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凤杰专利>正文

多功能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405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是由:床面、床面支架(13)、底盘(14)手持开关(15)、手动装置、排便装置、机电传动装置等组成,其特征如下:    A床面从上到下依次是由:背板(1)、有排便装置的坐板(6)、腿板(8)、调节板(10)、脚端挡板(9)等五块长方形板组成,五块板之间由铰链轴(18)、(A)、(B)、(E)连接,床面左右两边有伸缩边(2),床面是长方形床面由床面支架(13)和轴承(30)支撑;    B机电装置在床面支架(13)内,马达(45)经皮带轮(47)、(44)减速传递给螺母套筒(41)内的螺母(40),丝杠(39)的一端有轴孔与背板(1)的主轴(48)连接,丝杠(39)带着主轴(48)动,也可以是螺母(40)装在主轴(48)内,坐板(6)经连杆(31)与主轴(48)连接、腿板(8)经连杆(35)与主轴(48)连接,调节(10)和脚端挡板(9)经两组四连杆与腿板(8)和坐板(6)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多功能护理床(以下简称本床)属医疗器械类,用于医院病房、监护室及家庭中的病人护理所用。技术背景目前,我国医院病房及监护室里所使用的护理床仅为普通床,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来说即使终日有人陪伴,也很难随心使患者完成曲腿、坐卧、排便等动作。为了解决这一状况,中国专利中设计了一种“带排便机构的多功能护理床”,它是由床架、排泄大小便的卫生设施机构、盖板机构、靠背机构等部分组成,该技术床只能完成坐卧及排便动作,并且未实现自动化操作,该设计难以满足长期卧床病人的需要,也不能解放护理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多功能护理床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在医院和家庭都能使用的,能真正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能使有一只手能动的病人自行实现自身曲腿、坐卧、排便等动作的自动化多功能护理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设计多功能护理床属医疗器械类、电动手动两用,本床是由床面、床面支架、底盘、排便装置、手持开关、手动装置等组成,床面包括背板,有排便装置的坐板、腿板、调节板、脚端挡板等五块板,五块板之间以铰链连接组合,床面由床面支架支撑,床面中的背板、坐板、腿板、调节板等四块板在同一平面与脚端挡板成直角时为平床状态,床面两侧设有伸缩边,可使床面宽度在90公分可缩窄到能进出居家的房门,为家中病人服务,本床的手持开关可操纵床面支架内的机电传动装置带动螺母转动,旋转的螺母使螺母中的丝杠作轴向运动并带动与丝杠连接的主轴随着丝杠运动,也可以是丝杠转动、螺母在主轴内,床面各板都有连杆与主轴连接,所以当主轴运动时,床面各板的动作都是随着主轴的运动而同步运动,背板折起时、坐板随着折起,以防病人起背时下滑,腿板也随之下折、病人的小腿可自然下垂,以上各板的动作可使床面由平床转变成任意角度的躺椅直至坐椅,在转变坐椅时调节板在两组四连杆的作用下它可转移到与脚端挡板成同一平面共同组成脚踏板与腿板形成直角。调节板转移的目的是使坐板到脚踏板的距离变短,使身材较矮的人也能将脚踏实在脚踏板上。由坐椅转回平床时调节板与脚端挡板又变为直角,使脚端挡板离开人的腿脚让人的腿脚伸直展开。在坐板中设有排便装置。它包括长方形便孔、可下翻的长方形便孔盖板、控制搬柄和特制的鞋式便盆,控制搬柄可使便孔盖板下翻露出便孔、也可使便孔盖板上翻封闭便孔。病人在解便时将鞋式便盆从病人两腿之间插入病人臀部下方不用抬起臀部即可解便。本技术在操作方面特别简单化、只需单手操作就可完成全过程。本床还设手动装置、主要用于停电或电器故障时应急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功能护理床结构示意图。图2是床面各板与人体各部对应关系。图3是床面在平床状态时受四连杆所控的调节板、腿板与脚端挡板状态示意图。图4是机电传动装置与各板状态示意图。图5是排便装置示意图。图6是手动装置与机电装置连接示意图。图7是手动装置与机电装置脱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多功能护理床的床面由背板1、坐板6、腿板8、调节板10、脚端挡板9、等受控板以铰链连接组成床面,床面有床头护栅16,床面由床面支架13的轴承30支撑,在床面的坐板6中设有排便装置的便孔盖板5及便孔盖板搬柄7,伸缩边2用铰链3,轴4与床面的左右边连接,伸缩边2纵向推动就向床面靠拢,达到床面宽度缩成73cm、伸缩边2展开时床面宽度为90cm,机电传动装置在床面支架13内,用手摇柄12进行手动,手持开关15操纵床的电动。如图2所示,本技术多功能护理床在床面总长199cm内,背板1长度98cm、坐板6长45cm、腿板8长42cm、调节板10长14cm,各板由铰链轴18、A、B、E等连接。如图3所示,在平床状态下直角形铰链22固定在坐板6上,直角型铰链25固定在调节板10上,铰链24连接铰链22和铰链25、铰链轴C到D的距离等于铰链轴A到B的距离,铰链轴A到C的距离等于铰链轴B到D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第一组对边相等又平行的四连杆机构。直角形铰链27固定在腿板8上、直角形铰链29固定在脚端挡板9上、铰链28连接铰链27和铰链29、铰链轴F到G的距离等于铰链轴B到E的距离、铰链轴B到F的距离等于铰链轴E到G的距离,这样就形成了第二组对边相等又平行的四连杆机构。在以上两组四连杆机构的作用下调节板10与腿板8、坐板6、背板1在同一平面上与脚端挡板9成直角为平床状态,也可以是背板1在坐板6的右端向上折起与坐板6成直角,腿板8在坐板6左端折下与坐板6成直角、调节板、10在腿板8的下端向左折与腿板8成直角、调节板10与脚端挡板9在同一平面上,如图5成为坐椅状态。如图4所示,机电传动装置马达45转动时,经过两组皮带轮47和44的减速、带动螺母套筒41旋转并带动了螺母40旋转,使螺母40中的丝杠39作轴向运动、丝杠的一端有轴孔与背板1的主轴48连接、主轴随着丝杠39而动、主轴48固定在背板1上的旋臂49上、背板1的铰链轴18在床面支架13的轴承30中、当主轴48随着丝杠39运动时背板1以绞链轴18为轴可折起、落平、坐板6中的连杆33和42由连杆31与主轴48连接、当主轴48随着丝杠39运动时,连杆31拉动支撑坐板6上的连杆33和42作弯曲或伸直的动作,当连杆33和42伸直时坐板6以铰轴18为轴可折起,当连杆33和42弯曲时坐板6以铰链轴18为轴落平、连杆33与坐板6连接轴为32与连杆31连接轴为34与连杆42连接轴为38、连杆42下端与底盘14上的轴43连接,腿板8中的连杆35左端与固定在腿板8上的旋臂37中的轴36连接,右端与主轴48连接,当主轴48随着丝扛39运动时、拉动连杆35使腿板8以铰链轴A为轴折下、起平,以上说明坐板6的连杆31、腿板8的连杆35都与背板1中的主轴48连接,所以背板1、坐板6、腿板8等动作是同步的。螺母40也可设置在主轴48中,改为丝扛39旋转。如图5所示,将便孔盖板搬柄7往后拉,便孔盖板5往下翻倾斜30°露出便孔5,将鞋式便盆53在病人两腿之间斜着叉入便孔5内,鞋底部贴在便孔盖板5上倾斜30°至便盆挡钩56进行解便,便后取出鞋式便盆53,将便孔盖板搬柄7往前推,便孔盖板5就上翻封闭便孔。如图6所示,停电时将手摇柄12推进,使伞齿轮46啮合经皮带轮44带动使螺母40旋转,螺母40中的丝杠39带动主轴48使床面各板作与电动同样的动作,在将手摇柄12推进时将挂挡嚣62挂在分挡头61中的手动槽60内,同时触盘58将电控线路的开关57打开,来电时用手持开关15操纵失效,避免了手摇柄12甩出造成事故。如图7所示,来电时将手摇柄12拉出,使伞齿轮46离开,将挂档嚣62挂在分挡头61中的电动槽59内,触盘58离开了电控线路开关57,开关57闭合接通电控线路,可使用手持开关15操纵床的电动,因伞齿轮46已离开,电动时机电传动装置不会带动手摇柄12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功能护理床,是由床面、床面支架(13)、底盘(14)手持开关(15)、手动装置、排便装置、机电传动装置等组成,其特征如下A床面从上到下依次是由背板(1)、有排便装置的坐板(6)、腿板(8)、调节板(10)、脚端挡板(9)等五块长方形板组成,五块板之间由铰链轴(18)、(A)、(B)、(E)连接,床面左右两边有伸缩边(2),床面是长方形床面由床面支架(13)和轴承(30)支撑;B机电装置在床面支架(13)内,马达(45)经皮带轮(47)、(44)减速传递给螺母套筒(41)内的螺母(40),丝杠(39)的一端有轴孔与背板(1)的主轴(48)连接,丝杠(39)带着主轴(48)动,也可以是螺母(40)装在主轴(48)内,坐板(6)经连杆(31)与主轴(48)连接、腿板(8)经连杆(35)与主轴(48)连接,调节(10)和脚端挡板(9)经两组四连杆与腿板(8)和坐板(6)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护理床,其特征是床面的背板(1)坐板(6)、腿板(8)、调节板(10)、脚端挡板(9)等五块板可以组合成背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杰
申请(专利权)人:徐凤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