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蜀立专利>正文

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39588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机械,特别是涉及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壳体、机架、脱粒滚筒、凹板、隙调整机构,其特征是间隙调节机构中安装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的一端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活动底座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底座连接,构成具有自动调节脱粒间隙大小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有效的提高了谷物的脱尽率,防止缠草、堵塞、损坏凹板筛网等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 技术背境现有技术中的稻麦联合收割机上的脱粒装置,在脱粒过程中是利用脱粒滚 筒与凹板之间的脱粒间隙对所脱作物产生一定的挤压力时,通过旋转中的脱粒 滚筒上的脱粒齿多次打击与凹板的搓擦碰撞下使谷物脱落,并由凹板筛网将谷 物分离出去。其中,脱粒装置中设定的滚筒与凹板之间的脱粒间隙的大小是否 与该脱粒间隙对作物形成的挤压力相适应,是能否取得最佳脱粒效果的关键因 素之一。而脱粒间隙大小的设定,在脱粒装置中有的是在设备制造时就设定好 的,有的是在脱粒装置上设置有间隙调节机构,将脱粒间隙分成大、中、小不 同的多个脱粒间隙,通过调整档位来设定脱粒间隙的大小。不管上述那种脱粒 间隙的设定方式,其共同特点是在脱粒过程中,脱粒间隙的大小是在脱粒开始 前就设置固定好了的,这种固定式间隙机构的结构特点是,它的最佳脱粒效果 只有在脱粒间隙的大、小与作物产生的挤压力相适应,并且挤压力较为稳定, 无较大变化时才可能取得。而在实际脱粒过程中,脱粒间隙对作物产生的挤压 力的大小会因为人工喂入时作物量的不均衡性或收割机前进时因车轮打滑时造 成的割禾量不均衡以及因气候关系如因雨水或雾气打湿作物而使作物的含水 量不同和作物籽粒成熟度的不同等原因,而导致作物在固定式脱粒间隙中产生 的挤压力大小处在一种极不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状态中,当固定式脱粒间隙对作 物产生的挤压力变得过大时就会出现缠草或堵塞的故障,甚至会因挤压力过大 而涨破凹板筛网造成设备事故,被迫停止脱粒工作,清除塞堵作物,并重新调 整脱粒间隙或对设备进行检修,费工、费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在过大 的挤压力下进行脱粒时,会造成作物籽粒的破碎率增高和动力损耗增大。而当 固定式脱粒间隙对作物产生挤压力变得过小时,又会产生脱尽率低,含杂率高 而造成粮食损耗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脱粒质量标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孔祥图公开了一种可与联合收割机配套使用的专利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为89105416. 2,带孔叶片螺旋,引射清选脱流脱粒机。它的目的是解决现有脱粒机脱出物含杂率高,作物含水量大时产生的缠草或堵塞故障,脱粒功耗大等三大 问题,其构成特点是在脱粒装置中的脱粒滚筒的园周长上配有带孔叶片的螺旋, 利用其对作物的冲击强度较弱,脱粒时间较长的特性来减少对谷物的破碎率, 缠草、堵塞和脱粒损失等毛病。其缺点是脱粒效果并无较大提高,可靠性差,而且脱粒构件结构复杂,工艺成本高。日本株社会久保田公司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专利专利申请号98117878.2,申请人,日本株式社会久保田。联合收割机械中的脱粒机,它的目的是降低滚筒的脱粒负荷,因雨水或雾气打湿作物,使作物含水量较高时也不 产生作物堵塞,并提高凹板筛网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其结构特点是将凹板上的 钢丝编织网或合成树脂网改成用钢板制造的栅格式凹板。其缺点是并未能明显 改善脱粒堵草情况的发生,且制造成本较高。 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外而提供的一种稻麦联合 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将脱粒装置的现有技术中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脱粒间隙 在脱粒时的大小是处于固定不变状态的固定式脱粒间隙结构,改成在脱粒过程 中脱粒滚筒与凹板之间的脱粒间隙的能随着作物在脱粒间隙中不断变化的挤压 力而自动调整脱粒间隙大小的一种活动式脱粒间隙结构。从而使脱粒滚筒与凹 板之间的脱粒间隙的大小与它对作物产生的挤压力始终处于最佳匹配状态。以 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脱尽率低,合杂量高,功耗损失大,易发生作物缠草或 堵塞,甚至涨坏凹板筛网等问题。大大提高了脱粒装置的工作质量,减少粮食 损失,节省动力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等。而且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工 艺技术简单可靠。可广泛应用在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中。本技术的解决方案在于一种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壳体、 机架、脱粒滚筒,凹板、脱粒滚筒与凹板的间隙调节机构,其中,壳体罩在机 架外部,脱粒滚筒安装在机架上的滚筒支承上,间隙调节机构的固定支承与机 架连接构成固定底座或固定支承与机架上的滚筒支承连接构成固定底座,间隙 调节机构的活动底座通过固定支承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并可上下滑动,凹板位 于脱粒流筒一侧,并安装在活动底座上或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或安装在机架上, 其特征在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活动底座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固定底座之间安装 有弹性元件。上述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弹性元件是安装 在间隙调节机构,的固定支承上,该弹性元件的一端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活动 底座相联接。 -上述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的弹性元件的一端 与间隙调节机构的固定底座相联接,另一端与间隙调节机构的活动底座相联接。上述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中所述间隙调节机构中的弹性元件是弹 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体或弹性液压器。本实用新犁的优点在于将现有技术的脱粒装置中,脱粒滚筒与凹板间隙采 用的间隙调节机构无法适应作物在脱粒间隙中通过时不断变化的挤压力而造成 的脱尽率低,易缠草、堵塞,涨破凹板筛网、脱粒功耗损失大的固定式脱粒间 隙结构改成具有自i力调整脱粒间隙大小功能的活动式间隙调节机构,该活动式 间隙调节机构利用弹性元件具有随作用力的大小变化而自动伸长或縮短的特 性,使脱粒间隙能随作物的挤压力的变化而自动改变间隙大小,从而保证了脱 粒间隙能够自动的与作物挤压力相适应,有效的提高了脱尽率,减少了脱粒功 耗损失,防止缠草、堵塞,凹板筛网被涨破等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大大改进了 脱粒装置的质量,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还具有工艺结构简 单可靠,制造成本低等优点。可广泛的应用在稻麦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第一种结示意构图。 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见附图l本技术提供的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如图一所示包括壳体(1)、机架(2)、两个脱粒滚筒(3),凹板(9)、脱粒滚筒(3)与凹板(9)的间隙 调节机构的固定支承(5)和活动底座(8),其中,壳体(1)罩在机架(2)外 部,两个脱粒滚筒(3)安装在机架(2)上的滚筒支承(4)上,间隙调节机构 中的两根固定支承(5)是两根螺栓构成并与机架(2)上的滚筒支承(4)焊接 连接在一起构成固定底座,间隙调节机构的活动底座(8)安装在固定底座上的 两个固定支承(5)上并可上下滑动,凹板(9)位于脱粒滚筒(3)的一侧,并安装 在活动底座(8)上,弹性元件为两根弹簧(6)分别安装在间隙调节机构的固定支 承(5)上,该弹簧(6)的一端与活动底座(8)相联接,另一端与调节螺母(7) 联接,通过该螺母(7)调节好弹簧(6)的预紧力后,利用弹簧(6)受到外力 作用时可随作用力的大小自动伸长或縮短的特性,使脱粒间隙的大小变化能随 着作物从脱粒滚筒(3)与凹板(9)的脱粒间隙中通过时形成的挤压力大小的 不断变化而自动调节脱粒间隙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稻麦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包括壳体、机架、脱粒滚筒,凹板、脱粒滚筒与凹板的间隙调节机构,其中,壳体罩在机架外部,脱粒滚筒安装在机架上的滚筒支承上,间隙调节机构的固定支承与机架联接构成固定底座或固定支承与机架上的滚筒支承连接构成固定底座,间隙调节机构的活动底座通过固定支承安装在固定底座上,凹板位于脱粒滚筒一侧,并安装在活动底座上或安装在固定底座上或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活动底座与间隙调节机构中的固定底座之间安装有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蜀立
申请(专利权)人:曹蜀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