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501975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该电源转接器将输入电力转换为输出电力且由电力输出线输出,并通过该电位切换装置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其中该电位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该电力输出线上的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接点,而该第二本体对应设有一切换件,该切换件与该第一接点相接使输出电力呈第一电位,并与该第二接点相接使输出电力呈第二电位,由此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并改善传统电位切换装置设在电源转接器上而造成电源转接器体积过大的缺失。(*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尤涉及一种 用于电源转接器以切换该电源转接器输出电力的电位的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电源转接器将输入电力转换为输出电力以供应电子装置,而市 面上电子装置琳琅满目,且所需电力的电位亦不相同,为使电源转 接器可针对各种电子装置提供其所需的电力, 一般的作法如图l所示,在电源转接器100上"i殳置一水平切换开关101,且电源转接器 100上设有电位刻度表102以显示电位值,让使用者可依据电源转 接器100所插接的电子装置,由该水平切换开关101切换调整输出 电力的电位,以符合各电子装置所需,但由于上述水平切换开关101 是以滑动的方式进行电位的切换,推动该水平切换开关101时无法 准确地定位于所需的电位值,而容易介于电位刻度表102上两个电 位值之间,导致电源转,接器100无法提供正确的输出电力。为解决此问题,目前现有的4i术如中国台湾专利i正书第M336623号专利案所示,该专利案披露了 一种双输入可调整输出电 压的电源供应器结构,其包括一具有窗口的壳体、 一设置在该壳体 内部的电路板、 一 电性连接该电路板的电压调整旋钮以及一具有电 压调整凄t字并在该窗口显示的转專仑,其中,该电压调整旋4丑设有一 连结该转4仑的^走转軒,名夂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时,》走动该转轮4吏该转轮连动该旋转杆及该电压调整旋钮在该电3各板上旋转,由此达到切换电位的目的,使电源转接器可依据转轮上的电压调整数字输出正确的电力。上述两项已知技术虽都可用于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但由于其切换开关设置在电源转接器的壳体上,并与电源供应器内部的电路板相接,导致电路板尺寸需加大才有足够的区域布线及装设开关,如此一来,电源转接器的体积也随之增加,不^f旦提高了电源转^妄器的生产成本,且体积增大后的电源转接器更不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并产生占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失,不^f旦提供电源转接器切换输出电力电位的功能,更可缩小电源转接器的体积而节省生产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该电源转接器将输入电力转换为输出电力并由该电位切换装置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且该电位切换装置包括i殳置在该电力输出线上的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设有一第一接点及一第二^妄点,而该第二本体对应i殳有一切换件,该切换:件与该第一才妾点相接使输出电力呈第 一 电位,并与该第二接点相接使输出电力呈第二电位。经由以上可知,本技术相较于已知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使用者携带并节省电源转接器占用的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电源转*接器的外,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图4-1至图4-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6-1至图6-3为本技术的才喿作状态示意图(一)。图7-1至图7-3为本技术的才喿作状态示意图(二)。图8-1至图8-3为本技术的才喿作状态示意图(三)。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结合附图说明如下参照图2、图3、图4-l及图4-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该电源转接器1具有一电力输入线10与一电力输出线ll,并将输入电力转换为输出电力而由电力输出线11输出,且通过一电位切换装置2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其中,该电位切换装置2设置在该电力输出线11上且包括一第一本体30及一第二本体2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电力llT出线ll可分为一穿i殳该第一本体30的第一纟览线110及一穿i殳该第二本体20的第二缆线111,而该第一本体30包含对应接设的一上壳体31与一下壳体32,且在该第一本体30内设置一转接件40,该转接件40设有一结合块41以卡4妄结合在下壳体32中的一结合槽320,并在该上壳体31设置一抵制该转接件40上缘的抵制部311,且该转接件40为一專争^接电路一反并具有多个电力4姿3L 42、43以连4矣第一》览线110与第二缆线lll,且设有一第一接点44及一第二接点45;而该第二本体20具有一穿设该转接件40的转轴21,并相对该转接件40具有一旋转行程,且该第二本体20设有一切换件64,该切换件64通常4氐触在该转^妻件40的第一4妄点44 4吏输出电力呈第一电位,并在该第二本体20的旋转4亍程中脱离该第一4妄点44而4氐触该第二4妄点45,进而切换输出电力呈第二电位,如是构成本技术的主要架构。为使该第二本体20在旋转行程中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时可达到定4立的岁文果,以防止该第二本体20遭外力轻易力走动而改变l命出电力的电位,本技术的第 一本体30与第二本体20还对应"i殳有用于达到定位效果的一限4立件50及一穿出该限位件50的切才灸杆60,且该第二本体20的转轴21穿置该限位件50而可相对该限^f立件50与该转接件40产生一位移4亍程,并在转轴21端纟彖i殳置一在位移行程中抵制该转接件40的抵制件22,其中,该切换杆60与该第二本体20设有相应接合的结合部61与接合部25,且该切换杆60还设有一组接该切换件64的组装部63,并在结合部61与组装部63之间形成一外径大于该组装部63的定位部62,而该限4立件50上缘及下缘分别设有结合块52、 51以组设在上壳体31、下壳体32的结合槽310、 321中,且该限位件50设有在该第二本体20旋转行程中与该切换杆60的定位部62构成定位关系的第一定位孔53与第二定位孔54,如图中所示,该第一定位孔53与该第二定位孔54其孔径与该定位部62相当,且相互连通形成一外径小于该定位部62而可限制该定^f立部62的限制区^殳58,且该定4立部62、该组装部63与该限制区段58外径的大小关系为定位部62〉限制区段58〉组装部63;此夕卜,该限位件50还具有一限位槽55以容设一弹簧56及一 受弹簧56支撑的限位球57 ,而该第二本体20对应设有在旋转行程中与该限位球57卡住的两个滑轨23 、 24 ,由此形成旋專争卡〗主时的手感以确iU亥第二本体20凝:專争到4立。而本技术的操:作方式如图5、图6-l至图6-3、图7-l至图7-3、图8-1至图8-3所示,起初,该切换杆60的定位部62受限于该限制区#殳58而定位于该限位件50的第一定位孔53中,且该限位球57受弹簧56的弹力作用顶制在该第二本体20的滑轨23内,使该切换件64抵触在该转接件40的第一接点44并使输出电力呈第一电位(如图5、图7-1及图8-1所示);当使用者名欠切换输出电力呈第二电位时,先施以一拉力于该第二本体20,使该第二本体20产生位移行程并带动该切换件64脱离该第一接点44,当该第二本体20转轴21端纟彖的4氐制件22 ^^主该转接-件40时,该切换杆60的定位部62恰移出该第一定位孑L 53而与该第一定位孔53解除定位关系(如图6-1所示);此时,再施以一旋转力使该第二本体20相对该转接件40及该限位件50产生旋转行程,该限位球57则脱离该滑轨23而向下压制该弹簧56,且该组装部63连动该切换件64由该第一定位孔53经该限制区段58朝该第二定位孔54的方向移动(如图6-2、图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转接器的电位切换装置,所述电源转接器(1)将输入电力转换为输出电力且由电力输出线(11)输出,并通过所述电位切换装置(2)切换输出电力的电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位切换装置(2)包括: 一第一本体(30),设置在所述电力输出线( 11)上,且设有一第一接点(44)及一第二接点(45); 一第二本体(20),设置在所述电力输出线(11)上,并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接点(44)及所述第二接点(45)的切换件(64),所述切换件(64)与所述第一接点(44)相接使输出电 力呈第一电位,并与所述第二接点(45)相接使输出电力呈第二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祺梁继宗刘家诚
申请(专利权)人: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