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病床,是对病床的结构改进。骨折病人经过治疗,医生要求病人下床运动,以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但是病人经过长期的卧床对自己能否下地、站立、行走抱有怀疑,这种心理压力可能导致他本来能够站立的,而不敢站立;本来能够行走的,而不敢行走。目前病人都是在别人的抱扶下进行试站、试走,左右两边的力不等或稍不小心,就会出差错,严重的导致病人再次受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病人提供一种能够帮助病人站立行走的可竖立的病床。本技术包括床面、下床框、床底座,下床框的尾部绞支在床底座上,床底座的背部设置滚轮,在下床框和床底座间设置纵向顶杆。上述的床面上设置卡销。于下床框上设置人体固定件。当病人需要试站或试行走时,把病人平躺在病床上,使其脚底抵于后床架,把病人的上半身固定在病床上,然后由顶杆将整个床面、下床框连带病人一起,绕绞支点相对于床底座形成直角,以实现帮助病人站立的目的,如果病人感觉良好,还可以向前行走,而整个病床由于设置滚轮而可以一同随病人前进。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通过机械来帮助病人试立、试行,具有安全感。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中,1床头架,2卡销,3床面,4扶手,5束腰带,6后床架,7固定卡,8下床框,9滑杆,10顶杆上座,11顶杆,12顶杆下座,13卡座,14滚轮,15绞支点,16加强筋,17床底座,18电机泵站室,19臀部束带。床底座17的左右侧设置加强筋16,床底座17的背部对称固定滚轮14。下床框8的尾部通过绞支点15绞支在床底座位7的末端,下床框8上端的背部固定固定卡7,床底座17的上端设 ...
【技术保护点】
可竖立的病床,包括床面、下床框、床底座,其特征在于下床框的尾部绞支在床底座上,床底座背部设置滚轮,在下床框和床底座间设置纵向顶杆。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竖立的病床,包括床面、下床框、床底座,其特征在于下床框的尾部绞支在床底座上,床底座背部设置滚轮,在下床框和床底座闻设置纵向顶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床,其特征在于床面上设置卡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病床,其特征在于在下床框上设置人体固定件。4.根据权利要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