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油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81665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箱变档的三位油缸装置,包括带有 压力油油口的缸体,在缸体上分别有A、B、C三个油孔,当B口进油、A口回油 时,使活塞杆顺利到达左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档,当A、B孔同时进油时, 此时活塞杆处于中腔,主轴箱实现换II档,当A口进油、B口回油时,此时活塞 杆处于右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II档,具有换档准确、可靠、稳定,自动化程度 高,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箱变档的三位油缸装置,使主轴箱 自动变档设计方案简单,主轴箱制造成本降低,换档准确、可靠、稳定,机床 自动化程度提高。技术背景数控车床的主轴箱存在三联齿轮变档的结构,这时需要实现自动换档,仅 用二位油缸不能满足要求,需要三位油缸才可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二位油缸换档效果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从根本上解决实 现三联齿轮自动换档,方案简单,成本低,换档准确、可靠、稳定的三位油缸 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带有压 力油油口的左缸体、右缸体,其特征在于在左缸体的左面安装有左缸盖,在左缸体的缸体内活动安装有活塞,在活 塞两侧的左缸体上分别开有A、 C两个油孔;右缸体的右面安装在油缸支座上,右缸体的左面通过中缸盖与左缸体的右 面相连接,中缸盖深入到左缸体和右缸体的内腔中,在内腔中形成中缸盖的左 台阶和右台阶,在中缸盖中穿有活塞杆,中缸盖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的头部与左缸体的缸体内的活塞相配合,活塞杆的中部为在右缸体 中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活塞杆活塞与中缸盖之间的右缸体上开有与A油孔 相通的油孔;活塞杆活塞与油缸支座之间的右缸体上开有B油孔;活塞杆的尾部穿在油缸支座上,同时在油缸支座上左右移动,并且在活塞杆的尾部与油缸支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的尾端与长销相连接。活塞杆活塞左侧的活塞杆直径大于右侧的活塞杆直径。油缸支座与右缸体 之间设置有垫圈。当B口进油、A口回油时,活塞杆右腔端面产生向左的推力,使活塞杆向左 移动,直到活塞杆左端面碰到活塞时,两者一起向左移动, 一直移动到顶着左 缸盖,此时,活塞及活塞杆均到达最左端,在这个移动过程中,空气由C 口吸 入及排出,使活塞杆顺利到达左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档。当A、 B孔同时进油时,由于左腔的受力面积大于右腔,压力差使活塞和活 塞杆一起向右移动,当活塞移动到中间的油缸盖左台阶时被阻挡,不能继续移 动;而这时,由于中间空腔面积小于右腔面积,使活塞杆左端台阶面产生的向 右的推力小于右端台阶面产生的向左的推力,致使活塞杆停止不动,此时活塞杆处于中腔,主轴箱实现换n档。当A口进油、B口回油时,压力油通过通道进入中间空腔,产生向右的推力, 由于右腔接通油箱,没有压力,故而使活塞杆向右移动,直到活塞杆右端台阶 面碰到油缸支座左侧的垫圈时,活塞及活塞杆均移动到最右端,在这个移动过 程中,空气由C口进入油缸中腔,以免形成真空。此时活塞杆处于右端位置,主 轴箱实现换III档。当活塞杆带动长销移动到需要位置时,检测接近开关发出到位信号,油缸 可以停止工作,同时,机床可以进行后序动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换档准确、可靠、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l.左缸盖,2.活塞,3.左缸体,4.中缸盖,5.右缸体,6.活塞杆,7.垫 圈,8.油缸支座,9.长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带有压力油油口的左缸体3、右缸体5,在缸体上分别有A、 B、 C三个油孔。在缸体内安装有活塞2、活塞杆6,活塞杆6上有一长销9。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带有压力油油口的左缸体3、右缸体5,其特 征在于在左缸体3的左面安装有左缸盖1,在左缸体3的缸体内活动安装有活 塞2,在活塞两侧的左缸体3上分别开有A、 C两个油孔;右缸体5的右面安装在油缸支座8上,右缸体5的左面通过中缸盖4与左 缸体3的右面相连接,中缸盖4深入到左缸体3和右缸体5的内腔中,在内腔 中形成中缸盖4的左台阶和右台阶,在中缸盖4中穿有活塞杆6,中缸盖4与活 塞杆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6的头部与左缸体3的缸体内的活塞2相配合,活塞杆6的中部为 在右缸体5中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活塞杆活塞与中缸盖4之间的右缸体5 上开有与A油孔相通的油孔;活塞杆活塞与油缸支座8之间的右缸体5上开有B 油孔;活塞杆6的尾部穿在油缸支座8上,同时在油缸支座8上左右移动,并且 在活塞杆6的尾部与油缸支座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6的尾端与长销9 相连接。活塞杆活塞左侧的活塞杆直径大于右侧的活塞杆直径。油缸支座8与右缸 体5之间设置有垫圈7。当B口进油、A口回油时,活塞杆6右腔端面产生向左的推力,使活塞杆6 向左移动,直到活塞杆6左端面碰到活塞2时,两者一起向左移动, 一直移动到顶着左缸盖l,此时,活塞2及活塞杆6均到达最左端,在这个移动过程中, 空气由C 口吸入及排出,使活塞杆6顺利到达左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档。当A、B孔同时进油时,由于左腔的受力面积大于右腔,压力差使活塞2和 活塞杆6—起向右移动,当活塞2移动到中缸盖左台阶时被阻挡,不能继续移 动;而这时,由于中间空腔面积小于右腔面积,这时活塞杆6左端台阶面产生 的向右推力小于右端台阶面产生的向左推力,致使活塞杆6静止不动,此时活塞杆6处于中腔位置,主轴箱实现换n档。当A口进油、B口回油时,压力油通过通道进入中腔,产生向右的推力,由 于右腔接通油箱,没有压力,致使活塞杆6向右移动,直到活塞杆6右端台阶 面碰到油缸支座8左侧的垫圈7时,活塞2及活塞杆6均移动到最右端。在这 个移动过程中,空气由C口进入油缸中腔,以免形成真空。此时活塞杆6处于右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n档。当活塞杆6带动长销9移动到需要位置时,检测接近开关发出到位信号, 油缸可以停止工作。同时,机床可以进行后序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三位油缸装置,包括带有压力油油口的左缸体(3)、右缸体(5),其特征在于在左缸体(3)的左面安装有左缸盖(1),在左缸体(3)的缸体内活动安装有活塞(2),在活塞两侧的左缸体(3)上分别开有A、C两个油孔;右缸体(5)的右面安装在油缸支座(8)上,右缸体(5)的左面通过中缸盖(4)与左缸体(3)的右面相连接,中缸盖(4)深入到左缸体(3)和右缸体(5)的内腔中,在内腔中形成中缸盖(4)的左台阶和右台阶,在中缸盖(4)中穿有活塞杆(6),中缸盖(4)与活塞杆(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6)的头部与左缸体(3)的缸体内的活塞(2)相配合,活塞杆(6)的中部为在右缸体(5)中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活塞杆活塞与中缸盖(4)之间的右缸体(5)上开有与A油孔相通的油孔;活塞杆活塞与油缸支座(8)之间的右缸体(5)上开有B油孔;活塞杆(6)的尾部穿在油缸支座(8)上,同时在油缸支座(8)上左右移动,并且在活塞杆(6)的尾部与油缸支座(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6)的尾端与长销(9)相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油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活塞左侧的 活塞杆直径大于右侧的活塞杆直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位油缸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缸支座(8)与 右缸体(5)之间设置有垫圈(7)。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控机床主轴箱变档的三位油缸装置,包括带有压力油油口的缸体,在缸体上分别有A、B、C三个油孔,当B口进油、A口回油时,使活塞杆顺利到达左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档,当A、B孔同时进油时,此时活塞杆处于中腔,主轴箱实现换II档,当A口进油、B口回油时,此时活塞杆处于右端位置,主轴箱实现换III档,具有换档准确、可靠、稳定,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F16H61/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位油缸装置,包括带有压力油油口的左缸体(3)、右缸体(5),其特征在于: 在左缸体(3)的左面安装有左缸盖(1),在左缸体(3)的缸体内活动安装有活塞(2),在活塞两侧的左缸体(3)上分别开有A、C两个油孔; 右缸体(5) 的右面安装在油缸支座(8)上,右缸体(5)的左面通过中缸盖(4)与左缸体(3)的右面相连接,中缸盖(4)深入到左缸体(3)和右缸体(5)的内腔中,在内腔中形成中缸盖(4)的左台阶和右台阶,在中缸盖(4)中穿有活塞杆(6),中缸盖(4)与活塞杆(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活塞杆(6)的头部与左缸体(3)的缸体内的活塞(2)相配合,活塞杆(6)的中部为在右缸体(5)中左右移动的活塞杆活塞,活塞杆活塞与中缸盖(4)之间的右缸体(5)上开有与A油孔相通的油孔;活塞杆活塞与油缸支座 (8)之间的右缸体(5)上开有B油孔; 活塞杆(6)的尾部穿在油缸支座(8)上,同时在油缸支座(8)上左右移动,并且在活塞杆(6)的尾部与油缸支座(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活塞杆(6)的尾端与长销(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长生郭章信权瑞霞张正义栗瑞红马自力岳志恒白家放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鑫盛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