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京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超晶格的偏振不敏感激光频率变换方法及其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5507101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基于超晶格的偏振不敏感激光频率变换方法及其器件,利用超晶格多重位相匹配原理,采用双周期或啁啾双周期结构,使两个偏振正交过程同时实现,两个非线性频率转换的效率相等,实现频率转换的偏振不敏感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和频、差频、光参量放大和纠缠态双光子产生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晶格材料和激光
,具体是一种基于多重位相匹配光学超晶 格的偏振不敏感激光频变的设计方法及器件,用以实现偏振不敏感的二阶非线性过程,包 括和频、差频和光参量放大器等,为基于超晶格的偏振不敏感激光频率变换方法及其器件
技术介绍
激光的专利技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从1960年休斯实验室的科学家 T. H. Maiman 专利技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以来,激光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逐步渗透到科 研、娱乐、医疗、工业和国防等众多领域并产生巨大影响。以激光高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业 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驱动力量,并带动了整个高技术产业链的发展。1961年,Franken 将红宝石激光束入射到石英片上,发现出射的光束中不仅有红宝石的694. 3nm光束,在紫 外区还存在另一条光谱线,其波长为347. 2nm,这正好是红宝石激光波长的一半。这个实验 结果揭开了非线性光学研究史的第一页,石英材料是正单轴晶体,该实验中相位匹配条件 并未满足,转换效率很低。1962年,Bloembergen等人提出准位相匹配(QPM)概念,在非 线性光学发展初期,这种技术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1980年南京大学冯端、闵乃本领导的 课题组,通过在直拉法生长铌酸锂(LiNb03,LN)过程中调制杂质钇离子的浓度诱发出周期 性电畴结构,用电畴的调制实现了二阶非线性系数的调制,首次制成了聚片多畴LN单晶, 并且观察到了 YAG激光的倍频QPM增强效应。这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特定物理效应的 第一种介电体超晶格材料。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人们在超晶格材料制 备上除了完善原有的Czochralshi生长工艺外,又发展了激光基座法、电子束扫 描、外电场诱导和杂质离子扩散等制备铁电微米超晶格的技术,先后 在块状和波导铌酸锂(LN)、钽酸锂(LT) 和磷酸氧钛钾(KTP) 中实现了高效的QPM 倍频(SHG) 、和频(SFG) 、差频(DFG) 以及光参量振荡(OPO) 。20世纪90 年代后期直到现在,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由实验室研究发展到商品化应用,口径由0. 5mm发 展到5mm,结构由一维发展到两维,匹配方式由一个倒格矢发展到多重位相匹配 和局域位相匹配,一些新的实验现象和设计思路层出不穷,显示出了巨 大的潜力。但是,位相匹配条件决定了二阶非线性频率转换都需要输入光波具有确定的偏振 方向,否则会影响转换效率,甚至得不到有效的频率转换。然而,很多频率转换过程需要降 低偏振的敏感性,例如未加偏振控制的光纤激光器和Nd:YAG激光器的输出都是 非线偏光;光纤激光传输系统在一些大型光学系统和光通讯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光纤系统的偏振控制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在量子光学中,偏振纠缠的双光 子的偏振态是纠缠而不能确定的。在上述应用中,偏振敏感的非线性频率转换会造成 转换效率下降,功率不稳定及纠缠态的破坏等现象,因此需要新型的偏振不敏感的二阶非 线性频率转换器件。偏振不敏感的频率转换方案在半导体材料,准位相匹配材料和光纤中都有报道。J. M. Tang等人报道的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偏振不敏感的放大器,采用了分束和环状 结构实现两个正交偏振态的参量放大。其他的方案大多基于类似的分束和循环结构,如 Y. Hong等人于2004年用几乎相同的结构实现宽带光参量放大,2000年Μ. M. Fejer 等人在光纤通讯会议(OpticalFiber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 0FC) 上报道用偏振分束和两个PPLN波导来实现正交偏振态的参量转化过程。2002年, I. Cristiani等人用PPLN波导和法拉第镜(Faraday mirror, FM)实现偏振不敏感的频率 转换。同年,K. K. Y. Wong等人用光纤和偏振分束器实现偏振不敏感光参量放大, 2004年,T. Luo等人在OFC会议上报道了通过使抽运光退偏振的方法实现单抽运光束的偏 振不敏感参量放大。可以看到,不管是用半导体、QPM或者光纤材料,以上的多种方案 大多利用偏振分束、合束和循环结构,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很难实现光学集成。参考文献UT. H. Maiman, Nature 187,493(1960).2、P. Franken, A. Hill, C. Peters, and G. ffeinreich,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118(1961).3、J. Armstrong, N. Bloembergen, J. Ducuing, and P. Pershan, Physical Reviewl27,1918(1962).4>D. Feng, N. Ming, J. Hong, Y. Yang, J. Zhu, Z. Yang, and Y. Wa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37,607(1980).5>N. Ming,J. Hong,and D. Feng,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7,1663(1982).6, Y. Lu, L. Mao, and N. Ming, Optics letters 19,1037(1994).7>G. Magel, M. Fejer, and R. Byer,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56,108(1990).8、H. Ito,C. Takyu,and H. Inaba,Electronics Letters 27,1221 (1991).9>M. Yamada, N. Nada,M. Saitoh,and K. ffatanabe,Applied Physics Letters 62, 435(1993).10、L. Myers, R. Eckardt, M. Fejer, R. Byer, W. Bosenberg, and J. Pierce, Journal of the Optical Societyof America B 12,2102(1995).11、S. Zhu, Y. Zhu, Z. Zhang, H. Shu, H. Wang, J. Hong, C. Ge, and N. Ming,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77,5481(1995).12、J.Webjbm, F. Laurel 1, and G. Arvidsson, IEEE J. Lightwave Technol 7, 1597(1989).13>E. Lim, M. Fejer, and R. Byer, Electronics Letters 25,174(1989).14、S. Zhu, Y. Zhu, Z. Yang, H. Wang, Z. Zhang, J. Hong, C. Ge, and N. M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67,320(1995).15、J.Bierlein, D.Laubacher, J. Brown, and C. Van de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基于超晶格的偏振不敏感激光频率变换方法,用于实现偏振不敏感的二阶非线性过程,其特征是基于多重位相匹配原理,根据需要频率变换的波长,选择两个光波正交偏振的位相匹配方式,由两个非线性过程的非线性系数确定倒格矢大小,由超晶格结构实现多重位相匹配,匹配多个偏振状态的频率转换过程,使所述两个非线性过程具有相同的转化效率,实现偏振不敏感的二阶非线性频率转化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新杰谢臻达袁烨凌文赵刚秦亦强祝世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