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潜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2329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急潜水装置,用于水下作业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水下紧急堵漏、抢险、救助打捞等潜水作业的装置。其由水下作业装具(11)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脐带缆车(1)、1个气瓶组(2)和控制主机(9)构成,其中控制主机(9)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上端头连接,水下作业装具(11)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的下端头连接,气瓶组(2)与脐带缆车(1)上的进气管(102)通过供气管(8)连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作业的装置,特别适用于水下紧急堵漏、抢 险、救助打捞等潜水作业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潜水装置,多数是将各种部件放在现场,现场连接,这不仅给作业 带来不便,准备的同期也很长,也给存储、移动、运输和使用带来相应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急潜水装置,以利于潜水装置的存储、移动、运输 和使用。一种应急潜水装置,由水下作业装具组成,还有脐带缆车、l个气瓶组2 和控制主机构成,其中控制主机与脐带缆车上的脐带缆上端头连接,水下作业 装具与脐带缆车上的脐带缆的下端头连接,气瓶组与脐带缆车上的进气管通过 供气管连接。所述的脐带缆车上可接2个气瓶组2。所述的脐带缆车上可接2个以上气瓶组2。所述的水下作业装具分出潜水供气管、水下摄像机、照明装置、通讯接口。 所述的脐带缆车主要包括缆车架、进气管、脐带缆、缆盘、水密插座、电 滑环,其中,缆盘活动安装在缆车架内,缆盘环绕着脐带缆,脐带缆的的下端 通过气滑环与进气管连接,气滑环固定在缆车架的侧面,气滑环出气一端从缆 盘中轴进入,与脐带缆下端口的供气管连接,脐带缆的上端口通过电滑环与水 密插座连接,水密插座另一端与水下作业装具连接。所述的气瓶组由多个气瓶、气瓶箱组成,多个气瓶放在气瓶箱内,多个气 瓶之间有双连杆进行连接,气瓶的瓶体由气瓶卡连接在一起,气瓶与气瓶箱之间的空隙填有防震泡沫,气瓶箱外壁上的提手。所述的与气瓶组可以卸下,并与空气压縮机连接。由于本技术结构简单,移动方便,縮短了抢修的时间,克服了过去同 类设备移动不便的问题,并保证了长时间在水下的作业,特别适用于水下紧急 堵漏、抢险、救助打捞等潜水作业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脐带缆车l结构示意图。其中,l为脐带缆车,101为缆车架,102为进气管,103为气滑环,104 为脐带缆,105为缆盘,106为水密插座,107为电滑环,ll为水下作业装具, lll为潜水供气管,U2为水下摄像机,113为照明装置,114为通讯接口, 2 为气瓶组,20为气瓶,3为气瓶箱,301为防震泡沬,302为提手,4为气瓶 卡,5为双连杆,6为充气管,7为空气压縮机,8为供气管,9这控制主机。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应急潜水装置,由水下作业装具11组成,还有脐带缆车1、 1个气瓶 组2和控制主机9构成,其中控制主机9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上端头 连接,水下作业装具11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的下端头连接,气瓶组 2与脐带缆车1上的进气管102通过供气管8连接。所述的脐带缆车1上可接2个气瓶组2。所述的脐带缆车1上可接2个以上气瓶组2。所述的水下作业装具11分出潜水供气管111、水下摄像机112、照明装置 113、通讯接口 114。所述的脐带缆车1主要包括缆车架101、进气管102、脐带缆104、缆盘 105、水密插座106、电滑环107,其中,缆盘105活动安装在缆车架101内, 缆盘105环绕着脐带缆104,脐带缆104的的下端通过气滑环103与进气管102 连接,气滑环103固定在缆车架101的侧面,气滑环103出气一端从缆盘105中轴进入,与脐带缆104下端口的供气管连接,脐带缆104的上端口通过电滑 环107与水密插座106连接,水密插座106另一端与水下作业装具11连接。所述的气瓶组2由多个气瓶20、气瓶箱3组成,多个气瓶20放在气瓶箱 内,多个气瓶20之间有双连杆5进行连接,气瓶20的瓶体由气瓶卡4连接在 一起,气瓶20与气瓶箱3之间的空隙填有防震泡沬301,气瓶箱3外壁上的 提手302。所述的与气瓶组2可以卸下,并与空气压縮机7连接。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地方和海军部队各类航海任务也日渐频 繁,海上石油钻探、水下科考、海洋工程等领域获得了迅速发展,对大多数的 水下作业而言,潜水作业是其中必要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环,具有准备周期长, 辅助设备多,作业要求严格规范等特点,而许多水下作业特别是突发性的水下 堵漏、缠绕解除、人员救助、观察探摸等,要求要在较短的准备周期内实现快 速、便捷的潜水作业,排除险情,完成救助,以尽量减少舰船损失和人员伤亡。一般来讲,潜水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潜水仅仅是基础部分,要安全有效 地完成水下作业任务,还要配备潜水通讯设备、水下观察照明设备,以及测深 管、信号绳等,在某些较恶劣的环境下,有时还要配置热水管来保证潜水员体 温,以实现潜水作业中的水下通讯、安全防护、测量和检测照明等。而这些设 备各成系统,在使用中都堆积布放在现场,不仅给作业带来了较大的不便,延 长了作业准备周期,也给存储、移动和运输、使用带来了相应的难度。为了提高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有的厂商也开展了这些设备的集成化改 进,例如将供气管与通讯电缆合成为一根脐带缆等,但是由于专业所限,大多 数厂商都难以进行全面地考虑,国内尚未有确实行之有效的潜水系统报道。系统包括至少3个气瓶组2),每个气瓶组2由两个气瓶组成。每个气瓶 组2安装在一气瓶箱3里,该包装箱为长方体,上开盖式,两侧装有提手302, 气瓶箱3内壁贴有防震泡沫301,防震泡沫301中预留气瓶组2的安装位置, 气瓶箱3下部气瓶安装位置的深度为装入气瓶组2后可方便安装充气管6或供 气管8等,上部预留位置为盖上盖子后内部空间刚好使气瓶组2四面及上下紧 贴防震泡沫301。气瓶组2两个气瓶20瓶体用气瓶卡4连接在一起,瓶口处 通过一根双连杆5进行连接,该双连杆5使两个气瓶导通,其上装有一个截止阀,两个气瓶20瓶口有瓶口阀,控制瓶口的导通和截止。气瓶卡4和瓶口的 双连杆5共同将两个气瓶20相对位置固定,并保证气瓶组2放入气瓶箱3后 不发生碰撞或晃动等。两个气瓶组2进行供气时,另一气瓶组2可以用空气压 缩机充气。脐带缆车1包括缆车架101、缆盘105、脐带缆104等组成,缆车一侧装 有一进气管102,该进气管102为至少三通管,提供至少两个进气口,既可同 时接入两个气瓶组2供气。进气管102另一端与一气滑环103接通,该气滑环 103固定在缆车架101侧面,出气一端从缆盘105中轴位置进入,与脐带缆104 上的供气管相连接。缆车架101另一侧面装有一水密插座106,该水密插座106 焊线的出线与固定在其后的电滑环107 —一对应连接,电滑环107出线一端从 缆盘105中轴线位置进入,与脐带缆104上水下电缆相连接。该缆盘105为中 间空筒圆柱形,两端装有圆盘。缆盘105中的水下电缆和供气缆从缆盘105 中穿出后和其他线、缆合并为脐带缆104缠绕在缆盘105上。所述脐带缆上的 水下电缆,其通过水密插座106,与控制主机9相连接。其中水下电缆端头为 一分三水密结构,即一根电缆分为三个水密的接头,根据需要也可采用一分四 以上的结构,分别为潜水供气管lll、水下摄像机112、照明装置113、通讯 接口114等。该脐带缆104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测深管、热水管等。三个气瓶组2中采用两个气瓶组2接入脐带缆车1进行供气,同时另一个 气瓶组2与空气压縮机7连接进行充气,充满气后更换其中一个供气的气瓶组 2,如此进行持续的充气、供气操作。每个 气瓶组2可以包含两个气瓶20,也可以包含多个气瓶2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气瓶组2无须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急潜水装置,由水下作业装具(11)组成,其特征在于,还有脐带缆车(1)、1个气瓶组(2)和控制主机(9)构成,其中控制主机(9)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上端头连接,水下作业装具(11)与脐带缆车(1)上的脐带缆(104)的下端头连接,气瓶组(2)与脐带缆车(1)上的进气管(102)通过供气管(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辉龙峰杨帆杨景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试验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