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源供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1166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主电源,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串接用于为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辅助电源;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提供输出电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能够满足低功耗和输出电压具有高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给负载持续供电,提出了双电源供电方式,其采用主电源和辅助电源为 负载供电,在主电源故障时,切换到辅助电源为负载供电。目前的辅助电源供电电路大致可 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无源辅助电源供电电路,主要是通过大功率启动电阻直接提供电流 源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功耗大而且持续,供电能力有限;另一类为触发启动供电电路,存 在的问题是间歇工作,不稳定。现有技术的缺点是目前无论上面的那一种工作模式,都不能同时满足低功耗,高稳定度的要求,不是 成本高就是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能够满足低功耗和输出电压具有高稳定性的要 求。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稳压管,第一晶体 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分别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主电源,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 串接用于为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第二晶 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辅助电源;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提供输出电 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晶 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用于为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或者第 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稳压管的负 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供电电路主要采用两个调整管(即第一晶体管和第 二晶体管)、一个控制管(即第三晶体管)、两个驱动电阻(即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和一 个稳压管构成双电源供电电路,在控制管和稳压管的作用下,使主电源输入电压和辅助电 源输入电压在大范围波动和主电源输入电压与辅助电源输入电压切换时,保证了第二晶体 管第二端的输出电压处于高稳定的状态,同时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 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供电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其主要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 第三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稳压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分别具 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主电源,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 串接用于为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第二晶 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辅助电源;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提供输出电 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晶 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用于为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或者第 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稳压管的负 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可以分别是后续实施例所示图1中的 Q1、Q2 和 Q3。可选的,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在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 端之间串接的第一二极管,其中,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 负极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此时,第一电阻接在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晶体管的第一 端之间。其中,第一二极管具有防止反压的作用,可防止第一晶体管被损坏。可选的,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第 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接辅助电源,该第二二极管 具有防止反压的作用,可防止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被损坏。可选的,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接在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和地 之间。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是场效应管或者PNP型三极管;具体 的,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分别是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或者, 第一 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分别是 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或者,第二 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第三 晶体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和控制端分别是第三场效应管的源极、漏极和栅极,或者,第三PNP 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发射极和基极。其中,所述稳压管为雪崩电压稳定的半导体器件。图1示出了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电源供电电路的具体结构图,该双电源供电 电路具体包括晶体管Ql的集电极接主电源,具体的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3后接主电 源;晶体管Ql的基极和晶体管Q3的集电极之间串接二极管D1,其中,晶体管Ql的基极接 二极管Dl的负极,晶体管Ql的发射极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电阻Rl串接在晶体管Ql的 集电极和基极之间,具体的,电阻Rl串接在二极管Dl的正极和晶体管Ql的集电极之间;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晶体管Ql的发射极相连,晶体管Q2的基极接晶体管Q3的 基极,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二极管D2与辅助电源相连,其中,晶体管Q2的集电极接二极 管D2的负极,电阻R2的第一端接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2的第二 端接晶体管Q2的基极和晶体管Q3的基极;晶体管Q3的集电极与晶体管Ql的基极之间串接二极管D1,其中,晶体管Q3的集 电极接二极管Dl的正极,晶体管Q3的基极接晶体管Q2的基极,晶体管Q3的发射极与稳压 管ZDl的负极相连,稳压管ZDl的正极接地。电容Cl接在稳压管ZDl的正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电容C2接在晶体管Q2 的发射极和地之间。如下描述双电源供电电路的供电过程当主电源通电后,假定主电源提供输入电 压Vinput,输入电压Vinput通过电阻Rl给晶体管Ql提供驱动电流,使晶体管Ql导通,晶体管 Ql的集电极电压上升,通过电阻R2给晶体管Q2提供驱动电流,使晶体管Q2导通,晶体管 Q2的集电极输出电压V。utput开始上升。当V。utput上升到超过稳压管ZDl的稳压值Vzdi与晶 体管Q3的基极压降VQ3b时,该电路通过电阻R2给晶体管Q3提供驱动电流,导致Q3导通, 这样,晶体管Q2的基极电压就稳定在固定电压Vz处,其中,Vz = VZD1+VQ3b,此时,晶体管Q3 工作在射极跟随状态,其发射极的输出电压约等于VQ3b,这样,在主电源提供的电压Vinput 在大范围波动时,也可以使双电源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在固定电压范围内。当辅助电源提供的电压V。。高于Ql的发射极电压后,电压V。。通过电阻R2给晶体 管Q3提供驱动电流,导致Q3导通,Ql的基极电压被拉低,导致Ql截止,这样就可以实现主 电源到辅电源的切换,由于主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Vinput —般高于辅助电源提供的电压V。。, 所以该双电源供电电路能输出稳定的电压,且能提供无间隙的电源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源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稳压管,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分别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控制端,其中,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接主电源,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端与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之间串接用于为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的第一电阻;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接辅助电源;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接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端提供输出电压,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端以及辅助电源,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以及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电阻用于为第二晶体管的控制端或者第三晶体管的控制端提供驱动电流;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端接第一晶体管的控制端,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端接稳压管的负极,所述稳压管的正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火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