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裕雄专利>正文

吸盘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33610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盘固定装置,包括一吸盘单元、一固定座单元、一压掣单元、以及一连动定位单元。该固定座单元位于吸盘单元之上。该压掣单元位置则被限制在该固定座单元底部接近圆周边缘处与吸盘单元的上表面之间。该连动定位单元则位于该固定座单元的上面,负责牵引及连动该吸盘单元,使吸盘单元能吸附于欲固定处的表面。藉此当该固定座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牵引而局部翘起时,仍能施压于该压掣单元,使该压掣单元紧压于吸盘单元接近周围的表面,以延续吸附时间及增加吸附效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延续吸附时的持久性及 增加吸附效果的吸盘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吸盘装置使用时的示意图。首先就现有吸盘装置的原理及结构作一简单说明,该吸盘装置100主要包括一吸盘10、 一壳体ll、 以及一扳动单元12。该壳体11另具有一连接组件111,该连接组件111用 以连接一重物15(此部份连接结构及重物接仅以简单的方块表示),该重物15 可为任何物品。如此一来,该重物15则能利用该吸盘装置100吊挂于一呈 垂直状的接触表面卯处。该吸盘装置100的吸附原理,是利用该吸盘10与 欲固定处的接触表面卯相吸附,该吸盘10与接触表面90之间形成着一可 变空间101。该扳动单元12则负责牵引该吸盘10中心区域远离该接触表面 90,使得可变空间IOI加大产生类似真空吸力的吸附现象;另外该扳动单元 12在扳动的过程中,也会施压使得该壳体11紧压于吸盘IO接近圆周边缘的 表面,防止该可变空间101让外界空气进入。换言之,如果该壳体11紧压 于吸盘10的动作愈确实,吸附的持久性也愈久。然而,该吸盘装置100实际使用的情形并非如此。以下的说明皆以图l 中的方向为准, 一般该吸盘装置100皆呈垂直状吸附于该接触表面90,但当 重物15吊挂于壳体n的连接件111时,以悬臂的作动原理可知,该壳体11 下面的接触边缘U2是施于最大的作用力于吸盘10右侧壁表面。而该壳体 11上面原先预定的接触边缘i13则根本未与吸盘10相接触。此种作用力的 分布情形也影响着该吸盘10的吸附状态,若该吸盘20以中间位置为界,该 吸盘10上半部与接触表面90的接触面积会小于下半部的接触面积,使得该 可变空间101的剖面形状类似抽象的水滴状。如此一来,经长时间作用力的 牵引,该吸盘10上半部的接触面积将渐渐减少,此时该壳体H的接触边缘113又没有施压于吸盘10上半部的侧壁表面,最后外界空气就容易由吸盘 IO上半部渗透进入可变空间101内,使吸盘IO完全散失吸附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延续吸附时的持久性并能提升吸 附效果的的吸盘固定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吸盘固定装置,包括 一吸盘单元,包括一吸盘及一牵引件,该牵引件结合于该吸盘的顶部中 心区域;一固定座单元,位于该吸盘单元之上,该固定座单元为一接近中心区域 呈向上隆起的壳体,并于中央位置具有一信道孔,该吸盘单元的牵引件则经 由该通道孔延伸至固定座单元壳体的上方位置;一压掣单元,位置被限制在该固定座单元的接近圆周边缘处与吸盘单元 顶部表面之间;一连动定位单元,位于该固定座单元的上面,并与该吸盘单元的牵引件 相连动,该连动定位单元能带动牵引件产生向上的位移,并适时固定或释放 该牵引件上升后的位置;藉此当该固定座单元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牵引而局部翘起时,仍能施压 于该压掣单元,使该压掣单元紧压于吸盘单元接近周围的表面。所述压掣单元内圆的最小直径是小于前述固定座单元的底部的最大外径。所述压掣单元为一圆环,由硬质不易变形的材质所构成,该压掣单元位 置是被限制在该固定座单元底部接近圆周边缘处与该吸盘单元的吸盘的顶 部表面之间。所述吸盘单元另具有一突环,该突环呈向上突起且形成于吸盘接近圆周 边缘处。所述吸盘单元另具有多个突块,所述突块呈向上突起且形成于吸盘顶 部,而该压掣单元底部形成内凹的多个容置槽,组装时所述突块则位于容置槽内。所述固定座单元的壳体顶部表面另具有一组支架,前述该连动定位单元是枢接于支架处,并与该吸盘单元的牵引件相连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固定座单元与吸盘单元的间增设该压掣单 元。所述压掣单元为一钢性物体,但仅位置限制在固定座单元与吸盘单元之 间,并非完成被黏死而不能活动。当吸盘固定装置在使用时,该压掣单元会 受固定座单元压迫而紧紧施压于吸盘单元圆周接近边缘处的表面,防止外界 空气进入吸盘单元与一接触表面之间的空间内。如果该固定座单元在承受重 物牵引而局部翘起时,并不会连带使压掣单元脱离与吸盘单元的接触状态, 反而因作用力的增加,更确实地维持着原先的压紧动作,如此一来,就能延 续吸附时的持久性,也能增加吸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盘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施实例的吸盘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施实例的吸盘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施实例的吸盘固定装置的使用时的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吸盘固定装置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吸盘固定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吸盘固定装置实际使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吸盘固定装置的立体图及分解图。 本技术的吸盘固定装置200主要包括一吸盘单元2、 一固定座单元3、 一压掣单元4、以及一连动定位单元5。该吸盘单元2包括一吸盘21及一牵 引件22,该吸盘21底部呈平面状,为一软质材料所构成。该牵引件22呈柱 状,底部是连接于该吸盘21顶部的中心区域。该固定座单元3为一中心区 域呈向上隆起的壳体,位置是设于该吸盘单元2的吸盘2的上面。该固定座 单元3于中心区域处具有一贯穿的通道孔31。该吸盘单元2的牵引件22顶 部由经该通道孔31延伸至该固定座单元3壳体的上方位置。该压掣单元4 为一圆环,为硬质不易变形的材质所构成。该压掣单元4的位置是被限制在 该固定座单元3的底部接近圆周边缘处与该吸盘单元2的吸盘21顶部表面之间。该连动定位单元5是设置于该固定座单元3本身壳体之上,能与该吸盘单元21的牵引件22相连动。该连动定位单元5是负责带动该牵引件22 产生向上的位移,并适时固定或释放该牵引件22上升后的位置。本实用新 型主要是藉由增设一压掣单元4的构件,使得吸盘固定装置200在使用时吸 附效更佳,且更为持久。该吸盘固定装置200的连动定位单元5,主要目的是牵引及连动该吸盘 单元2的牵引件21上升,连带着使得该吸盘21中心区域被向上拉升,使用 时达到吸附的目的。由于该连动定位单元可由许多不同实施方式达成,例如 图l中的现有结构、或是螺纹旋转的连动方式等。因此本技术并不限制 该连动定位单元的结构,只要在使用过程中能牵引吸盘上升及作定位的设 计,皆能作为本技术的连动定位单元。首先就本技术所采用的连动定位单元5作一简单的描述。该连动定 位单元5是枢接于该固定座单元3的一组支架32处。该支架32是位于该固 定座单元3本身的壳体顶部,邻近该通道孔31周围。该支架32的垂直面侧 边形成着定位齿321。该连动定位单元5主要包括一接触齿部51及一定位部 52。该接触齿部51呈一弧形分布的齿状,能与牵引件22垂直面的齿条221 相啮合。该定位部52内部具有适当结构,能适时与支架32侧边的定位齿321 相卡掣定位。该定位部52具有固定或释放功能。例如当依定位部52的箭头 A方向推动一释放键521就能解除锁固状态。该连动定位单元5的连动方式 是下压该定位部52时,该接触齿部51就能牵引该吸盘单元2的牵引件22 上升。而该定位部52同时会直接定位于下压位置,欲释放时则推动该释放 键521。此部份与现有相似,故不再描加详述。本技术的重点在于增设有一压掣单元4。该压掣单元4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吸盘单元,包括一吸盘及一牵引件,该牵引件结合于该吸盘的顶部中心区域; 一固定座单元,位于该吸盘单元之上,该固定座单元为一接近中心区域呈向上隆起的壳体,并于中央位置具有一信道孔,该吸盘单元的 牵引件则经由该通道孔延伸至固定座单元壳体的上方位置; 一压掣单元,位置被限制在该固定座单元的接近圆周边缘处与吸盘单元顶部表面之间; 一连动定位单元,位于该固定座单元的上面,并与该吸盘单元的牵引件相连动,该连动定位单元能带动牵引件 产生向上的位移,并适时固定或释放该牵引件上升后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裕雄
申请(专利权)人:范裕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