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触摸屏输入指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89543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其包括:一手指套筒;一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设置于该手指套筒;其中,所述输入端包括一支撑体及设置在该支撑体表面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该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以及包覆在每根碳纳米管的表面的导电材料层,在使用时,所述导电层与手指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移动电话与触摸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和多样化的 发展,在液晶等显示设备的前面安装透光性的触摸屏的电子设备逐步增加。这样的电子设 备的使用者通过触摸屏,一边对位于触摸屏背面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内容进行视觉确认,一 边按压触摸屏来进行操作。由此,可以操作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对于电容式触摸屏,需要通过触摸笔或者手指触摸屏幕进行操作。当用手指操作 时,手指上的油质很容易在触摸屏上留下印记,弄脏触摸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该触摸屏输入指套在使用时不会 破坏触摸屏。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其包括一手指套筒;一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设置于该手指 套筒;其中,所述输入端包括一支撑体及设置在该支撑体表面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一碳 纳米管复合材料层,该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以及包覆在每根碳纳米管的 表面的导电材料层,在使用时,所述导电层与手指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摸屏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指套在使用时,利 用输入端向触摸屏输入信息,不会对触摸屏造成破坏;其次,由于输入端与触摸屏的接触面 积较小,可以灵敏的操作较小的按键;再次,由于该触摸屏指套在使用时可以套在一个手指 上操作,无需两只手同时操作触摸屏,可以实现一只手操作触摸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石墨烯的结构示 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采用碳纳米管阵列设置于支撑体表 面作为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采用碳纳米管层设置于支撑体表面 作为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拉膜的 扫描电镜照片。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絮化膜 的扫描电镜照片。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碾压膜的扫描电镜照片。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采用一根碳纳米管线状结构设置于 支撑体表面作为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采用多根碳纳米管线状结构设置于 支撑体表面作为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包括多根相互平 行的碳纳米管线的碳纳米管线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包括多根相互缠 绕的碳纳米管线的碳纳米管线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非扭转的碳纳米 管线的扫描电镜照片。图1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扭转的碳纳米管 线的扫描电镜照片。图1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高分子 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包覆 碳纳米管阵列形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高分子材料填充 于碳纳米管阵列的缝隙中形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层与高 分子材料形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碳纳米管线状结 构与高分子材料形成的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触摸屏输入指套的导电层所采用的石墨烯高分子复 合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第一种情况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第二种情况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第三种情况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M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第四种情况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沈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由一根碳纳米管线状结构构成的输入端的结构 示意图。图观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提供的由多根碳纳米管线状结构构成的输入端的结构 示意图。图四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输入指套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摸屏输入指套10,20,30,40,50,60手指套筒12,22,32,42,52,62输入端14,54,64第一部分142,542第二部分144,544缝隙16,56支撑体146导电层148,248,348碳纳米管线状结构150碳纳米管线152碳纳米管122高分子基体124碳纳米管阵列154高分子基体156碳纳米管层158碳纳米管复合线状结构160石墨烯128石墨烯高分子复合材料层130通孔220导电连接部240网格322经线324,424纬线326,4263240,424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触摸屏输入指套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10,其包括一手指套筒 12及一输入端14,所述输入端14与手指套筒12可拆卸的相互连接在一起,整体上呈一端 封闭另一端敞开形态,所述输入端14位于该封闭端处,使用时使人的手指能够与该输入端 14电连接。所述手指套筒12的材料为柔性材料,可以为柔性导电材料,也可以为柔性绝缘材 料。所述柔性绝缘材料包括树脂、橡胶、塑料和柔性纤维。所述柔性导电材料可以为导电高 分子材料,也可以为在柔性绝缘材料中加入金属颗粒形成的导电材料。所述手指套筒12为 一筒状结构,可以是两端都敞开的,也可以是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的。如果手指套筒12的 材料为绝缘材料,那么需要将输入端14以与手指能够接触的方式安装在手指套筒12上。当 手指套筒12的两端敞开状态下,将输入端14直接固定在手指套筒12的一端即可,此时手 指可以直接与输入端14接触;当手指套筒12的一端封闭状态下,需要在封闭端处开设至少 一通孔,将输入端14设置在该封闭端内壁面或者外壁面上,此时手指可以直接接触于输入 端14或者通过该孔接触于输入端14。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指套筒12为两端敞开的,所述手指套筒12是用于将输入端14固定在操作触摸屏的手指上并使手指与输入端14电连接, 其内径的大小由手指的粗细决定,一般略小于手指的直径,手指套筒12本身具有一定的弹 性,可以固定在手指上。手指套筒12的壁厚可以选择为0. 1毫米至2毫米。所述输入端14用于传导触摸屏屏幕与手指之间的电流,从而使触摸屏输入指套 10向触摸屏输入信号。所述输入端14的形状不限,可以为球形、锥形、椭球形或其它不规 则形状。所述输入端14可以通过卡扣、过盈配合等机械方式或者热压、粘结剂等物理化学 方式固定于所述手指套筒12的一端。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端14通过粘结剂与手指套筒 12固定。所述输入端14按照与手指套筒12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第一部分142及第二部分 144。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手指套筒12的内部,用于与手指相互接触。所述第二部分144位 于手指套筒12的外部,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输入指套,其包括:一手指套筒;一输入端,所述输入端设置于该手指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包括一支撑体及设置在该支撑体表面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为一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该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层包括多个碳纳米管以及包覆在每根碳纳米管的表面的导电材料,在使用时,所述导电层与手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开利范守善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