固 定安装梁。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技术缆绳的一端与卷筒组件的卷轴相连,另一端一圈挨一圈由内向外一 层一层地缠绕于卷筒组件的卷轴上,可以从缆绳释放器中有序顺畅的释放,而且释放过程 不存在缆绳塌陷和螺旋圈,提高了缆绳释放器的工作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再次缠绕缆绳的 便易性。2.本技术的缆绳释放拉力调节部件可根据不同的水下打捞作业要求,对缆绳 的释放拉力进行调节,增强了缆绳释放器的功能灵活性。3.本技术缆绳释放拉力调节部件中的制动轮边缘在轴向截面上为凹形,制动 带位于凹形两边的凸起之间,制动轮两边的凸起可以防止制动带滑出,提高部件工作的可靠性。4.本技术的缆绳防窜动部件可以防止已释放出的缆绳窜回,保证了未释放缆 绳排列的有序性及缆绳释放的顺畅性。5.本技术在连续多次水下打捞作业时,不需要将缆绳释放器从水下机器人 上卸下,就可以方便进行缆绳的再缠绕,而且缆绳的缠绕效果要求不高,缆绳不需紧密的排 列,缩短了打捞的准备时间,提高了打捞作业的时效性。6.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剖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其中1为左侧安装支撑板,2为水下轴承,3为左侧旋转轴,4为传动键,5为制动 轮,6为制动带,7为卷筒组件,8为右侧安装支撑板,9为右侧旋转轴,10为转动手柄,11为 导向滑动块,12为导向支撑板,13为缆绳导向板,14为橡胶板,15为拉伸弹簧,16为弹簧拉 伸调节件,17为销轴,18为基座连接件,19为支撑杆,20为固定安装梁,21为限位导向杆,22为缆绳,23为沉头孔,24为通孔,25为长条状开口,26为轴用弹性挡圈,27为水平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 3所示,本技术包括支撑框架、旋转部件、缆绳释放拉力调节部件及 缆绳防窜动部件,其中支撑框架为缆绳释放器的其它部件提供一个安装平台,包括左侧安 装支撑板1、右侧安装支撑板8、四根支撑杆19、两根限位导向杆21及两根固定安装梁20, 在左侧安装支撑板1和右侧安装支撑板8上分别沿径向均布了具有相同尺寸的六对沉头孔 23,其中的四对沉头孔23之间安装了四根等长度的支撑杆19,另两对沉头孔23之间安装了 两根限位导向杆21,这两根限位导向杆21相邻设置,四根支撑杆19和两根限位导向杆21 各自的两端由左侧安装支撑板1和右侧安装支撑板8上的沉头孔外侧旋入螺钉连接紧固。 为了便于缆绳释放器向水下机器人上搭载,在左侧安装支撑板1和右侧安装支撑板8的下 端对称开有两对相同尺寸的通孔对,在两对通孔M之间安装了两根固定安装梁20,固定安 装梁20的两端也通过旋入螺钉连接紧固,固定安装梁20位于四根支撑杆19和两根限位导 向杆21的下方。在左侧安装支撑板1和右侧安装支撑板8的中心孔上分别通过螺钉固装 有水下轴承2,水下轴承2采用酚醛树脂材料制成,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海水腐蚀性。旋转部件包括左侧旋转轴3、卷筒组件7及右侧旋转轴9,卷筒组件7的主要作用 是储存待释放的缆绳22,卷筒组件7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旋转轴3的一端及右侧旋转轴 9的一端通过外六角螺栓固接,左侧旋转轴3的另一端及右侧旋转轴9的另一端分别与左侧 安装支撑板1和右侧安装支撑板8上的水下轴承2连接,可以实现卷筒组件7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打捞用缆绳释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卷筒组件(7)及缆绳(22),其中卷筒组件(7)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框架上,缆绳(22)的一端与卷筒组件(7)的卷轴相连,另一端一圈挨一圈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缠绕于卷筒组件(7)的卷轴上;所述缆绳(22)的另一端为引出端,与弹簧挂钩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天俊高世阳任福琳高云龙孙斌何立岩何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