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总图积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92524 阅读:4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建筑规划总图积木,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底座,该透明底座上分布有多个成围棋棋盘状排列的正方形单元格,各单元格的边长为建筑物的标准间距;以及多个单元模块,各单元模块的截面尺寸与单元格边长相对应,并且各单元模块上标注有与该单元模块相对应的建筑面积。建筑规划师利用底座和单元模块来进行规划设计、制图,其设计过程计算简便,效果直观,能够大大提高建筑规划设计的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规划积木,特别是一种用于辅助建筑规划设计总 图的模块化积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对居住要求的提高,小区规划成为人们购买住房时越来越 加以考虑的因素。过去,我国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大多千篇一律。而现在有少部 分小区建筑编排灵活生动,绿化空间变化多端,在和谐的环境中体现缤纷的色 彩,大大提高了社区人民的生活品质。为了达到居住规划这种高要求,建筑规 划师的规划手段和技术需要更新。一般来说,规划设计的步骤是先熟悉居住区规划规范的要求,再通过对周 边环境及整体并且合理的考虑小区的空间功能布局,接着对路网及建筑进行规 划布局,最后再详细考虑整体的景观。规划师会根据已知的开发计划,依据小 区的用地面积和容积率计算出的相应总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二用地面积x容积 率)。小区规划必须符合这个建筑面积的量。规划师通常是通过上述已知数据 及规范里参数的计算来设计住宅的布局,计算过程复杂。规划好的布局不够直 观,如果要做改动,还需要重新进行数据计算,费时费力,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便于规划设计且 直观的建筑设计积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规划积木,包括透明底座, 该透明底座上分布有多个成围棋棋盘状排列的正方形单元格(11),各单元格 (11)的边长为建筑物的标准间距;以及多个单元模块,各单元模块的截面尺 寸与单元格边长相对应,并且各单元模块上标注有与该单元模块相对应的建筑面积。上述单元模块包括第一单元模块,该第一单元模块的截面为矩形,该矩形 截面的长度和宽度是单元格边长的整数倍;其高度方向划分出层数,层数至少 为两层。上述的第一单元模块的顶面设有凸块,底面设有供凸块插入的凹槽。较佳地,第一单元模块的矩形截面长度为单元格边长的两倍,宽度为单元 格边长的一倍。上述的单元模块还包括第二单元模块,该第二单元模块的截面为圆形或椭 圆形,其高度方向划分出层数,层数至少为二层。较佳地,所述第二单元模块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单元格边长的整数倍; 或者所述第二单元模块截面为椭圆形,其长轴和短轴为单元格边长的整数倍。上述第二单元模块的顶面设有凸块,底面设有供凸块插入的凹槽。上述的建筑规划积木中,所述建筑面积是标注在各个单元模块的顶面,且 在该顶面的一侧边上标注有方位标记。本技术将单元模块安装在透明底座上,而每个单元模块都标有建筑面 积,只需简单根据模块数量将建筑面积相加即可方便而快速地估算出总建筑面 积。在规划设计中,在模块所代表的建筑面积总量基本不变(定量)的情况下, 重新摆放模块、调整单元模块的数量和布局,迅速地做出各种不同的尝试。确 定大方向后,最终再在图纸上深化并详细计算建筑面积的准确数额。这样的规 划设计过程计算简便,效果直观,能够大大提高设计规划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一单元模块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一单元模块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一单元模块的侧视图; 图5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一单元模块的剖视图; 图6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二单元模块的俯视图; 图7为本技术建筑规划积木的第二单元模块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建筑规划积木,包括底座和多个单元模块。如图1所示, 该底座1是透明的,例如底座上分布有多个排成围棋棋盘格状的单元格11。单 元模块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底座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单元格11是按照1:1000比例的12mxl2m (即实际尺寸 为12mmxl2mm)的方格。根据建筑规范,12m是最常用的高层建筑山墙间距 及常用进深。但该单元格的边长并不限于此,而可以为任意数值,比例也不限 于1:1000,可自定义为任意比例,如l: 2000, 1: 500等。如图2 — 5所示,单元模块可包括第一单元模块2,其截面为矩形,其尺寸 与该底座1的单元格尺寸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其截面是按照1:1000比例的12mx24m (即实际尺、t为12mmx24mm),分别是申-元格边长的1倍和2倍。 其中12mm通常为该建筑的山墙面的宽度。因此,每个单元模块2占据两个单 元格ll的位置。该单元模块2上划分出层数,其整体高度与其层数相对应。 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第一单兀模块2为六层。在单元模块2的顶面上标有该单元模块2的总建筑面积标记23,例如 1400m2。该数值是根据每层建筑面积乘以层数得到的。在本实施例中,该单元 模块2为六层,每层建筑面积为233m2,因此总建筑面积为233m2x6= 1398m2, 取其整数得到近似值1400m2。因此,当底座上设置有多个单元模块时,只需简单地将各个单元模块2的 建筑面积相加就可得到所有模块的总建筑面积,从而便于进行规划设计。该第一单元模块2的长度和宽度尺寸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示出的数值, 也可以为其它数值,例如12mx 12m、 12mx36m、 12mx48m、24mx24m或24mx36m 等等。该单元模块的层数也并不限于六层,而可为任意层数,例如为三层、十 二层、十八层等。这些单元模块上也应当标注与之相应的建筑面积。较佳地,层数较少的单元模块可以叠加来形成层数较多的单元模块。例如,六层可以由两块三层的单元模块2叠加形成;十二层可以由两块六层的单元模 块2叠加形成;十八层可以由一块六层和一块十二层的单元模块2叠加形成,或是用三块六层的单元模块2叠加形成。这样,使用时可以将单元模块2自由组合成需要的层数,不必为不同层数制造不同的单元模块,从而可以减少单元 模块的种类。为了方便叠加,该第一单元模块2制作成可插接的单元模块。该第一单元 模块2的顶侧形成有凸块21,底侧形成有供凸块21插入的凹槽22。当将两个 第一单元模块2相叠加时,处丁下方的单元模块2的凸块21可插入到处丁-上 方的单元模块2的凹槽22中,从而使两个单元模块2叠加后不容易互相脱离 或者发生晃动等的情况,可以方便并稳固地将两个或更多的单元模块2叠加起 来。该单元模块2的顶面上靠近一侧边处可设有方位标记24,例如"N",表 7K此侧边朝北。该方位标记24也可为"S",表示此侧边朝南。规划设计中,上述的第一单元模块2通常用来表示别墅楼房(三层)、多 层楼房(六层)、小高层公寓(十二或十八层)。而且由于第一单元模块2的 边缘平整,方便依山墙面横向排列,可以用来表示板式公寓(多单元或长走廊 式公寓)。另外,本技术还可以使用截面为圆形的第二单元模块3来配合第一单 元模块2使用,第二单元模块3可以用来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点式公寓 (多用户共用一组竖向交通的公寓),例如30层的"百米高层公寓"。如图6_7所示,该第二单元模块3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按照1:1000比例的经验 数据24m,是单元格11边长的2倍。因此,每个第二单元模块3共占据四个 单元格ll的位置,与第一单元2类似。该单元模块3上也划分出层数,其整 体高度与其层数相对应。图7所示的本实施例第二单元模块3为三十层。圆形 在此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外观上区别于方形第一单元模块2。该模块建筑面 积的估算与第一单元模块2的估算方法不同,而按照边长与其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规划总图积木,其特征在于,包括: 透明底座(1),该透明底座上分布有多个成围棋棋盘状排列的正方形单元格(11),各单元格(11)的边长为建筑物的标准间距;以及 多个单元模块,各单元模块的截面尺寸与单元格边长相对应,并且各 单元模块上标注有与该单元模块相对应的建筑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伟丁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