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浩专利>正文

半自动特护病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5133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自动特护病床,含床架(1)、侧档(2)、床板等组成,床板由背板(3)、中板(4)、腿板(5)组成,背板(3)、中板(4)在纵向各设为对称的两大块,背板(3)的左右两块用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背板(3)在靠近中板(4)的一只铰链芯轴加长至中板(4)前,然后弯曲上升高为10-40mm的直角,再与垂直于该铰链芯轴的一只活动铰链(39)组成一体,使背板(3)能绕活动铰链(39)的芯轴抬起,在背板(3)的两侧边固定有侧档(2);在背板(3)下设有床架面纵向撑板(37)及数根横撑组成床架面,且两个床架面纵向撑板(37)的宽度比床板宽度窄100-400mm;在床架面内的前端右侧置有电器箱(11),在床板的背面及床架面内,设有控制左、右翻身、背板抬起、便盆开启、腿板降低及复位的行程控制开关(15),以及打开或关闭行程控制开关(15)的设置,从电器箱(11)内用导线引出操纵按钮板(12); 在背板(3)纵向中部背面的床架下,设有背板抬起动力装置(17),该装置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主动轮驱动被动轮,被动轮的外周为一带轮,其中心轴制成螺母(20),在其螺母(20)内配有丝杆(21),丝杆(21)的一端固定在滑块(38)的前面下方,滑块(38)的两滑槽配在固定在床架上的两纵向导轨(33)上,两纵向导轨(33)低于床架面100-300mm;在滑块(38)的前面上方活动连接有连杆组合件(18)撑杆的一端,其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合件(18)中的连杆架中间的横杆上,连杆架前支臂的两端在抬起背板(3)时,分别位于固定在背板(3)背面的两限位槽(40)内,在背板(3)平卧时,其两端分别位于固定在床面架前部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托板(13)上;连杆架的后支臂的两端分别动配合于固定在床架中部的床面架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轴承座(22)上; 在背板(3)背面的横向中下方,设有两根与两纵向导轨(33)等高的横撑(25),其中一横撑(25)与导轨(33)相连接;在两横撑(25)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对下支座(35),每对下支座(35)是由两个横撑(25)上在其纵向一直线上均设一个下支座(35)构成,在每个下支座(35)上通过销轴(36)分别连接有上支座(34),在其左边的一付上支座(34)上连接有左翻身动力装置(26),在其右边的一付上支座(34)上连接有右翻身动力装置(16),左翻身动力装置(26)或右翻身动力装置(16)运转时,其上的丝杆(21)顶端驱动背板(3)实现左翻身或右翻身; 在床中部的床架面纵向撑板(37)上面置有框架(41),框架(…。(*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护理病床,尤其是一种具有左右翻身、抬背、垂足功能的半自动特护病床。目前,医院的护理病床,其基本类型为一是手摇靠背,病人在别人扶起后,人力摇动手把通过丝杆驱动连杆带动背板抬起,让病人倚坐;二是在铺板上开个小洞配入便盆,再盖上一块板,需要时拿掉盖板,让病人把大小便解入便盆,病人直腿坐便,很不舒服。对那些危重病人,如脑溢血、脑血栓、中风瘫痪、老年痴呆、褥疮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病人,特别是老年体重的病人,上述的病床不能解决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于脑溢血、脑血栓、中风瘫痪、老年痴呆、褥疮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病人,特别是老年体重的病人日常护理的半自动机械化的多功能护理病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含床架、侧档、床板等组成,床板由背板、中板、腿板组成,背板、中板在纵向各设为对称的两大块,背板的左右两块用铰链连接,其特点是背板在靠近中板的一只铰链芯轴加长至中板前,然后弯曲上升高为10-40mm的直角,再与垂直于该铰链芯轴的一只活动铰链组成一体,使背板能绕活动铰链的芯轴抬起,在背板的两侧边固定有侧档;在背板下设有床架面纵向撑板及数根横撑组成床架面,且两个床架面纵向撑板的宽度比床板宽度窄100-400mm;在床架面内的前端右侧置有电器箱,在床板的背面及床架面内,设有控制左、右翻身、背板抬起、便盆开启、腿板降低及复位的行程控制开关,以及打开或关闭行程控制开关的设置,从电器箱内用导线引出操纵按钮板;在背板纵向中部背面的床架下,设有背板抬起动力装置,该装置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主动轮驱动被动轮,被动轮的外周为一带轮,其中心轴制成螺母,在其螺母内配有丝杆,丝杆的一端固定在滑块的前面下方,滑块的两滑槽配在固定在床架上的两纵向导轨上,两纵向导轨低于床架面100-300mm;在滑块的前面上方活动连接有连杆组合件撑杆的一端,其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合件中的连杆架中间的横杆上,连杆架前支臂的两端在抬起背板时,分别位于固定在背板背面的两限位槽内,在背板平卧时,其两端分别位于固定在床面架前部纵向撑板内侧的两托板上;连杆架的后支臂的两端分别动配合于固定在床架中部的床面架纵向撑板内侧的两轴承座上;在背板背面的横向中下方,设有两根与两纵向导轨等高的横撑,其中一横撑与导轨相连接;在两横撑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对下支座,每对下支座是由两个横撑上在其纵向一直线上均设一个下支座构成,在每个下支座上通过销轴分别连接有上支座,在其左边的一付上支座上连接有左翻身动力装置,在其右边的一付上支座上连接有右翻身动力装置,左翻身动力装置或右翻身动力装置运转时,其上的丝杆顶端驱动背板实现左翻身或右翻身;在床中部的床架面纵向撑板上面置有框架,框架的长度与床板的横向同宽,其宽度比便盆宽度宽20-40mm,在框架中部的两横撑上配有便盆,便盆是通过在框架的右侧面所制有的“T”型槽插进去的;框架右侧通过铰链铰接在床面架另一横撑上,在框架上面配有中板,中板上面固定有海绵垫;在便盆下面配有开启便盆动力装置,便盆动力装置上的丝杆的两端配在床架面纵向撑板上的轴承座上,丝杆在便盆下方的左右侧各配有螺母,在这两个螺母上分别设有连接杆,连接杆分别连接在中板的左右两块上;操纵便盆动力装置运转,其上的丝杆驱动其上的两个螺母带动中板上的左右两块分开或闭合,实现便盆的开启或闭合;在中板的前面设有结构独立的腿板架,该腿板架上部的床架框及其上的腿板、海绵垫与背板、中板上结构相似,在腿板架下部的前两床腿脚之间连接有横撑,并通过该横撑用螺栓与背板、中板下的床架腿脚之间的横撑相连成一体,在床腿架床架面纵向撑板的前端两侧绞接有活动立杆的上端,两根活动立杆的下端分别绞接在两轴套上面,两轴套分别配在两根光轴上,两根光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腿板架纵向的两腿脚上,在两轴套之间连接有横向连接板,在横向连接板的中部连接有腿板调节动力装置上的丝杆的一端,腿板调节动力装置配在中板下的床架上;在床腿架床架面纵向撑板的后端连接框用铰链铰接在床后架上。所述的一种半自动特护病床,在框架的中部背面设有撑架,撑架的撑脚伸在背板抬起动力装置的丝杆的前方,使得背板抬起动力装置在即将完成背板抬起所需角度时,其丝杆的前端推动撑架的撑脚,驱动框架及其上的配件,绕其框架右侧上绞链蕊轴转动20°-5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病人在床上不仅可以实现左、右翻身,睡烦时可以像倚坐沙发一样腿部下垂、脚踩在腿板上。臀部可以开合,方便瘫痪病人大、小便等多功能。而且全部用电启动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只要操纵按钮板上的有关指令按钮,有关功能部位即自动工作,有关功能到位后能自行仃止,指令恢复原状,即恢复原状,到位时自动仃止。不仅护理人员稍加辅导即可操作,凡是头脑清醒的、有一只手能动作的病人自己也能操作。本技术对诸如褥疮患者、包括预防褥疮的发生、脑溢血患者、中风偏瘫患者、大小便失禁者等病患者在提供护理方面,它都能极尽护理的作用。大大地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以下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A-A向视图;图3为图2中C-C向工作状态视图;图4为图2中的B向视图;图5为图2中的D-D向工作状态图;图6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图5所示,半自动特护病床,床板由背板3、中板4、腿板5组成,背板3、中板4在纵向各设为对称的两大块,背板3的左右两块用铰链连接,在靠近中板4的一只铰链芯轴加长至中板4前,然后弯曲上升高为26mm的直角,再与垂直于该铰链芯轴的一只活动铰链39组成一体,使背板3能绕活动铰链39的芯轴抬起,在背板3的两侧边固定有侧档2;床架在两端设有栅栏、四角设有床腿,在背板3下设有床架面纵向撑板37及数根横撑组成的床架面,两个床架面纵向撑板37的宽度比床板宽度窄300mm;在床架面内的前端右侧置有电器箱11,在床板的背面及床架面内,设有控制左、右翻身、背板抬起、便盆开启、腿板降低及复位的行程控制开关15,以及打开或关闭行程控制开关15的设置,从电器箱11内用导线引出操纵按钮板12;在背板3纵向中部背面的床架下,设有背板抬起动力装置17,该装置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主动轮驱动被动轮,被动轮的外周为一带轮,其中心轴制成螺母20,在其螺母20内配有丝杆21,丝杆21的一端固定在滑块38的前面下方,滑块38的两滑槽配在固定在床架上的两纵向导轨33上,两纵向导轨33低于床架面100-300mm;在滑块38的前面上方活动连接有连杆组合件18撑杆的一端,其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合件18中的连杆架中间的横杆上,连杆架前支臂的两端在抬起背板3时,分别位于固定在背板3背面的两限位槽40内,在背板3平卧时,其两端分别位于固定在床面架前部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托板13上;连杆架的后支臂的两端分别动配合于固定在床架中部的床面架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轴承座22上;在背板3背面的横向中部下方,设有两根与两纵向导轨33等高的横撑25,其中一横撑25与导轨33相连接;在两横撑25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对下支座35,每对下支座35是由两个横撑25上在其纵向一直线上均设一个下支座35构成,在每个下支座35上通过销轴36分别连接有上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特护病床,含床架(1)、侧档(2)、床板等组成,床板由背板(3)、中板(4)、腿板(5)组成,背板(3)、中板(4)在纵向各设为对称的两大块,背板(3)的左右两块用铰链连接,其特征在于背板(3)在靠近中板(4)的一只铰链芯轴加长至中板(4)前,然后弯曲上升高为10-40mm的直角,再与垂直于该铰链芯轴的一只活动铰链(39)组成一体,使背板(3)能绕活动铰链(39)的芯轴抬起,在背板(3)的两侧边固定有侧档(2);在背板(3)下设有床架面纵向撑板(37)及数根横撑组成床架面,且两个床架面纵向撑板(37)的宽度比床板宽度窄100-400mm;在床架面内的前端右侧置有电器箱(11),在床板的背面及床架面内,设有控制左、右翻身、背板抬起、便盆开启、腿板降低及复位的行程控制开关(15),以及打开或关闭行程控制开关(15)的设置,从电器箱(11)内用导线引出操纵按钮板(12);在背板(3)纵向中部背面的床架下,设有背板抬起动力装置(17),该装置由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主动轮驱动被动轮,被动轮的外周为一带轮,其中心轴制成螺母(20),在其螺母(20)内配有丝杆(21),丝杆(21)的一端固定在滑决(38)的前面下方,滑块(38)的两滑槽配在固定在床架上的两纵向导轨(33)上,两纵向导轨(33)低于床架面100-300mm;在滑块(38)的前面上方活动连接有连杆组合件(18)撑杆的一端,其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连杆组合件(18)中的连杆架中间的横杆上,连杆架前支臂的两端在抬起背板(3)时,分别位于固定在背板(3)背面的两限位槽(40)内,在背板(3)平卧时,其两端分别位于固定在床面架前部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托板(13)上;连杆架的后支臂的两端分别动配合于固定在床架中部的床面架纵向撑板(37)内侧的两轴承座(22)上;在背板(3)背面的横向中下方,设有两根与两纵向导轨(33)等高的横撑(25),其中一横撑(25)与导轨(33)相连接;在两横撑(25)上左右对称地设有两对下支座(35),每对下支座(35)是由两个横撑(25)上在其纵向一直线上均设一个下支座(35)构成,在每个下支座(35)上通过销轴(36)分别连接有上支座(34),在其左边的一付上支座(34)上连接有左翻身动力装置(26),在其右边的一付上支座(34)上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王浩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