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座椅及其枢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435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儿童座椅,包含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一第一扶手与一第二扶 手、及一在使用位置横跨于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上的餐盘,儿童座椅包 含一设于第一扶手与餐盘间的枢转装置,枢转装置包括一枢转件、一第 一铰链件及一第二铰链件,第一铰链件枢接第一扶手及枢转件,第二铰 链件枢接餐盘的一第一侧及枢转件,借以使餐盘可与枢转件相对旋转, 枢转件可与第一扶手相对旋转,借此,可提升儿童座椅在使用上的安全 性,并能避免餐盘意外掉落伤人或因不正常使用而被损坏。(*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座椅及其枢转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餐盘 可枢转的儿童座椅及其枢转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儿童座椅(如高脚餐椅)的餐盘通常会设计成一端枢接在椅座的 扶手上,而另一端可供开启的形式,借此,以方便成人将儿童放进或抱 出椅座。如图1所示,儿童座椅1的餐盘11 一端借由枢轴12与椅座13的扶 手131枢接,而另一端可卡合于扶手132,将餐盘11的另一端与扶手132 分离后,即可将餐盘1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绕枢轴12枢转,使餐盘11枢 转到位于扶手131上方并与扶手131呈直线的开启位置,由于餐盘11在 开启位置时会卡在扶手131上,此时,餐盘ll很容易因误碰的关系而朝 扶手132方向落下,进而打伤成人或儿童。另外,如图2所示,将儿童 座椅2的餐盘21 —端与扶手221分离后,即可将餐盘21沿箭头所示的 方向枢转到扶手222外侧并与扶手222呈垂直的开启位置,此时,餐盘 21易因被误压或者是被儿童吊挂的关系,造成断裂或损坏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其餐盘可枢转至椅 座的扶手外侧,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避免餐盘被损坏。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座椅的枢转装置,其餐 盘可枢转至椅座的扶手外侧,以提升使用上的安全性,并能避免餐盘被 损坏。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儿童座椅,包含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一第 一扶手与 一第二扶手、及一在使用位置横跨于第 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上的餐盘。儿童座椅还包含一设于第 一扶手与餐盘间的枢转装置,枢转装置包 括一枢转件、 一第一铰链件及一第二铰链件,第一铰链件枢接第一扶手 及枢转件,第二铰链件枢接餐盘的一第一侧及枢转件,借以使餐盘可与 枢转件相对旋转,枢转件可与第一扶手相对旋转。前述的儿童座椅,枢转件具有位于相反侧的 一第 一端及一第二端, 第 一铰链件沿 一前后方向穿设于枢转件近第 一端处,第二4交链件沿前后 方向穿设于枢转件近第二端处。前述的儿童座椅,枢转件具有一供第一铰链件穿设的第一穿孔、及 一供第二铰链件穿设的第二穿孔,第 一 穿孔与第二穿孔相隔 一段距离, 致使餐盘相对于枢转件旋转的过程中,餐盘的第一侧与第一扶手不会彼 此接触。前述的儿童座椅,第一扶手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侧且供第一4交 链件枢接的第一枢接孔,餐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侧且供第二铰链 件枢接的第二枢接孔。前述的儿童座椅,第 一扶手包括一外侧面及一开口朝上用以供枢转 件容置的凹槽,凹槽形成有一位于外侧面的开放端,第二铰链件可转动 到开放端外侧。前述的儿童座椅,枢转件具有一供第一铰链件穿设的第一穿孔,第 一^t夫手还包括两个界定出凹槽前、后侧的侧壁面、及两个分别形成于两 侧壁面上供第 一铰链件枢接的第 一枢接孔。前述的儿童座一t,枢转件还具有一位于第一穿孔上方供第二4交链件 穿设的第二穿孔,餐盘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侧且供第二铰链件枢接 的第二枢接孔。前述的儿童座椅,餐盘的一相对于第一侧的第二侧可分离地与第二 扶手接合。前述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系为高脚餐椅或婴儿车。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儿童座椅的枢转装置,儿童座椅包含分别位 于左、右两侧的一第一扶手与一第二扶手、及一在使用位置横跨于第一 扶手和第二扶手上的餐盘,枢转装置设于第一扶手与餐盘间,枢转装置 包括一枢转件、 一第一铰链件及一第二铰链件,第一铰链件枢接第一扶 手及枢转件,第二铰链件枢接餐盘的一第一侧及枢转件,借以使餐盘可 与枢转件相对旋转,枢转件可与第 一扶手相对旋转。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儿童座椅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第 一铰链件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枢转件近第一端处的第一穿孔并与第一扶手 枢接,第二铰链件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枢转件近第二端处的第二穿孔并与 餐盘枢接,因此,餐盘可通过枢转件的带动由使用位置旋转到餐盘与第 一扶手的外侧面实质上平行的开启位置,借此,可提升儿童座椅在使用 上的安全性,并能避免餐盘意外掉落伤人或因不正常使用而被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儿童座椅的主视图,显示餐盘一端开启的状态。图2是另一种儿童座椅的局部放大图,显示餐盘一端开启的状态。图3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由另 一视角观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一 扶手、枢转装置及餐盘的组装关系。图6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说明弹片 被外扳而脱离第二扶手的卡块。图7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餐盘的动作示意图,说 明餐盘相对于枢转件旋转。图8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餐盘的动作示意图,说 明餐盘相对于枢转件旋转。图9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枢转件的动作示意图, 说明枢转件带动餐盘相对于第一扶手旋转至开启位置。图10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优选实施例的枢转件的动作示意图,说明枢转件带动餐盘相对于第一扶手旋转至开启位置。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 参考图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 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 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是本技术儿童座椅的一优选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该儿童座椅300是以儿童高脚餐椅为例作说明,儿童座 椅300包括一支撑脚框3及一枢接于支撑脚框3上的椅座4。当然,儿童 座椅300也可为一婴儿车,并不以本实施例所纟皮露的为限。椅座4包含一座本体40、分别凸设于座本体40左、右两侧的一第一 扶手41与一第二扶手42、及一餐盘43,餐盘43的一第一侧430借由一 枢转装置44与第一扶手41枢接,而餐盘43的一相对于第一侧430的第 二侧435可分离地与第二扶手42相接合。第一扶手41包括一顶面411、 一与顶面411相连接的外侧面412、及一用以供枢转装置44的枢转件441 容置的凹槽413,凹槽413的开口 414形成于顶面411,且凹槽413形成 有一位于外侧面412的开力文端415。枢转件441为矩形块状结构,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前、后侧的直立 面442,两直立面442分别与第一扶手41界定出凹槽413前、后侧的两 侧壁面416位置相对,枢转件441具有一位于底侧的第一端447、 一位于 顶侧的第二端448、 一沿前后方向贯穿两直立面442且邻近第一端447 处的第一穿孔443、及一沿前后方向贯穿两直立面442且位于第一穿孔 443上方并邻近第二端448处的第二穿孔444,两侧壁面416上分别具有 一与第一穿孔443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枢接孔417,借由枢转装置44的一 第一铰链件445穿设于第一扶手41前侧的第一枢接孔417、枢转件441 的第一穿孔443,以及第一扶手41后侧的第一枢接孔417,使得枢转件"1得以枢接于第一扶手41上,且枢转件441可以第一铰链件445为轴 心相对于第一扶手41在一定角度内枢转。餐盘43的第一侧430处设有两前、后相间隔的突部431,各突部4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座椅,包含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一第一扶手与一第二扶手、及一在使用位置横跨于该第一扶手和该第二扶手上的餐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儿童座椅还包含一设于所述第一扶手与所述餐盘间的枢转装置,所述枢转装置包括: 一枢转件; 一 第一铰链件,枢接所述第一扶手及所述枢转件;以及 一第二铰链件,枢接所述餐盘的一第一侧及所述枢转件,借以使所述餐盘可与所述枢转件相对旋转,所述枢转件可与所述第一扶手相对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胡问渠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