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转向及乘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从车架结构来看,大体上只有直梁式或弯梁式或踏板式等几种结构 形式,这几种结构形式的摩托车其座位都比较高,整车重心就高,因而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 性就较低,而且驾驶者的坐姿只能直腰式,由于没有靠背,舒适性差,故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转向及乘坐装置,它能通过降低摩托车整 车重心、改变车把转动方向及驾乘姿势,以改善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摩托车转向及乘坐装置,包括车把、方向柱、前大叉、前轮、后轮,发动机设在 车后尾部,方向柱下部与前大叉上端部固定连接,前大叉下部与前轮轴滚动连接,在方向柱 与车后部发动机机体之间设有向下平行于地面的下置式车架大梁,车把中部通过联接杆和 万向联轴节与方向柱上端部连接,在车架大梁前端部与联接杆中部之间设有支撑杆,该支 撑杆一端通过轴承与联接杆作滚动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和车架大梁前端部的连接处通过轴 承与方向柱下部作滚动连接,在车架大梁中后部装有可调节座椅。所述前轮、方向柱、联接杆、支撑杆以及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转向及乘坐装置,包括车把、方向柱、前大叉、前轮、后轮,发动机设在车后尾部,方向柱下部与前大叉上端部固定连接,前大叉下部与前轮轴滚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方向柱与车后部发动机机体之间设有向下平行于地面的下置式车架大梁,车把中部通过联接杆和万向联轴节与方向柱上端部连接,在车架大梁前端部与联接杆中部之间设有支撑杆,该支撑杆一端通过轴承与联接杆作滚动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和车架大梁前端部的连接处通过轴承与方向柱下部作滚动连接,在车架大梁中后部装有可调节座椅。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