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套覆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50621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座椅软垫(30)中形成拉入凹部。拉入凹部的一部分形成为贯通至座椅软垫的背面的通孔。椅套(40)形成为袋状。沿着椅套的开口部布置用于收紧椅套(40)以及将椅套(40)安装到座椅软垫(30)的绳状构件(50)。椅套(40)在与座椅软垫(30)的拉入凹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拉入部。该拉入部被插入到座椅软垫(30)的通孔中。拉入部的远端设置有能够接合绳状构件(50)的保持部(47a和47b)。在绳状构件(50)的收紧作用力被施加到保持部的状态下使插入到座椅软垫(30)的通孔(34a和34b)中的保持部(47a和47b)与绳状构件(50)接合,该收紧作用力可以在通过收紧来安装椅套时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椅套覆盖结构。更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的椅套覆盖结构,其中,由袋状椅套覆盖座椅软垫(seat pad) 的外表面并且通过使用绳状构件收紧(draw)椅套的开口部而在椅 套的至少 一部分被拉入到座椅软垫中的状态下将椅套覆到座椅软垫 上。
技术介绍
传统地,作为用于覆盖如汽车等车辆的座椅表面的椅套(表面 覆盖构件),例如,日本实开昭62-111500号公报示教了一种所谓的 收紧型椅套。该椅套呈袋状并且被覆到座椅软垫(座垫主体)的表 面,从而通过使椅套的开口部在座椅软垫的背面侧缩小而覆盖座椅 软垫的表面。顺便提及,为了提高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就座舒适性或改进座 椅的外观,必需以椅套跟随座椅软垫的表面形状的状态安装椅套。才艮据日本实开昭62-111500号乂>*艮,在才争套的背面和座椅软垫的 正面的对应位置布置粘扣带(hook-and-loop fastener )。椅套通过扣 紧尼龙粘扣带而与座椅软垫的正面紧密接触,从而跟随座椅软垫的 表面形状。在另一方法中,在座椅软垫的稍樣i凹陷的中央部形成凹部,使 得可以将椅套拉入凹部中。椅套被拉入到形成于座椅软垫的凹部中 并且被固定到该凹部。结果,椅套可以跟随座椅软垫的表面形状。 这是所谓的拉入结构。例如,如图25所示,日本特开2004-337号公报公开了 一种椅套 被安装到稍微凹陷的表面部102的座椅100,其中,该表面部102位于乘客就座的座塾110的中央位置。在该座椅中,通过拉入结构使椅套跟随座椅软垫的表面形状地被安装到座椅软垫。如图26所示,在拉 入结构中,在形成于座椅软垫lll的中央位置的凹部llla中预先布置 插入线材(insert wire) 112。相反地,拉入绳113#皮缝制在椅套115 的背面上。拉入绳113具有位于其远端的J字状的钩113a和形成于该J 字状的钩113a的上侧的插入孔113b。如图27所示,当J字状的钩113a 与插入线材1124妻合时,才t套115在凹部llla中一皮定位。其后,单独 形成的C字状的环114^皮插入到插入孔113b中,然后在缠住插入线材 112的状态下被巻曲。从而,拉入绳113被连接到插入线材112。结果, 椅套115被拉入到凹部llla中,使得椅套115以跟随座椅软垫111的表 面形状的状态被安装到座椅软垫lll。也就是说,如图25所示,可以 形成椅套跟随座垫110的凹陷的表面部102的座椅100。此外,日本特开2004-8488号公报公开了具有与日本特开 2004-337号公报不同的连接部件的拉入结构。图28示出了与日本特 开2004-8488号公报所示的连接部件对应的树脂钩120。该树脂钩120 与日本特开2004-337号公报的J字状的钩113a和C字状的环114对应 并且被缝制在椅套的背面的与形成于座椅软垫的中央位置的凹部对 应的位置。树脂钩120包括大致圆筒形的筒状体124,该筒状体124 在其下侧形成有开口部122。筒状体124具有位于开口部112的外侧的 扩开的一对引导片126a和126b并且具有位于开口部122的内侧的回 爪形状的突起128a和128b。插入线材130由引导片126a和126b引导并 且在开口部122弯曲的状态下^皮装配到筒状体124, /人而通过突起 128a和128b来防止插入线材130与筒状体124脱离。根据树脂钩120, 可以更容易地将椅套连接到插入线材13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在日本实开昭62-111500号公才艮 ^开的收紧型椅套 中,用于覆盖的椅套的开口部在椅套的背面处缩小。因此,可以在 椅套的表面产生沿横向和纵向拉椅套的作用力。此外,可以通过就 座载荷容易地浮起椅套以及使椅套移位。因此,基本上不能提供具 有可以跟随座椅软垫的凹陷的表面形状的椅套的有用座椅。相反地,如日本特开2004-337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可以使用 椅套115的背面被连接到安装于座椅软垫111的插入线材112的拉入 结构。在该情况下,不能容易地浮起椅套以及不能容易地使椅套移 位,并且椅套115可以^艮随座^"软垫111的凹陷的表面形状。然而, 当椅套115被安装到座椅软垫111时,为了使C字状的环114巻曲,需 要专用夹具。从而,如汽车等车辆的拥有者或使用者不能容易地将 椅套安装到座椅软垫。另外,也不能容易地从座椅软垫拆下椅套。日本特开2004-8488号公报公开了 一种改进了椅套的安装性能 的连接部件。然而,在该连接部件中,防止了插入线材130从接合状 态解除接合。因此,除非使用专用夹具,否则不能拆下椅套。结果, 难以拆下椅套。如上所述,不存在如下座椅该座椅具有允许椅套被容易地安 装到座椅软垫或从座椅软垫容易地拆下椅套的容易拆装性以及具有 允许椅套跟随座椅软垫的表面形状从而可以防止椅套被容易地浮起 和移位的可靠安装性能。本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目的是即使当使用拉入结构和收紧结构将 椅套安装到座椅软垫以形成由椅套覆盖座椅软垫的座椅时,也能在 确保椅套的容易拆装性和对座椅软垫的表面跟随性能的同时将椅套 可靠地安装到座椅软垫。通过可以使用收紧结构的收紧作用力来实 现拉入结构的拉入作用的构造来实现该目的。 解决问题的手段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 一种座椅的椅套覆盖结构,其中,由6袋状椅套覆盖具有拉入凹部的座椅软垫的外表面并且使用绳状构件 通过收紧结构来紧固椅套的开口部,该椅套覆盖结构可包括被设置 到椅套的背面的与拉入凹部对应的位置的拉入构件。通过拉紧绳状 构件产生的用于使开口部缩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拉入构件,使得能在 使开口部缩小的同时将椅套拉入到拉入凹部中。根据第一方面,设置于椅套的背面的对应位置的拉入构件被拉 入到座椅软垫的拉入凹部中。因此,椅套可以可靠地跟随座椅软垫 的外表面。另外,当经由收紧结构来安装椅套时,通过拉紧绳状构 件产生的用于使开口部缩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拉入构件。结果,可以 同时进行开口部的缩小才乘作和将拉入构件拉入到拉入凹部中的拉入 操作。从而,可以容易地进行椅套的安装操作和拆卸操作。另外, 可以将椅套可靠地安装到座椅软垫。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拉入凹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贯 通座椅软垫的背面的通孔。拉入构件设置有拉入部,该拉入部被插 入到贯通至座椅软垫的背面的通孔中,拉入部与拉入构件一体地形成或者^皮设置成单独的部件(separate piece )。插入到通孔中的拉 入部的远端设置有能够接合绳状构件的保持部。椅套的插入到贯通 至座椅软垫的背面的通孔中的拉入部的保持部与绳状构件接合,使 得能将通过拉紧绳状构件产生的用于使开口部缩小的作用力施加到 保持部。在该情况下,椅套被载置在座椅软垫上并且通过拉紧椅套的开 口部而被安装到座椅软垫。因此,可以容易地进行椅套的安装操作。 此外,无需使用专用夹具或其它这种工具就可以容易地获得将椅套 拉入到座椅软垫中的拉入状态。也就是说,只需要将拉入部插入到 座椅软垫的通孔中以及使形成在拉入部的远端的保持部与绳状构件 接合就可以容易地获得拉入状态。因此,可以同时且容易地进行椅 套的开口部的缩小操作和将椅套拉入到拉入凹部中的拉入操作。另外,当拆卸椅套时,可以通过减小通过拉紧绳状构件所产生的作用 力而打开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的椅套覆盖结构,其中,由袋状椅套覆盖具有拉入凹部的座椅软垫的外表面并且使用绳状构件通过收紧结构来紧固所述椅套的开口部,该椅套覆盖结构包括: 拉入构件,其被设置到所述椅套的背面的与所述拉入凹部对应的位置, 其中,通过拉紧所 述绳状构件产生的用于使所述开口部缩小的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拉入构件,使得能在使所述开口部缩小的同时将所述椅套拉入到所述拉入凹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保科诚篠原一公茶座圣始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