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399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此摄像透镜小型且低成本并且 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摄像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L1),其 将凹面朝向像侧;正的第2透镜(L2),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的同时,两面 为非球面;光阑;正的第3透镜(L3),其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同时, 两面为非球面。将第2透镜(L2)的焦距设为(f2)、将第2透镜(L2)和第 3透镜(L3)的合成焦距设为(f23)、将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至成像 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2): 0.31<f23/L<0.45…(1), 0.40<f2/f23<0.75…(2)。(*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摄像透镜及摄像装置,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适合于在使用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或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等摄像元件的车载用相机、移动终端用相机、监视相机等使用 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CCD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非常小型化及高像素化得以发展。与此 同时,具备这些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本体的小型化也得以发展,要求搭载于其 的摄像透镜的小型化、轻量化。另外,为确保在车载用相机、便携式终端用相机、监视相机等使用的摄像 透镜的广范围的良好的视野,要求一边为广角, 一边在整个有效画面范围具有 的高的成像性能。进一步,在上述领域的摄像透镜中,因要求低成本化,所以,要求透镜片 数少的光学系统。以往,作为上述领域中透镜片数较少的广角的摄像透镜,具 有以下专利文献记载的广角的摄像透镜。专利文献1 4记载有具有自物体侧 依次配置的由负的第1透镜、正的第2透镜、正的第3透镜而成的3群3片构 成、谋求广角化的透镜。专利文献1专利公开2006-201674号公报专利文献2专利公开2001-337268号公报专利文献3专利公开2006-91046号公报专利文献4专利公开2006-2206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4除上述要求以外,在上述领域的摄像透镜中,有必要考虑耐气候性或风沙 等导致的损伤。为此,作为至少在最靠近物体侧配置的第1透镜的材质不优选 使用树脂,优选使用玻璃。专利文献1记载的透镜的所有面为非球面,因由玻璃透镜形成非球面进行 成形等,所以,与可由研磨制作的球面透镜相比,具有成为高成本的不良情 况。尤其,将成为最大径透镜的第1透镜设为非球面的玻璃透镜,则会大幅提 高成本。专利文献2记载的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第2透镜的两面、第3透镜的两 面为非球面,所以,具有与专利文献l的透镜同样成为高成本的不良情况。专利文献3记载的透镜的所有面为球面,虽有利于成本,但与非球面相 比,因只可使用设计自由度低的球面,所以,难以获得所要求的高的光学性能。专利文献4记载的透镜因重视倍率色像差,所以,作为第1透镜和第2透 镜的材质使用阿贝数差大的透镜,但其结果轴上色像差变大,具有图面中央部 的画质下降的不良情况。本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低成本,并且 可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本技术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 镜,其将凹面朝向像侧;正的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的同时,两 面为非球面;光闹;正的第3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同时,两 面为非球面。将上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上述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合 成焦距设为f23、将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成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 时,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 、 (2):0.31<f23/L<0.45… (1)0.40<f2/f23<0. 75… (2)。上述构成本技术的摄像透镜,通过将透镜片数抑制在至少3片,在最 靠近物体侧配置的第1透镜不必一定使用非球面的构成,谋求小型化及低成本 化。另外,本技术的摄像透镜通过构成为包含非球面透镜,并适当选择各 透镜的构成的同时,满足条件式(1) 、 (2)的构成,谋求小型化及的成本化 的同时,谋求良好地补正诸像差。另外,在本技术的摄像透镜中,将上述第1透镜和上述第2透镜的合 成焦距设为f,2时,优选满足下面的条件式(3): 0. 10<f12/L<0. 30… (3)。另外,在本技术的摄像透镜中,将上述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i、将上 述第3透镜的焦距设为f3、将上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光轴附近的曲率半 径设为R"将上述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的光轴附近的曲率半径设为R6时,满足 下面的条件式(4) (7)中的任意一个或全部0. 28<f3/L<0. 75 ... (4)0.20<f2/f3<1.00… (5)-0. 4(XfVL00. 20… (6)0. 50<R5/R6<1. 50… (7)。另外,在本技术的摄像透镜中,上述第1透镜可构成为弯月形状,也 可构成为双凹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在计算上述L时,关于后截距分使用空气换算过的距离。 例如,在最靠近像面侧的透镜至成像面之间存在滤波器等光学部件时,空气 换算该光学部件,计算得出L。另外,在上述条件式(1) (7)的各值中,将e线(波长546.07nm)作 为基准波长,在本说明书中,关于阿贝数将d线(波长587.6nm)作为基准波 长,但关于其他只要没有特别要求,就将e线作为基准波长。本技术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 透镜、和将由该摄像透镜形成的光学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摄像元件。根据本技术,通过为至少3片的少的透镜片数,并且适当地设定各透 镜的形状及折射力,满足条件式(1) 、 (2)的构成,提供一种谋求小型化及 低成本化,并且可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摄像透镜及具备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 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透镜构成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5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6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6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7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7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8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8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9所涉及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图。 图19是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摄像装置的配置的图。图中2-轴上光线,3-轴外光线,5-摄像元件,100-汽车,101、 102-侧 面、后侧车外相机,103-车内相机,Di-第i个面和第i+l个面的光轴上的面间隔,Pim-成像位置,L1-第1透镜,L2-第2透镜,L3-第3透镜,PP-光学部 件,Ri-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St-光阑,Z-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说明根据本实用新 型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然后说明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依次具备:负的第1透镜,其将凹面朝向像侧;正的第2透镜,其在光轴附近为双凸形状的同时,两面为非球面;光阑;正的第3透镜,其在光轴附近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同时,两面为非球面,将上述第2透镜的焦距设为f↓[2]、将上述第2透镜和第3透镜的合成焦距设为f↓[23]、将上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成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L时,满足下面的条件式(1)、(2): 0.31<f↓[23]/L<0.45… (1) 0.40<f↓[2]/ f↓[23] <0.75… (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川博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